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屋_48第四十七章遗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8第四十七章遗诏 (第4/5页)

七千,李广则是光杆一个人回来,可谓是灰头土脸,面上无光,自然也就不高兴。

    刘彻从车上下来,伸手扶下嬴政,众臣跪下来拜见皇上和皇后,刘彻让众人起身,这才走过去,道:“卫青,好样,朕没有看错你。”

    卫青连忙又跪拜下来,道:“卑将惭愧,若没有李广将军和公孙敖将军掩护,卫青也不能有今天胜利。”

    卫青很明显是给李广和公孙敖下台阶,公孙敖虽然笑不出来,但是脸上还挂着勉强干笑,而李广不同,李广这辈子参加大小战役,还没有这么丢人过,一万骑兵一个也没回来,听见卫青话,也不觉得宽慰,直觉心里不服气,若不是匈奴大军把重心放自己身上,自己怎么可能输这么难看。

    刘彻迎接了凯旋军队,回朝之后又褒奖了三军。

    王太后趁这个机会,向刘彻提出要给田蚡指婚事情。

    刘彻笑了一声,道:“母亲,舅舅这是要把刘家抓多牢啊?”

    王太后没成想他这么直白就说了出来,脸上有些挂不住,道:“什么话被你说出来就那么难听。”

    刘彻道:“得,朕要是不同意,母亲该怪罪儿子,连舅舅娶个媳妇儿都不让。行了,任着舅舅喜欢,随便挑。”

    王太后虽然不满意他态度,但是这件事也就算是敲定了。

    王太后道:“你舅舅都娶妻了,你呢,彘儿啊,不是娘说你,你看见了,这次三军凯旋,他陈阿娇面子大,朝廷上听他话人,比听你话人多多了!你若是再宠着他,让他后宫里独宠,还不翻了天去?你趁着现,也看看有没有能入眼,娘瞧着卫子夫不错,他虽然身份低位了些,但是这种身份地位人,形式说话才谨慎小心,不会仗势欺人,以后也不麻烦。”

    刘彻搪塞道:“这个事情朕已经考虑了,只不过儿子是晚辈,该让舅舅喜事先办了,对不对?”

    王太后听他没有顶撞自己,虽然也没答应下来,但是纳妃是早晚事儿,田蚡亲事又成了,于是就满心欢喜走了。

    田蚡是丞相,丞相亲事,又是王太后亲自指婚,再加上娶得是刘家人,这婚宴自然办得很隆重。

    满朝文武,别管是不是和田蚡一头,这成婚当天,都必须给足了面子,带着贺礼过去道喜。

    窦婴也是其中一份子,窦婴向来成城府深,但是却异常倔脾气,虽然他诸事忍让,但是绝对不会低头,所以窦婴虽然去道了喜,但是田蚡完全没有看出什么恭敬来。

    喜宴上也就难为了窦婴,无非是喝酒之类,窦婴身旁有个人叫灌夫,曾经跟随着窦婴平定七国之乱,和窦婴也算是出生入死交情。

    为人大咧咧,纯粹莽夫秉性,喜欢饮酒,喝多了就喜欢顺嘴骂人,田蚡难为窦婴,灌夫正好喝醉了,看不过眼去,就大闹了喜堂,骂田蚡勾结淮南王,欲图谋反。

    田蚡心里头一紧,他从没想过,自己和淮南王事情那么秘密,竟然被灌夫这个莽夫知道了。

    田蚡觉得灌夫不能留,就把灌夫给绑了,下了狱,要弹劾他不敬太后之罪。

    窦婴和灌夫是有交情人,而且灌夫是为了替窦婴出头,才破口大骂田蚡,只不过灌夫是个莽夫,不知道失态要紧程度,他就算骂再难听,也不过陪个礼道个歉事情,但是灌夫竟然说田蚡和淮南王勾结谋反。

    这件事不管是不是真,田蚡都不能允许灌夫再活下去。

    自从刘彻病好了,嬴政很识时务退居了椒房殿,不再去承明殿临朝,刘彻也就没再说什么。

    嬴政目已经达到了,虽然他临朝没有太长时间,但是该立威信一样不少,该收服人才也一个不少,现退居回椒房殿,只能让大臣们觉得他懂大体,就是佩服五体投地。

    楚服打听了这次灌夫大闹喜堂事情,对嬴政道:“丞相田蚡前脚去和皇上告状,魏其侯后脚就到了,两个人分辩不出高下,皇上估计也没了辙,说两家都是亲戚,就组织大臣到东朝去廷议。”

    嬴政听罢,道:“窦婴真是糊涂。”

    “娘娘,这是什么意思?”

    嬴政道:“田蚡分明是想治灌夫于死地,不然喜堂骂人事情,可大可小,赔礼道歉也就完了,但是现田蚡给灌夫加了一个不敬太后罪名,说自己婚事是太后亲指,灌夫是针对太后…依我看,窦婴不是看不出来,而是看出来了也想拉灌夫一把,要知道这样一拉,没准会把自己赔进去。”

    楚服道:“娘娘不是一直很器重魏其侯么?那帮魏其侯一把?”

    嬴政想了一会儿道:“你现去东宫路上,如果能拦到魏其侯,就告诉他,别蹚浑水。”

    楚服应了一声,赶紧出了椒房殿,刘彻让众人去东宫廷议,正好路上拦住了窦婴。

    窦婴听了楚服话,只是说道:“灌夫是因为替我出头才落得今日地步,况且,灌夫如果被加罪,我窦婴还远么?请转告娘娘,卑臣谢谢娘娘好意。”

    楚服拦他他也不听,只好又回了椒房殿。

    其实嬴政早就有所料,窦婴根本不会听,若是窦婴脾气不是这么掘,现做丞相就该是他,而不是田蚡。

    嬴政只是摇头叹气道:“窦婴保不住灌夫。”

    廷议上田蚡和窦婴仍然平分秋色,两个人口才自然没说,尤其窦婴这次是被田蚡给逼急了,田蚡想让韩安国帮自己说话,只不过韩安国是聪明人,他并不想得罪窦婴,只是保持中立,两面都不反驳。

    东宫廷议也没有结果,刘彻起初还想打个圆场,毕竟灌夫确实骂了人,但是他是功臣,罪不至死,而是太后是自己母亲,总不能不去管她面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