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第4/5页)
。这几年朝廷内外都传遍了,说晋商中出了一个乔致庸,北上大漠南到海,又插手官银汇兑,银子赚得水淌,眼下朝廷最缺的就是银子,他既然不承认是长毛的人,就该为国出力,拿出一笔银子来助军,以表明他确有忠君爱国之心。”茂才问:“我听你说了半日,还是没听明白,给了银子他们能不能留下东家的一条命?”曹掌柜看了一眼李德龄道:“这话我们也问过张大人,张大人说,话也不能这么说,就是给了银子,皇上和他身边的那位懿贵妃一高兴,要杀东家,照样谁也拦不住!” 茂才呆呆地坐着,半晌道:“诸位大掌柜,恕茂才说一句实话,其一,如果我们把乔家的生意和茶山全卖了,东家出来后,依他的性格,肯定觉得生不如死;其二,别说我们目前不可能凑到一千万两银子,就是凑到了,只怕皇上也不一定能就此放过东家!” 众人闻言大惊,李德龄倒吸一口冷气:“孙先生,你是说皇上故意设局,让我们卖了乔家,把银子送给朝廷,再一刀把东家杀了?”长栓在一旁忍不住大叫:“这哪是皇上,这不是流氓无赖吗?” 茂才盯了长栓一眼,接着平静道:“本该如此,譬如明初沈万三之于朱元璋,那沈万三好好的一个商人,惟一的罪过就是银子太多,以致引起太祖的嫉恨,最终的结果就是抄家流放。而东家,我反反复复告诉他,南方四省汇兑官银的生意一成功,就会招来朝廷的瞩目与嫉妒。偏生东家又不善加自护,一旦让人捉到把柄,哪有轻易了局的道理?” 这时,伙计来报,说是乔家大太太到了,众人一拥而出,杏儿已搀着满脸憔悴的曹氏走进来。原来陆家和乔家同时接到消息,陆家父女便赶忙上了路,不料祸不单行,才行了半日,陆大可突然生起急病,咯血不止,玉菡只得先行折回将陆大可送往家中救治。曹氏心急,替她赶了过来。 曹氏进了屋,也不多言,径直走到茂才跟前,双膝跪倒,含泪道:“孙爷智慧无双,恳请孙爷救救致庸!”众人皆大惊,茂才手足元措,脸上红一阵,青一阵,赶紧扶起曹氏道:“太太言重了,茂才何德何能受太太如此大礼,茂才是乔家的师爷,尽力乃是分内之事。”曹氏站起,长途奔波劳顿,兼之忧急交加,一阵眩晕,差一点便倒了下去。众人见状赶紧招呼随行的杏儿和张妈将她扶进内室休息。 一阵忙乱后,众人的目光又齐齐向茂才看去,茂才半晌站起道:“诸位大掌柜,银子咱们还是要凑,至于东家的人头,只能去求胡大帅来保!”李德龄猛一抬头:“孙先生,你说胡大帅?他真能在皇上面前保下东家?他真有这么大的面子?”茂才点点头:“光凭胡大帅的一张嘴,还是救不了东家,朝廷这回明摆着是要银子,所以必须有银子;只要我们交出我们能交的所有银子,皇上也不会一点不给胡大人面子!” 众人闻言连连点头。曹掌柜和李德龄一起道:“孙先生,事到如今该怎么做,你尽管吩咐,我们都听你的!”茂才不再客套,当即道:“李掌柜,曹掌柜,你们明天就去遍告在京各地商人,说乔家要顶生意救东家。我们一边大张旗鼓地顶铺子,一边要进行造势,其一让明眼人都明白,乔家的身家根本不值千万;其二东家此次只是性情上的糊涂,并非真正通匪。这两点造势极为重要!胡大帅这边,本该东家亲自写信给他,现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由我代写。铁信石,你收拾一下,准备立马携信去江南,火速求见胡大帅!长栓,你安排我去牢中见东家!” 4 由于上下打点,致庸这些日子没再吃什么苦头。茂才来到天牢的时候,他的境遇和身体都有了一定好转。他一见茂才,立刻扑向栅栏,大喜道:“茂才兄,你到底来了!”茂才见他受刑后的惨状还是吓了一跳,含泪道:“东家,你可受苦了!” 致庸强笑道:“茂才兄,我受点苦没啥,你来了我就放心了,我知道,只要你到了,我出去的日子就不远了!”茂才不摇头,也不点头,席地坐下,从食盒里取出酒斟上:“东家,我们好久没有一起喝酒了,来,咱们喝一杯!”致庸心情大爽:“好,咱们喝点!我这些日子可馋酒了!” 茂才讲了些商量好的解救之法,包括代他执笔写信给胡大人等,致庸也不说什么。茂才饮了一杯,开口道:“东家,你知道今日的祸事从何而起吗?”致庸一怔,摇头。茂才道:“记得东家当初要开票号,茂才曾劝过东家,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东家今日遭遇缧绁之灾,其实真的不是因为东家和刘黑七有什么勾连,皇上和懿贵妃才要杀你,而是因为这些年来,东家你为朝廷和天下万民辛辛苦苦做的许多好事啊!”致庸大吃一惊:“我落到这个下场,竟是因为这些年为朝廷和天下万民做的好事太多了?”茂才点头道:“东家这些年,南下武夷山,北去恰克图,让万里茶路上的许多茶民有了饭吃;东家去湖州贩丝,去苏杭二州贩绸,让不少丝民和绸民有了饭吃,有了衣穿。今日天下汹汹,丝茶路不通,所有的巨商大贾都做不成生意,东家横空出世,一枝独秀,已经犯了大忌。不过这也罢了,但东家不该人心不足,又要插足票号业,做银子生意。东家插足票号业也就罢了,又不该立下誓言,要用一生的时间代天下商人实现汇通天下之梦!东家做了这么多横空出世之事,不但惊动了天下商人,还惊动了天下的官吏。不但惊动了天下官吏,还惊动了朝廷。只怕东家今日不坐监,明日也要坐监,今日不遭杀头之祸,明日也要遭杀头之祸!” 这一席话听下来,致庸忍不住心中起了反感:“茂才兄,你扯远了,我这些年做的事,和今日坐监以及皇上要杀我的头应该没有关系的!”茂才道:“东家错了。如果东家不去江南四省,为朝廷解运回来一千多万两官银,朝廷就不会受到震动,皇上就不会盯上东家,天下人也就不会异口同声认为乔家富可敌国,以至于让皇上身边的懿贵妃开口就建议向东家索要如此高额的赎银…”致庸大惊,连忙追问,茂才赶紧住口,目前他并不愿意让致庸知道太多赎银之事,一来他帮不上忙,二来依他的性格,定然不肯,所以茂才定定神,换了一种口气道“东家,赎银是多少还不得知,但你现在回头想想,是我错了,还是东家错了?” 致庸想了半天,一字一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