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呼风唤雨大师-3 (第3/5页)
耶路撒冷,是的,还有的来自更偏僻的遥远地区。 约瑟甫斯·法莫罗斯与大多数隐修士和忏悔者一样,年复一年在消耗精神的激烈斗争中生活。他确实离开了世俗生活,抛弃了自己的房屋财产,远离了大城市及其五光十色的感官享乐,然而他仍旧必须携带着自己的rou体同行,因而他无法摆脱潜藏于自己rou体与灵魂中的一切本能冲动,它们往往陷于苦恼和诱惑而无法自拔。 他首先与自己的rou体进行斗争,待它严厉苛刻,让它受酷热和严寒,饥饿和干渴的熬煎,让它满是创伤和老茧,直至逐渐凋萎和干枯。然而即使在这个苦行僧的干枯皮囊中,老亚当仍然难以意料地纠缠他,折磨他,用愚昧的贪婪、欲望、梦幻和空想引诱他。是的,我们都早已知道,魔鬼最愿意光顾那些遁世和仟悔的人。因而,凡是有人前来寻求慰藉,诉说罪孽,他都认为是减轻自己悔罪生活之苦的恩典,而满怀感激地接受。他已从中获得了一种超越自身的精神意义和内容,因为事情本身就赋予了他一项任务。他能够为他人服务了,或者能够把自己作为工具而服务上帝了,可以把苦恼的灵魂引向上帝了。 这是一种非常美妙而且确实很高尚的感觉。然而在继续发展过程中,事实又向他显示,就连灵魂本身也隶属于世俗人类,也能够变化成为诱惑和陷阶。事实上,每逢有一位流狼者步行或者骑马而来,停步在约瑟甫斯居住的山洞之前,索取一口清水,并恳请垂听他的忏悔之时,那么我们这位约瑟甫斯长老就会觉得浑身袭过一阵阵满足和痛快之感,还会产生一种虚荣和自吹自擂之感,而他一经发现这类欲望便不由得深感惊恐。约瑟甫斯常常跪在地上祈求上帝宽恕,恳请不再派遣悔罪的人,不要再有忏悔者从附近的苦行僧茅屋和从世俗世界的城镇村庄来拜访自己这个不洁的人。倘若有一阵子果真无人前来忏悔时,他的感觉却会很糟糕。倘若又有许多拜访者纷纷来临,他也会再度捕捉住自己新的老毛病。于是,约瑟甫斯就像得了热病,听完这人或那人的忏悔后,不是发热就是发冷,感觉自己丧失了爱心,是的,甚至还会蔑视悔罪者。他叹息着也把这类内心挣扎接纳入自己的灵魂里,偶尔,他听完某个人的悔罪后,在孤独一人时严厉地对自己加以惩罚。除此以外,他还给自己下了规定,对待忏悔者不仅要有兄弟情谊,还得备加尊敬,而且对待自己不太喜欢的人更要比对待一般人更为尊敬,因为他应当把每一位来访者都视为上帝派来的使者,是前来考察自己的人。岁月流逝,当他多年后已几乎是老人时,才总算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平静稳定感。而在许多居住在他附近的人眼中,他似乎已经毫无瑕疵,是一位已从上帝处寻得内心平静的完人。 而平静也具有活生生的生命,如同其他任何生命那样,也必然有盈虚圆缺,必然得适应环境,必然要面临考验,必然经受变迁。约瑟甫斯获得的平静正是这般模样,它是易变的,忽而存在,忽而消失,忽而近在眼前,好似擎在手里的一支蜡烛,忽而相隔遥远,好似冬夜里高悬天际的星星。事实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的、特别的罪恶感和诱惑感,使他的生活愈益步履维艰。它们不是什么强大热烈的情绪,不是勃然大怒或者本能冲动,而是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开头很容易忍受的感觉,是的,最初几乎难以觉察,因为这是一种没有特殊痛感和失落感的情况,是一种懒洋洋、冷漠而又厌倦的精神状态,只能形容为消极感觉,形容为欢乐的渐渐减弱、远去,最终完全消失。那情况就像有些阴沉日子,既无灿烂阳光,也无倾盆大雨,天空凝滞不动越来越沉重,像是在自我禁闭一般,天空的颜色灰暗,却不是一片漆黑。 天气又问又热,却并非暴风雨前的气势。约瑟甫斯渐近老年之际,他的生活就逐渐成为这副样子。他变得越来越难以区分清晨与黄昏的差别,节日和平日的差别,更越来越无法判断自己的情绪高涨和心情沮丧的时刻,一切都变得无聊乏味、拖泥带水,他凄然想道,这便是人的老境吧。他之所以凄然伤感,因为他原本期望人到老年便可逐渐摆脱本能冲动和欲望,让自己的生活光辉而自在,使他得以进一步接近渴望已久的和谐完美,接近成熟的灵魂平静。如今怎样了呢,老年不仅令他失望,似乎也欺骗了他,他从中一无所得,唯有这种厌倦、灰色、毫无乐趣的寂寥感,还有就是无可救药的疲惫感。最令他感到疲惫之极的是:这种为存在而存在,为呼吸而呼吸,为睡眠而睡眠,日夜生活在自己小小绿洲畔的洞xue里,在永恒轮转的清晨和黄昏中,在旅人和朝圣者、骑驴子和骆驼者无休无止的人流中,尤其在那些专程来访问他的人之中,他被那些愚蠢、充满畏惧感、像孩子般易被愚弄的人所包围,他们前来诉说自己的生活、罪孽和恐惧,诉说受到的诱惑和为此而作的挣扎。约瑟甫斯有时感到,自己就如同这片汇聚着涓涓泉水的石砌池塘,水流先经过草地,形成一道小溪,然后流进沙地,迅速在荒野里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一切向他倾诉的忏悔,罪孽,良心折磨,生活经历,大小不一、真假不一、成百上千、永远全新地流入他的耳朵。但是他的耳朵却不像沙漠,没有生命,它是活生生的器官,不能够永无停顿地汲饮、吞噬和吸收,它感觉疲乏,感到履足,感到被过度滥用了,他渴望那连绵不绝的忏悔、忧虑、控诉和自我责备的语言之流能停息,渴望宁静、死亡和沉寂能取代这种永无止境的流淌。 是的,约瑟南斯希望结局降临。他已经疲倦,他已经尝够了生活,他已经疲惫了,他的生命业已淡薄无味,也已毫无价值了。对他而言,再要一如既往地生活简直太过分了,以致他偶尔想试试了结自己的存在,想严惩自己,消灭自己,如同叛徒犹大所做,把自己吊死。情况就像他开始隐修生活初期,魔鬼曾把种种感官的和尘俗的欲望、想象和梦幻偷偷注入他的灵魂一样,如今这个魔鬼又试图暗暗向他灌输自我毁灭的想象,以致他每见到一棵树的粗枝就会考虑是否把自己悬挂在上面,每望见一片陡直的崖壁,就会掂量其是否够高够陡,足以把自己摔死。他反抗魔鬼的诱惑,他持续斗争着,他没有屈服,然而这种挣扎却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