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二章闪击汝南和《心术篇 (第2/3页)
一番商议之后,众文武都决定以胜仗让军队重拾信心,但目标虽然定了,不过对手却不好找。此等情况下,负责曹军战略的荀彧便建议拿黄巾来开刀。此议一出,立即遭到曹cao的强烈赞同,现在青徐兖三州的黄巾基本肃清,要找有一定规模的黄巾,就只有豫州。幸好济yin郡现在是三不管地带,济yin郡的南面便是豫州地界,曹cao要出兵豫州并不困难。 豫州黄巾人不算多,最起码没有青州黄巾的规模那么夸张。而且由于豫州多山的关系,豫州黄巾也没有如青州黄巾一般抱成一团,而是按郡国分成一块块。好像这次曹cao要打的陈国,黄巾头领便是何曼,而汝南郡那边也有一股规模更大的黄巾。 由于豫州黄巾按郡分割,这就使得曹cao不需要一口将豫州黄巾全部吃下而可以分开一口一口的吃。攻打黄巾,可练兵重整军心、可收编jing壮、可收集粮食,好处之多难以想象,因此在曹植看来,这些黄巾更像是补充曹军能量的美食一般,让人垂涎不已,也怪不得曹cao一听到要去打黄巾,会如此兴奋。 虽然此战看起来会是十分轻松,但曹cao还是拉了大队去,除了留夏侯惇和曹仁守御三城之外,其余大小将领一股脑都带了去,而大军也出动了五万人。曹家的大公子曹昂,这次也被曹cao亲自点名要随军出征。 由于怕大雪很快会降临,因而此次出征行动十分迅速,曹军也是刚从濮阳撤下来,重新整军不是太难。因此很快,鄄城热闹了一番之后,再次打回原形。 曹植虽然不能随军出征,但是留在鄄城之内他要做的事还是极多的,最大的一件便是协助荀彧捣鼓印刷术了。由于这次是大规模使用,远不同于之前曹植自己小打小闹,因此曹植直接便建议,放弃使用泥活字改用铜打造字模。 曹植的这个提议很快就得到荀彧的赞同,用泥造字模虽然方便,但泥活字坏得很快,刊印几次之后,便会出现裂痕。损耗太大确实不方便,而用上金属,便可轻易解决此事。至于为何要用铜而不用铁,主要是铜较软,容易刻字。 字模的问题解决了,剩下最重要的一样便是纸的问题。不过这自然难不倒曹植,本来他以麦草为原料制作纸,工序上面已经比较成熟,现在需要改变的是纸质较黄的问题,只要更换原料便可。曹植原本设想的造纸原料乃是竹,但由于当时时间比较紧,一时之间难以寻到竹,因此才用麦草顶替,现在换回竹子便是。 竹的分布区域很广,荀彧一声令下,便抽调了士卒出外寻找竹林。虽然大的竹林找不着,但小的还是可以寻到,如此一来造纸的原料问题也轻松解决了。 纸还有字模都好办,曹植最担心的还是油墨的问题。顾名思义,印刷术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两种意思;“刷”字,指的是拓碑施墨这道工序的名称。曹植给曹cao演示的那种印法其实也就是演示之用,真正印刷的时候是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来按印的。而是会先排好字模,再附上纸,之后刷上油墨。 不过一千八百年后曹植那个年代,可以用喷墨法解决油墨会化开的问题,古代却是不能。因此印刷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工匠的手艺不jing,而导致印坏纸张的出现。不过对此,曹植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也只能让工匠多练习。而且现在曹cao全力支持,虽然暂时还没有一个州作为后盾,但以曹cao的财力,浪费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 如若说印制圣人典籍的计划还在紧张的准备当中,那么曹植所写《权书》的心术篇,却是在这段时间已经流传开来。此文一出,三城内无论寒门、豪门,所有士子都争相拜读,特别是开头点睛那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不瞬”读过的人尽皆折服。 如若说以前曹植的名声,是因为郑玄的关系而打响,里面小聪明的含量居多,但是这《心术篇》一出,顿时让以前不屑于曹植神童之名的人尽皆闭嘴。这么一篇文章,就算读了数十年书的人也未必能写得出来,加之内容jing辟实用,却是让无数士子折服。 不过有赞自然有损,很快一些老人边跳出来骂了,而骂的原因不外乎曹植小小年纪不去读圣贤之书,反倒去看兵书,是本末倒置。然而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且不说曹植在徐州闯下的“仁义”名声,就是《心术篇》的内容也是建议为将者不可师出无名,要打便打正义之战。这里面何曾不是包含了儒家“仁”的思想,又略带止戈的意思。 这股风潮先是在兖州三城刮起,士子们争相抄录传阅。而此事,正巧赶上荀彧想试验一下印刷术的影响力,于是下令负责印刷的工匠,大肆刊印《心术篇》。这《心术篇》只有寥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