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卷四里仁第四 (第1/3页)
卷四·里仁第四 [疏]○正义曰:此篇明仁。仁者,善行之大名也。君子体仁,必能行礼乐,故以次前也。 子曰:“里仁为美。郑曰:“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郑曰:“求居而不处仁者之里,不得为有知。” [疏]“子曰”至“得知” ○正义曰:此章言居必择仁也。“里仁为美”者,里,居也。仁者之所居处,谓之里仁。凡人之择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也。“择不处仁,焉得知”者,焉。犹安也。择求居处,而不处仁者之里,安得为有知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孔曰:“久困则为非。”不可以长处乐。孔曰:“必骄佚。”仁者安仁,包曰:“惟性仁者自然体之,故谓安仁。”知者利仁。”王曰:“知仁为美,故利而行之。” [疏]“子曰”至“利仁” ○正义曰:此章明仁性也。“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者,言不仁之人不可令久长处贫约,若久困则为非也。“不可以长处乐”者,言亦不可令久长处于富贵逸乐,若久长处乐,则必骄佚。“仁者安仁”者,谓天性仁者,自然安而行之也。“知者利仁”者,知能照识前事,知仁为美,故利而行之也。 ○注“包曰”至“安仁” ○正义曰:此《经》“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与《表记》正同,理亦不异。云“唯性仁者自然体之”者,言天性仁者,非关利害,自然泛爱施生,体包仁道。《易·文言》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是也。 ○注“王曰”至“行之” ○正义曰:云“知仁为美,故利而行之”者,言有知谋者,贪利而行仁,有利则行,无利则止,非本情也。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曰:“唯仁者能审人之所好恶。” [疏]“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正义曰:章,言唯有仁德者无私于物,故能审人之好恶也。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孔曰:“苟,诚也。言诚能志于仁,则其馀终无恶。” [疏]“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正义曰:苟,诚也。此章言诚能志在于仁,则其馀行终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曰:“不以其道得富贵,则仁者不处。”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时有否泰,故君子履道而反贫,贱此则不以其道得之,虽是人之所恶,不可违而去之。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孔曰:“恶乎成名者,不得成名为君子。”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马曰:“造次,急遽。颠沛,偃仆。虽急遽、偃仆不违仁。” [疏]“子曰”至“于是” ○正义曰:此章广明仁行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者,富者财多,贵者位高,此二者是人之所贪欲也,若不以其道而得之,虽是人之所欲,而仁者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者,乏财曰贫,无位曰贱,此二者是人之所嫌恶也,时有否泰,故君子履道而反贫贱,此则不以其道而得之,虽是人之所恶,而仁者不违而去之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者,恶乎,犹于何也。言人欲为君子,唯行仁道乃得君子之名。若违去仁道,则于何得成名为君子乎?言去仁则不得成名为君子也。“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者,言仁不可斯须去身,故君子无食顷违去仁道也。“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者,造次,急遽也;颠沛,偃仆也。言君子之人,虽身有急遽、偃仆之时,而必守于是仁道而不违去也。 ○注“马曰”至“违仁” ○正义曰:云“造次,急遽”者,造次犹言草次。郑玄云:“仓卒也。”皆迫促暇之意,故云急遽。云“颠沛,偃仆”者,《说文》云:“偃,僵也。仆,顿也。”则偃是仰倒也,仆是踣倒也。虽遇此颠踬之时,亦不违仁也。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孔曰:“难复加也。”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孔曰:“言恶不仁者,能使不仁者不加非义于已,不如好仁者无以尚之为优。”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孔曰:“言人无能一日用其力修仁者耳。我未见欲为仁而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孔曰:“谦不欲尽诬时人言不能为仁,故云为能有尔,我未之见也。” [疏]“子曰”至“见也” ○正义曰:此章疾时无仁也。“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孔子言,我未见性好仁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