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二章诗才 (第2/3页)
二人站出来之后,袁尚立即便哑了火。借着走过来与曹植打招呼的机会,灰溜溜地和自己领来的人到一边落座去了。 如此一来,除了最前方的几个位置没有人之外,其余大部分人基本都到齐了。这里面以袁谭那里气势最盛,有辛评、辛毗两大名士伴在侧,袁谭可谓意气风。除了袁谭之外,人数最多的当属袁尚一系,只不过他那边人数虽多,但大多都是些不学无术的世家子弟,身边的名士只有陈震一个。 文会这东西,若是要拼当然是拼文才了,而在未开始之前,当然是哪边的名士多,哪边的优势强了。袁谭和袁尚明争暗斗,河北上下早就心知肚明,只不过都没有点破罢了,此时中立派的人士也只当不知。 除了这两人之外,另外又分了几个小团体,其中一个便是曹植、郭嘉和司马孚三人,不过司马孚自动被其他人忽略了,他也乐见于此。而后便是高干、高柔兄弟,他们跟袁谭、袁尚皆有姻亲关系,对于他们的斗争并不参与,算是和稀泥的角色。而后便是袁熙,他毕竟是袁绍的儿子,自然有世家依附,然却一个名士也没有,算是混得比较惨。最后便是甄易和甄宓兄妹了,由于甄宓的关系,所有人对这对兄妹都露出友善的笑意。 所有势力泾渭分明,曹植脸上还是一副淡然的模样。这里面虽然有不少名士,但他们都不以文才称世,而这次文会主旨是以文会友,凭他的文才,却是一点也不怕。 又等了片刻,却是听到司仪高呼道:“南阳许子远先生,河内司马懿到” 此言一出,众人不为所动,曹植心中却是急跳,暗道:“司马懿怎么也来了”不止曹植,就连郭嘉眉头也不自觉地皱了皱。 司马懿模样一点也没变,今天他是穿了一套蓝色衣衫,跟在许攸身后而来。那边因为许攸的缘故,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司马懿却是目带深意地瞥了曹植这边一眼。曹植见到,心中当即凛然,暗道:“是司马懿这家伙出计要许攸带我来冀州的,如今他在此出现,按他本性必然有阴谋” 而那边司马孚见到司马懿瞥来这一眼,心中当即升起一丝不安,暗叹道:“二哥已经准备好了吗?”想罢,目露复杂之色望了望身边的曹植。 许攸毕竟名声不是太好,众人相迎也是给面子袁绍,因此众人跟许攸都是虚伪地客套了几句,便由袁谭引他入座。至于司马懿,现在还是毛头小子一个,更是不会引起人的关注。 许攸揭开了老一辈名士到来的序幕,紧接而来的乃是荀谌。荀谌或许在历史上名声远不如他的从弟荀彧,但在这时代,只要是出自颍川荀家的名士,在士林之中地位都是极为崇高的。 这却是因为,颍川荀家乃是战国荀卿(荀子)的直系后代。儒家先贤,以孔丘为,孔丘之后便数孟轲,而后乃荀卿。他们三位的后人,在两汉独尊儒术之后,一直以来在士林之中地位都十分尊崇,只看孔融便知。不过孔、孟两家,出的后人却不如荀家来得著名。而现在荀家名声之所以来得如此显赫,除了因为是荀卿后人之外,还因为荀彧、荀谌他们的祖父荀淑。 荀淑乃是汉桓帝时候的人物了,他为人品行高洁、博学广识,时人称之为“神君”不过荀淑只是荀家显赫名声的开始,荀淑生有八子,便是荀彧他们的父辈了,当时人称“荀氏八龙”可见荀家名声之显赫。 “八龙”之后,荀家并非就此后继无人,荀彧一代,最先打响名声的乃是他的从兄荀悦,乃是当今有数的名士。只不过黄巾乱后,荀悦便回颍川归隐,而他年岁也比较大,如今已然年近五十,早就没有了再出仕之心,因此便留在颍川安心著书。 荀悦之后,当数荀彧和荀攸了,两人虽然差了一个辈分,但年岁却相近,加上现在曹植眼前的荀谌,三人可算是现在荀家的顶梁柱。 荀谌来到之后,众人齐齐相迎,只是可能由于荀彧弃袁绍而投曹cao的关系,致使他这位从兄在这里并不怎么待见。众人与荀谌客套了几句之后便离开,倒是郭嘉跟荀谌是旧识,言谈间颇为亲密,让曹植看得有些惊讶。 许攸和荀谌,都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在众人之中不怎么受待见,不过接下来一人受到的礼遇却是截然不同。 只听见司仪长声唤道:“孔璋先生到” 此言一出,以袁谭、袁熙、袁尚三人为立即霍然而起,其他辛评、辛毗、陈震等神情严肃。不仅他们,就连方才一直都保持淡然的甄宓也跟着长身而起。至于许攸和荀谌,虽然没有起来,但也露出关注之色。 曹植见到,当然不敢怠慢了,长身而起之余却是悄声问旁边的司马孚道:“马兄,不知这孔璋先生是何人?” 司马孚瞪大眼睛,露出不可思议之色望着曹植。感受到司马孚投来的目光,曹植不好意思地笑道:“植孤陋寡闻,实在没听过孔璋先生的大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