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望月_红楼探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红楼探秘 (第4/5页)

享用了——这暗示着,秦可卿的出身,她浑身中流动过的血液,恰与未坏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那般尊贵,她躺进那樯木棺材之中,是适得其所!

    11.曹雪芹写成又删去的四五叶中究竟有何秘密?

    众所周知,曹雪芹原来所写的第十三回,回目中标出“秦可卿yin丧天香楼”字样,大概详写了她与贾珍在天香楼上luanlun的情形,而这一偷情偏偏被丫环瑞珠和宝珠撞见(后来瑞珠触柱而亡,宝珠甘以秦可卿“义女”身份自行未嫁女之礼“引丧驾灵,十分哀苦”并到铁槛寺守灵后“执意不肯回家”决心永缄其口,只求免死,这些现在书中都仍加保留),所以导致了“画梁春尽落香尘”的悲剧结局。但与曹雪芹关系极为密切的脂砚斋干预了曹雪芹的创作,他后来在批语中说:“秦可卿yin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删了多少呢?他又在一处眉批中说:“此回只十叶,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叶也。”按最保守的估计,怎么也删去了两千多字。以曹雪芹的叙述文体,两千字中往往密聚着极大的信息量。以往一般读者总估计所删去的文字中大概主要是些较为色情的描写,更有“红学”家考据出其间有“更衣”、“遗簪’等细节,但我以为还有至关紧要的东西,即秦可卿真实出身的揭秘。

    贾珍看来对秦可卿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玩弄,他对她确有深厚的感情,甚至秦可卿死后他有“恨不能代死”的想法,这就派生出了一个问题:贾珍是什么时候爱上秦可卿的?是在秦可卿正式嫁给贾蓉之前,还是之后?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谜。我猜想谜底在那被删去的两千多字中本是已亮出来了的。

    12.删去重要情节后只好“打补丁”

    由于对“yin丧天香楼”的情节作了伤筋动骨的删除,已写成的书稿必须再加整理,以求补上由于重大删除形成的“窟窿”这对于曹雪芹这样的天才,也洵非易事。俞平伯先生早就考证出,为了把秦可卿之死说成不是上吊死而是病死,不得不在那之前好几回书中含混了时间的过渡,又不得不既写到她死讯传出后“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却又似乎一切正常,既删去了关于秦可卿真实身份的揭秘,又不能丝毫不交代她的来历,于是便到第八回末尾加了一段从养生堂抱来之类的看似明确却更含糊的文字,实际是打了一个“补丁”故作狡狯,成云断山岭之势,弄得后来的读者越加好奇,也越加迷惑。

    13.脂砚斋“命芹溪删去”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说是因为秦可卿有托梦之事“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所以不再让她“当众出丑”放她一马,把她与公公乱搞的情节删去,其实,恐怕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什么原因?曹雪芹在脂砚斋协助下写作《红楼梦》(当时叫《石头记》),早定下一条宗旨,并借“空空道人”之口在书中明文标出“毫不干涉时世”实际上并不是丝毫不涉,比如为秦可卿买棺木时写到“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便已有影射朝政之嫌,但片言只语,尚好蒙混,倘是一段明显的文字,那就很难躲过致密的文网了,所以为不惹麻烦计,还是删去为妙。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早期雏形还叫过《风月宝鉴》,脂砚斋对性描写,应该说有着较开放的态度,关于贾瑞的种种描写,关于贾琏与鲍二家的、与灯姑娘的描写,他都并未建议曹雪芹删去,而秦可卿的“yin丧天香楼”已画进“册子”写好判词并写定了《好事终》曲子,他还是要曹雪芹四五叶地往下删,那劝告,恐怕就不仅仅是出于对性描写的过多过露吧?

    14.曹雪芹父亲曹为何替塞思黑偷藏金狮子?

    《红楼梦》当然并不是曹雪芹的自传,贾家的故事也绝不是曹家历史的敷演,但《红楼梦》里当然熔铸着曹雪芹的身世感受。

    1728年,雍正六年,曹家终于败落,直接的原因之一,是查出曹雪芹父亲曹替雍正的政敌塞思黑(雍正之九弟允禟,塞思黑据说是“猪”的意思,是雍正给他改的“名字”;另一政敌八弟允禩被改叫阿其那,据说是“狗”的意思)藏匿了寄顿他家的一对“本身连座共高五尺六寸”的金狮子。允禟明明已经失势,逾制私铸的金狮子明明是一种标志着夺权野心的东西,曹为什么肯敢于替其藏匿?除了种种复杂因素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恐怕就是在那权力斗争波诡云谲、前景时常变得模糊难测的情况下,曹这样的人物总想在表面忠诚于当今最高统治者的前提下,再向一个或几个方面投注政治储蓄金,这样一旦政局发生突变,便可以不至于跟着倾覆,甚至还可以收取高额政治利息。当然,风险是很大的。但那时类似他那样的官吏几乎人人都在搞那么一套,都是两面派或三面派、四面派乃至八面派。

    金银财物可以帮着寄顿,藏匿,人呢?特别是刚落生不久尚未引起人们格外注意甚至不及登入户籍的婴儿呢?难道不可以表面上送往养生堂,表面上托付给有瓜葛的不引人注意的、处于权力斗争漩涡之外的如营缮郎之类的小官吏抱去收养,而实际上却在大家庭的隐蔽角落中加以收留、教养,待到时来运转时,再予曝光吗?

    事实上,雍、乾两朝交替后,政局就发生许多微妙的甚至是相当明显的变化,曹家也一

    度从灾难中缓过气来,达到过短暂的中兴。倘若政局的变化不是雍正的儿子乾隆当上了皇帝,而是塞思黑活了下来并登上宝座,那曹家仅凭为其藏匿金狮子一事,不就能大受宠信吗?如果所藏不仅是金狮子更是活人,比如说塞思黑的女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