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_第六讲秦可卿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讲秦可卿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 (第1/4页)

    第六讲 秦可卿出身之谜

    在上一讲最后,我已经跟大家宣布,秦可卿这个原型,她真实的出身不仅不寒微,而且还高于贾府。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不是去胡乱地猜测,而是根据书里面的描写所下的结论。我们要看《红楼梦》的文本,第五回,秦可卿正式出场,带贾宝玉去午睡。她先带他到贾珍和尤氏的那个正房,这是正确的,因为贾宝玉是和贾珍、尤氏一辈的,所以要先到一个正房去。结果这个正房挂了一幅《燃藜图》,《燃藜图》是一幅劝人好好读书做学问的图画。贾宝玉一看就不喜欢,说不能在这儿,于是秦可卿就把贾宝玉带到她自己的卧室。这当然相当出格了,因为贾宝玉是她的叔叔,侄儿媳妇把叔叔带到自己的卧室去午睡,这实在是有点有悖封建礼教的规定。所以书里面写了,有一个嬷嬷说了,说怎么去这样安排啊?但是秦可卿气派很大,满不在乎,说,他能多大,就讲究这个了?就硬把贾宝玉带到她的卧室。

    于是,在《红楼梦》文本里面就出现了一段非常奇特的文字,就是对秦可卿卧室的描写。这段文字大家还记得吗?说,秦可卿的卧室,首先它是挂有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海棠春睡图》画的是杨贵妃喝醉酒以后,像海棠花一样美丽的情景,贾宝玉喜欢。唐伯虎是明代的著名画家,这段描写说明秦可卿她藏有唐伯虎的一幅大画,这倒也还算不了什么。然后在秦可卿的卧室里面,还有一副秦太虚的对联。秦太虚是宋朝人,对联很符合贾宝玉的审美趣味,写的是:“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贾宝玉说这里好,我就在这儿午睡。然后他环顾这个卧室,不得了!哪里是仅仅有唐伯虎的画和秦太虚的对联呢?是什么样的陈设呢?是这样的陈设:“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好夸张啊!是不是?“一边还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还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这里说的木瓜应该不是真正植物的木瓜,而是一个用玉石仿制的木瓜,是很贵重的东西。“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你想,这些是什么东西啊?以前的红学界对这一段描写的解释,基本都定这么一个调子,说,这是夸张的描写,这样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秦可卿的生活很奢靡,而且她本人很yin荡。这个解释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它不能够让我这样一个《红楼梦》爱好者完全信服。

    你说,这些描写表现她生活奢靡,这当然说得通,但说它完全是为了暗示秦可卿生活很yin荡,不太说得通。武则天,或者是赵飞燕,或者是安禄山,或者是杨太真,你说,他们都带有某种yin荡性,作为yin荡的符码出现,这个我认同,但是寿昌公主和同昌公主的故事里面没有什么yin荡的内容。这个寿昌公主应该是寿阳公主,历史上这个人,我不细说。其实关于她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件事,有一天她在含章殿下的卧榻上休息,风吹落了一朵梅花,掉在她两眉之间稍上一点的额头这个地方,这个梅花就拂之不去,在她额头上定格了。她开头很烦恼,但别人一看以后,都赞叹道,怎么那么漂亮啊!于是宫里面就竞相模仿,纷纷用化妆品来画梅花,在当时就形成一种著名的梅花妆。这个故事一点不yin荡,是不是?还有同昌公主的故事也不复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自己亲手用珍珠串了一个帐幔,就是一个联珠帐,当然很华贵,但是谈不到yin荡。而且请大家特别注意,武则天当过女皇帝,飞燕是一个爱妃,杨太真也是一个爱妃,安禄山是后来篡权,一度当过皇帝的人。但是作者他不仅写到了皇帝那样的人物,他也写到两个公主,那么这些夸张的暗示性的符码究竟在隐喻什么?我想,它绝不仅仅是隐喻秦可卿生活很奢靡,或者是说秦可卿很yin荡。它实际上应该是在影射,秦可卿的血统就高贵到是帝王家的公主的地步。你看,这些全是帝王家的符码,而且还两次出现了公主的符码,对不对?它用这样的手法暗示秦可卿真实的血统。

    也可能有人又要跟我讨论了,说人家是小说,是艺术创作,使用一种夸张的方式,你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但是我们读《红楼梦》要通盘考虑,曹雪芹多次写到贾府里面的室内装饰,他都是非常写实的,虽稍有夸张,但是严格写实。比如,他写荣国府的正房,写到了皇帝赐的金匾,还写到了一副银子做的对联,很写实。他没有说把前代帝王的东西搬到那儿去摆着,他说是有大紫檀雕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摆的是金彝,是一种很贵重的东西,应该是青铜制品;另一边是玻璃,在那个时代玻璃也是一种很贵重的东西,一个很大的玻璃缸;地下是一溜十六张楠木椅。他写荣国府的正房,非常写实,他的确有一些夸张,但是适度。而且,请注意,他写林黛玉进了荣国府东廊三间小正房里,那是贾政和王夫人日常活动的空间,他就特别地写到,靠东壁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西边呢,也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挨炕呢,是一溜三张椅子,上头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他不厌其烦地连用了三次“半旧”这个形容词,不但不去夸张,而且写实写到如此“忠诚老实”的地步。可见,写实是他对场景描绘的一个基本原则。

    通读八十回,除了第五回那样写秦可卿卧室,他写其他室内场景,都是近乎白描的写实手法。比如,他写潇湘馆,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两宴大观园,到了潇湘馆,就看到潇湘馆林黛玉这个屋子,窗下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放了满满的书,很写实。他不使用什么极度夸张的手法。又比如说到了探春住的秋爽斋——探春是小说里面一个才女,非常有才能。有的读者粗心,他就觉得探春写诗写不过林黛玉,写不过薛宝钗,写不过史湘云,就觉得她好像比较平庸。一般读者记得惜春会画画,现在你应该懂得,探春是一个书法家,她有特殊才能,她书法好。秋爽斋里面什么摆设呢?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这就是用来挥洒书法的;案上磊放着各种名人法帖,她揣摩各种前代名人的书法作品;而且桌上有数十方宝砚,而不是一两块砚台,这说明:一个是她收集砚台,一个是她书法的创作量非常之大;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这也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但是绝不是极度夸张,是基本上都可以复原的一种景象。她真是一个书法家。如果你细心,你还会注意到,元春省亲之后,因为姊妹们根据她的命令都有所题咏,最后她觉得,为一时盛事,需要做一个总的记录,她便指定探春来誊抄这些诗歌。她为什么指定她?就是因为探春本身是个书法家。

    我说这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红楼梦》的整体风格从头到尾,以写室内的陈设而言,一律采取写实的办法,几乎没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