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底层官员 (第7/16页)
挨了一头乱石。 刘克服不跟村民纠缠眼前是非,他讲远的。他说这么争来闹去什么时候到头?为什么非得守在这里喝脏水呢?移民村村民自迁到此地之后反映不止,认为安置地点不好,对大家很不公平。现在是不是已经变得喜欢了,认为公平了,打算世世代代留在这片山坡上? 村民很惊讶,说刘副乡长说的什么呀? 刘克服说大家不要因小失大,这么闹事不能解决问题。阻拦交通和施工,袭击车辆都是法律不允许的,闹大了对村民尤其不好。他觉得大家要为村子未来和后代考虑。他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大家满足几十年没有实现的愿望,给大家一个高兴,还大家一个公平。 “刘乡长啥办法呢?” 刘克服的办法很惊人,他要让移民村民再移民一次,全村整体迁移,离开此地,根本、彻底解决问题。这是县里乡里决定的吗?不是。目前只是刘克服自己的主意,但是他觉得可行。只要村民停止扔石头,听他的,一起来一步步努力,有可能做到。 “刘副乡长想让我们到哪里去?” “给你们一个风水宝地。” 什么风水宝地呢?大畅岭,刘克服从乡里赶过来时,与林渠瞻仰过的那座乱坟山。 村民们面面相觑。 3 知道刘克服在移民村开口,拿整村搬迁大畅岭说动村民,方文章大怒。 “刘克服你有几个头!”他狠训。 刘克服认为只有这个办法可行。 那时移民村的风波已经平息。村民们接受刘克服的劝导,同意从山头撤离,不再铲石阻路,允许施工队返回工地,事件因此趋于缓解。当天下午,拘于派出所的两名村民先后被警察释放。这两人都不承认参与袭击池国平,警察手中没有确凿证据,同时考虑尽快平息事态,免得移民村再闹,在履行相关手续后,把人放了。 方文章离开岭兜乡回县城前,刘克服向他报告了与村民谈判的情况,重点谈及移民村整体搬迁。方文章气坏了。 “谁让你开这个口!” 刘克服承认没人让他开口,是他自己提出来的。他认为这个村需要一个根本解决办法,从这里入手才有望与村民说到一块。他强调自己并没有擅自代表县里、乡里承诺,他跟村民们讲得很清楚:一个副乡长无权表态决定这种大事,讲了也不算数。他只是个人觉得可行,应当办,许诺村民把自己的想法和群众的意见尽量反映给上级,认真促成这件事。因此他一下山就赶紧来找方书记汇报。 方文章怒不可遏。 “你给我先留在岭兜,哪怕亲爹死了,不许离开半步。”他下了死命令“要是移民村为这个闹起来,你是第一个,拖出去枪毙。” 方文章是从基层起来的领导,当过多年乡镇书记,为人强硬,喜欢直言不讳,生气了张嘴就骂,决不刻意修辞。这一天刘克服让他大为恼火。火头上说的当然只是气话,哪怕移民村紧接着闹翻了天,方书记权力再大,把手下一个小干部拖出去当众枪毙,这还是做不到的。说到底,方书记对小刘不了解吗?是谁把刘克服派上去跟村民交涉?就是他自己。所以大家明白,刘克服一时还死不了。 刘克服很犟,这人的胳膊是出了名的,越到这种时候越异乎常人。方文章大步穿过乡政府楼前的院子,拉开车门打算上车离开,林渠一帮乡领导在后边追,赶着送书记走。刘克服居然伸他的胳膊拦方文章,左手抓住轿车的门框,不放领导上车。他说请求方书记再仔细考虑一下。移民村不过五十来户人家,搬这么一个小村对一个县不是天大的事情,对人家每个村民,倒是涉及千秋万代的天大之事。这事只要县里有个态度,责成乡里来做,想想办法并非不能做到,做成了是一项德政,一举解决村民和本地基层组织数十年折腾不休的一大困扰,也解决了当前修路办厂招商,发展经济诸多矛盾,为什么不做呢?方书记可以发话的! 方文章喝道:“走开!” 他甩了刘克服的手,上车离去。 方文章走后,林渠对刘克服说:“小刘怪你自己,找死。” 刘克服无言。 当时谁都替他捏了把汗。 隔天,县委办公室打来电话,正式传达县领导意见:刘克服暂留在岭兜,协助稳定村民情绪,处置移民村各相关事项。要求乡里和刘克服全力以赴,尽快拿出可行方案,化解矛盾,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再因处置不当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将严处责任人,从重追究。情况稳定后,刘克服须按原定安排,尽快前往竹笋办。 刘克服头上乌云笼罩。他给自己揽了件险事,稍有不慎局面失控,随时可能伤及自身,不被村民砸个头破血流,就遭方文章严惩,虽说不至于被拉出去枪决,下场好不到哪去。但是毕竟还留在岭兜,也算如愿。 他说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搬迁,要朝这个方向研究方案。林渠说可以,很好,赶紧去办。他说的是反话。林渠有句名言叫“谁拉屎谁擦屁股”他说现在这个大屁股到处是屎,别的人没资格擦,归刘克服自己收拾。他指定刘克服牵头,乡里由王毅梅副乡长协助,抽调几个干部一起组织一个工作小组,处理移民村事宜,包括目前稳定局面和提出今后解决办法。 “你们就搞这个,其他的不管。”林渠强调。 刘克服说还有连带问题。移民村这次闹起来,导火线是饮水和山地补偿。这些不处理,村民能稳定吗? 林渠强调:“说清楚了,这个不归你管。” 刘克服带着他的人着手开展工作。事情十分棘手。 被命名为“幸福村”的移民村二次搬迁计划,历史上已经提出多次,刘克服并不是始作俑者。几乎从当年移民迁居现有位置开始,村民们就提出要另迁他地,因为目前地点的条件实在太差。曾经有过几回,当时的县、乡领导出于同情,答应考虑移民村再次迁移,但是都因为牵扯的问题太多,难以解决,最终不了了之。近几年移民村屡屡闹事,多涉及建桥修路饮水等具体事项,搬迁已经不再为村民提起,不是因为条件有所好转,大家已经接受,是村民们觉得根本无法指望。刘克服到来后曾仔细了解来龙去脉,非常感叹,说只要早年主事的官员水平高一点,考虑周到一些,设身处地为人家想一想,哪会有这么多麻烦留给后人。刘克服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