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冰川 (第3/12页)
非常坦率。外面起风了,风刮得窗棂沙沙响。果丹向上拉了拉毛毯,屋里除了原来马格喉音很重的声音,又加上了阵阵风声。果丹听着两种声音,辨别着它们的不同,风声像大提琴的蜂鸣,舒缓,时高时低,马格的声音有种特别的东西。书的内容已无关紧要,这种时刻,在海拨四千米的西藏无人区的边缘上,一个男人用笨拙的声音给病中的她读米兰。昆德拉,这个男人并非她的情人、丈夫,而是一个比她小八岁的男人,他要求同她靠在一起,这一切是如此的奇妙,有点超现实的味道。她喜欢他,就像喜欢达利的画,达利把幻想植入了现实,超越了现实,她也一样,她与马格此刻的空间比例无疑构成了一幅超现实的绘画。她更愿把他看作一个孩子,虽然他的见识并不比她少,甚至更多一些。当然,在精神上她显然又比他意识到的多,大量的阅读构成了她的远方,同时也构成了她的虚无。第十三章 4 阳光四射,马格戴着果丹的太阳镜,在房顶上叮叮当当。太阳镜架在马格鼻梁上,是果丹的主意,马格的样子十分可笑。他在安装铁桶的支架,司机丹增一早就送来了电钻,马格电钻的声音很大,惊动了前后排房的四邻,整个文化局都能听到这里的钻声。人们纷纷推开房门,翅首张望,不知果丹这儿在干什么。 黄明远与果丹住一排房,昨天他就发现了马格推了一自行车管子铁桶太阳能锡盘之类的东西进来,不知道马格要干什么,现在蜂钻惊动了他。文化局还从没出现过这么尖厉的声音。人们三三俩俩出来,神色严峻,果丹太过分了,闺屋藏盗不说,还要大张旗鼓过日子?局里是不是也应该管管了?成岩怎么这么窝囊废,就没点儿表示?这不像成岩的性格。他们又没结果,他又有什么办法。也有人从现实角度出发,这家伙儿会装太阳能热水器倒不错,回头我也雇他装一个,那可解决大问题了。 这家伙你别说有点儿绝的,能把果丹迷住不是简单人物;瞧着吧,这回他在文化局有事干了,我得看看他装得怎么样,不成我也来一个。你过去看看,你们平常关系不错,干嘛非为了成岩,这年头谁为谁呀。 果丹当然不知道人们具体议论什么,但她知道电钻声意味什么。自从她收留了马格她与人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最不可能发生在她身上的事发生了,人们感到吃惊、意外,愤愤不平。不仅如此,她大胆的举动灯光般照亮了人们日常单调、乏味的生活,它受到果丹的挑战,人们的道德水准突然一下空前提高了。没人再到她这里串门,但她这里却成了人们高度关注和议论的焦点。总之人们的生活有了内容,成岩的房间门庭若市,直到他有一次愤怒地赶走了前来打抱不平的人。人们过于亢奋了,亢奋得有点不正常,显示出某种复杂阴暗的心理满足。也没有再敢向成岩提及此事。热水器的安装、钻声的尖啸一方面让人们更加愤怒,一方面也使像孙雨梅这样的人走过来,主动和果丹打招呼。果丹正站阳光下给马格当下手,看见了孙雨梅非向她走来,果丹多少有些意外。这是许多天来除成岩和黄明远看过她一次,第一个人到她这里来的人。孙雨梅,来自江苏一个小城的姑娘,身材姣小,长了一脸雀斑,嘴很碎,在民俗报当编辑,平时常到果丹这儿来。孙雨梅话多,表情像麻雀一样跳来跳去,嘘寒问暖,大惊小怪地夸奖你,绕了许多弯子才转到正题上,问果丹是不是在装太阳能热水器,装一套费不费事,得需要多少钱?多少我果丹她还真说不上来。孙雨梅开始夸奖马格能干,比这儿的人强多了。“完了能让他帮我装一个吗?”孙雨梅无比亲切地说。这时一个镙司刚好从房顶滚落下来,队些砸在孙雨梅头上。果丹捡起来,扔给了马格,对马格说:“这是我们这儿小孙,小孙也想装一个。”孙雨梅本笑脸相迎,称马格“马师傅”问这问那,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主要是一个钱字,马格说:“您看我这儿正忙着,完了您跟我一块上街买去行不行?”孙雨梅高兴得答应跳了,就怕以格买材料时黑她一道。 马格一整天都在房顶和顶棚里,这是两个人干的活,他那么大个子一会儿房顶,一会儿顶棚里,搬着梯子屋里屋外跑。固定注水桶的支架是整个工程关键,防风,还不能让房顶漏了。这天下来马格真觉得累了,他缺个帮手,你能让果丹钻顶棚或上到房顶吗?果丹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比如递个什么东西,东西掉了给扔上去,而且还老扔不准,不过也算帮了大忙,不然马格不得下来。 马格日以继夜,一定要明天让果丹洗上太阳能浴。明天是卡兰群艺馆落成典礼的日子,晚上举行盛大舞会,果丹是不能不参加的,她是卡兰舞会的发起人之一。晚饭后马格不停果丹劝阻,开始夜战,屋顶上焊接的蓝光照耀了卡兰的夜空,文化局几乎所有的房间都感受了耀眼的强光。 太阳能的安装,使高原的太阳有了新的意义。藏北日照充足,晒了一天的水到了晚上温暖如同在夜晚的阳光中。浴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浴室,打开龙头,温暖的水如阳光的水用之不竭,源源不断,果丹仰着脸让水流通过周身,甚至感觉已进入体内。和这里的地热温泉还有所不同,温泉不富含阳光,与人们日常的时间无关,而太阳能浴像魔术一样收集了白天的阳光,在夜晚供人使用,它是白天对夜晚诗意的表达。这样的沐浴,足以使白天一个疲惫的女人在晚上焕然一新。 5 卡兰群众艺术馆坐落在镇北,离文化局不到两百米,外观是典型藏族风格,由富含云母的岩石构成底座,色彩对比强烈,以白色为基调,屋宇和窗楣是降红和纯黑的装饰色,室内装饰同样有着鲜明的民族色彩,墙上饰着挂毯,帷幔,内地艺术家关于西藏风情的油画,西藏的唐卡,同时又是现代化的,音响、声光电采用了最新标准,流行一族,舞厅之华丽、四周廓内的壁灯、沙龙酒吧式的格局,顶部球状旋转的射灯使人很难想像这是世界屋脊,大草原无人区的边缘。 成岩、果丹、黄明远为代表的大学生在八十年中期陆续来到西藏,来到卡兰,带来了内城市的生活方式、趣味,格调,当然也带来了舞会。最初的舞会规模很小,只局限在文化局一个简易的活动室,间或有一些藏族姑娘和小伙子闻讯加入进来。后来文化局的舞会影响越来越大,街上开了舞厅。群艺馆落成,牵动了卡兰各界人士,机关职员,官员,记者、教师,商界人士、民间艺人、艺术学校学生。藏汉已不易分清,着装完全时尚化,事实上成为一次卡兰现代社会群体的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