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蜂香草山:6-9 (第3/4页)
,我还要感谢那些向我放暗箭的人了?他们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的弄巧成拙吧?我们的婚礼,是不是应该请他们出席,当我们的证婚人呢? 谁能相信呢:厄运降临的时刻,正是爱情成熟的时刻。再也没有人能够分开我们了,即使去西伯利亚,我们也将一起同行。 我们将永远生活在阳光下,而与黑暗绝缘。我终于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让自己发光。 假如我们自己能够发光的话,爱就会降临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同时我们也能够将爱传播给别人。我自己的生活经历就是这样的。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沈从文说过的一句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也是的,爱上了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他成功了,我也成功了。 沈从文的腼腆是出了名的,据说他第一次登上大学讲坛的时候,望着满满一教室的人,紧张地说不出话来,呆呆地站着,几乎有整整十多分钟的沉默。好在下面的学生们大多读过他的作品,是他的崇拜者,所以没有人起哄。大家都静静地等待着他,用期待的、鼓励的眼光看着他。 等到他安定下来开始讲课,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只用了十分钟的时间,就把一个小时的讲义讲完了。这份讲义他准备了好几天。剩下的时间,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拿起粉笔,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字:"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沈从文爱上了当时还是他的学生的张兆和。凡是沉默寡言的人,一旦堕入情网,时常是一往情深,一发而不可收拾。沈从文一封接一封地给张兆和写炽热的情书,却遭到了顽固的拒绝。写了一年的独白式的情书后,沈从文没有得到任何的回答。他伤透了心,"因为爱她,我这半年来把生活全毁了,一件事不能作。我只打算走到远处去,一面是她可以安心,一面是我免得烦恼。" 沈从文去向校长胡适辞行,胡适追问出了事情的原委。胡适是个爱才如命的学者,他劝沈从文留下,并答应帮助他促成此事。 这时,正好张兆和来向胡适告状,说沈从文的表白扰乱了她的学业。张兆和特意挑出情书中的一句话:"我不仅爱你的灵魂,我也要爱你的rou体"——这已经大大地违背了师道的尊严。胡适没有说如何处理作为老师的沈从文,却主动地当起老师和学生的"媒人"来。这名堂堂的大学校长,不断地向张兆和夸奖沈从文是个"天才",认为"社会上有了这样的天才,人人都应该帮助他"。 我不禁感叹:多么有趣的校长,多么有趣的老师,多么有趣的学生,多么有趣的时代!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张兆和的态度逐渐产生了变化。他们通了四年的信以后,终于有了结果。当时在青岛大学任教的沈从文,千里迢迢地跑到张兆和苏州的家中,正式向她求婚。 返回青岛之后,沈从文在给爱人的信中写道:"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兆和在征得父亲的同意之后,给沈从文发了一封电报,写道:"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宁萱,我也是一个乡下人,我也想喝一杯甜酒呢。 今天你的来信就是这样的一封电报。 在电话里,我把你的一切讲给父母听。但是,我没有告诉他们我失去了工作,在他们那代人的眼里,工作和户口之类的东西还很重要。而在我们看来,那些都是身外之物。我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地相爱。 他们很高兴,虽然还没有见过你,但他们相信我的眼光。他们说,让我们春节回家举行婚礼。我对婚礼这种古老的仪式并没有什么兴趣,不过我愿意顺从父母的意愿,让他们分享一下我们的幸福。亲爱的宁萱,你说好不好呢? 爱你、拥抱你的廷生 两千年七月十五日 八、宁萱的信 亲爱的廷生,我为你感到自豪的廷生: 你的那杯甜酒喝得也太容易了。沈从文当年还写了四年的情书呢,你只写了一年,就等来了这杯甜酒。你这个没有耐性的小傻瓜,真是走运啊——连那些坏人也来帮你的忙,促成我们的爱情。 画家黄永玉在《太阳下的风景》中这样描述表叔沈从文与婶婶张兆和的爱情和婚姻,他说:"婶婶像一位高明的司机,对付这么一部结构很特殊的机器,任何时候都能驾驶在正常的轨道上,真是神奇之至。两个人几乎是两个星球上的人,他们却走到一道来了。没有婶婶,很难想象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又要严格,又要容忍。她除了承担全家运行着的命运之外,还要温柔耐心地引导这长年不驯的山民老艺术家走常人的道路。因为从文表叔从来坚信自己比任何平常人更平常。"我想,我们之间的相处将更加和谐、更加充满情趣,因为我们俩"同"的一面远远大于"异"的一面。而我,也愿意与你一起分担神让你承担的责任乃至困苦。 我当然愿意跟你一起回老家去举行婚礼。跟你一样,我也不喜欢繁文缛节。与其举行婚礼,还不如出去旅行。你在信中无数次向我描写了你家乡的一切,那"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我真想四处看看。 不过,如果父母要我们举办婚礼,我也愿意回去让父母高兴高兴——我的出现,对他们来说肯定是一种欣喜。他们可以把照料儿子的接力棒传递到了儿媳手上,他们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在高兴之余,我还是有点紧张——不是吗,"丑媳妇"总是害怕见公爹公婆的。 自从我决定要到北京来,打个不恰当地比喻——我就像一个即将辞世的人,开始清点自己的"遗物"。我第一惊奇地发现,原来令我以为留恋不舍的物质世界是多么不堪一击,我甚至找不到我舍不下而想带走的东西。一大柜子昂贵典雅的"职业套装",一大箱子淑女风范的尖头皮鞋,乃至首饰、手机、皮包、手提电脑等等,我已经不愿意把它们列出来当作"财产"了。我将穿着我纯洁朴素的套头毛衣做全世界最幸福最清贫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