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_智囊全集刃卷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智囊全集刃卷四 (第2/11页)

派遣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入朝进贡,接着随从天子去泰山封禅。

    崔-甫

    德宗即位,淄青节度李正己表献钱三十万缗。上欲受,恐见欺;却之,则无词,宰相崔-甫请遣使:“使慰劳淄青将士,因以正己所献钱赐之,使将士人人戴上恩,诸道知朝廷不重财货”上从之,正己大惭服。

    神策军使王驾鹤,久典禁兵,权震中外。德宗将代之,惧其变,以问崔-甫-甫曰:“是无足虑。”即召驾鹤,留语移时,而代者白志贞已入军中矣。

    【译文】

    唐德宗李适即位,淄州、青州节度使李正已上表称要献钱三万万文。德宗想接受,恐怕被李正己所欺骗;想拒绝,却又找不到理由。宰相崔-甫请求德宗派使者,他说:“让使者去慰劳淄、青将士,就用李正已所献的钱赏赐给他们,使将士们都感戴天子的恩德,其他各道的节度使也能知道朝廷不重财货。”德宗采纳了崔-甫的意见,李正己十分惭愧而又佩服。

    王驾鹤是德宗时的神策都知兵马使、右领军大将军,他主管禁兵已很长时间了,权势炙手,震撼中外各邦。德宗想派人取而代之,又惧怕王驾鹤发生兵变,因此去问崔-甫-甫说:“这是不足虑的。”德宗打消了顾虑。立即召王驾鹤入宫,留他说话,拖延时间,而代替他职务的白志贞已经到军中任职去了。

    王旦

    (三条)

    马军副都指挥使张-,被旨选兵,下令太峻,兵惧,谋为变。上召二府议之。王旦曰:“若罪-,则自今帅臣何以御众?急捕谋者,则震惊都邑。陛下数欲任-以枢密,今若摆用,使解兵柄,反侧者当自安矣。”上谓左右曰:“旦善处大事,真宰相也!”

    契丹奏请岁给外别假钱币,真宗以示王旦。公曰:“东封甚迫,车驾将出,以此探朝廷之意耳。可于岁给三十万物内各借三万,仍谕次年额内除之。”契丹得之大惭,次年复下有司:“契丹所借金帛六万,事属微未,仰依常数与之,今后永不为例。”

    (评注:不借则违其意,徒借又无其名,借而不除则无以塞侥幸之望,借而必除又无以明中国之大,如是处分方妥。)

    西夏赵德明求粮万斛。王旦请敕有司具粟百万于京师,而诏德明来取。德明大惭,曰:“朝廷有人。”乃止。

    【译文】

    北宋时,掌握护卫京城重任的马军副都指挥使张-,遵照圣旨挑选士兵,但他对士兵每每下的命令都太过严厉,兵士们因惧怕而计划哗变,皇上为此召集有关部门商议这件事情。王旦说道:“如果处罚张-,那么帅臣今后还怎么制众?但马上就捕捉谋划哗变的人,那么整个京城都会震惊。陛下几次都想任用张-为枢密,现在如果提拔任用,使他解除了兵权,反叛他的人们自当安心了啊。”皇上对左右的人众说:“王旦善于处理大事,真是当宰相的人才呀!”

    契丹王奏请宋真宗,要在每年给契丹送贡的银缗之外再向宋借些钱币,真宗把这个文件让王旦看。王旦说:“陛下东巡封禅之事已十分迫近,随驾的车队即将出发,这个时候契丹提出此事是有试探我朝之意了。可以在给契丹的三十万银缗内各借给他三万,并且告诉他们所借的这些在明年的贡品数额内除去。”契丹得之后大感惭愧。到了次年,真宗又给有关部门下命令:“契丹所借的六万金帛,事属微未,望今年还依照常数给他们贡品,今后这样的事情就永不为例了。”

    西夏王赵德明向宋朝要求借给他们十万斗粮。王旦请皇上命令主管部门在京师准备百万升粮食,而下诏书让赵德明来取。赵德明对此大感惭愧,说:“宋朝真有人才啊。”于是不再提借粮之事。

    严可求

    烈祖辅吴,四方多垒,虽一骑一卒,必加姑息。然群校多从禽,聚饮近野,或搔扰民庶。上欲纠之以法,而方借其材力,思得酌中之计,问于严可求。可求曰:“无烦绳之,易绝耳。请敕泰兴、海盐诸县,罢采鹰,可不令而止。”烈祖从其计,期月之间,禁校无复游墟落者——《南唐近事》。

    【译文】

    五代时期,南唐烈祖李弁在为吴国执政的时候,四面八方战事不息,所以既使一个骑士一个乓卒,国家也十分珍惜而对他们宽容迁就。然而这样使得那些武将们骄横起来,很多武将放鹰行猎,在郊外聚众豪饮,又经常地蚤扰百姓。烈祖想对他们绳之以法,然而国家正值用人之际,还要借重他们的力量。为得到一个不偏不倚的妥当办法,烈祖去问严可求。严可求说:“不用那么麻烦的用法去限制他们,这是容易杜绝的。可以请皇上下一道诏书,使泰兴、海盐诸县禁止伺养鹰-,这种事情便可不令而止。”烈祖听从了严可求的计谋,一年多的时间之间,再没有出现到村落之间纵恣游荡的武将们了。

    陈平

    燕王卢绾反,高帝使樊哙以相国将兵击之。既行,人有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几吾死也!”用陈平计,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平乘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行,私计曰:“樊哙,帝之故人,功多,又吕后女弟女-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即恐后悔,(边批:精细。)宁囚而致上,令上自诛之。”平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节,即反接载槛车诣长安,而令周勃代,将兵定燕。平行,闻高帝崩,平恐吕后及吕-怒,乃驰传先去。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于荣阳。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殊悲,因奏事丧前。吕太后哀之,曰:“君出休矣!”平因固请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曰:“傅教帝。”是后吕-谗乃不得行。

    (评注:谗祸一也,度近之足以杜其谋,则为陈平;度远之足以消其忌,则又为刘琦。宜近而远,宜远而近,皆速祸之道也。

    刘表爱少子琮,琦惧祸,谋于诸葛亮,亮不应。一日相与登楼,去梯,琦曰:“今日出君之口,入吾之耳,尚未可以教琦耶?”亮曰:“子不闻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悟,自请出守江夏。)

    【译文】

    西汉初,燕王卢绾发动叛乱,高帝(高祖)刘邦正在生病,就命令樊哙以相国的身份领兵进击。即将出发的时候,有人散布流言蜚语,诬告樊哙,刘邦发怒了,说:“樊哙见我生病,竟然盼望我死!”便用陈平的计谋,召绛候周勃二人受诏于床前,命令道:“陈平驾驭急命驿车,速载周勃到樊哙军中去代替他的职务。陈平到樊哙军之后,要立即将樊哙斩首。”陈周二人受过诏后,私下商议说:“樊哙是皇帝的故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