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_卷二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二十三 (第4/4页)

军。因定策有功,封为东昌县侯,邑五百户。又以本官职行江夏、武陵、桂阳三王府国事。太建三年,母丧去职,诏书追赠毛喜母亲庾氏东昌国太夫人,赐布五百匹,钱三十万,官给丧事。又派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画她的墓田,高宗亲自同杜缅按圃指画,对他重视到如此地步。接着起用毛喜为明威将军,右卫、舍人照旧。改授宣远将军、义兴太守。不久以本号入为御史中丞。服丧终了,加散骑常侍、五兵尚书,参掌选事。

    到众军北伐,得淮南地,毛喜陈述安定边地的谋术,高宗采纳了,当日施行。高宗又问毛喜说:“我想进兵彭、汴,你的意见如何?”毛喜回答说:“我实在才能不属于智慧聪敏者,怎么敢预测尚未发生的事。我私下以为淮左刚平定,边地草野之民不太平,周氏开始吞并齐国,我们难舆他争锋,怎能以敝卒疲兵,再加深入。况且弃了舟船的有利,去践踏车骑之地,这是去了长处,就了短处,不是吴人所便利的。我以为不如安定百姓保住境地,停止兵戈,恢复和约,然后广泛招募英才奇士,顺时而动,这是长久的计策。”高宗不听从。后吴明彻陷没于北周,高宗对毛喜说:“你所说的话,如今验证了。”

    太建十二年,加侍中。十三年,授散骑常侍、丹阳尹。改任吏部尚书,常侍照旧。到高宗崩,叔陵叛逆,韶中庶子陆琼宣布旨令,命令南北诸军,都听毛喜的处置分配。贼人被平定,又加封毛喜侍中,增封到九百户。至德元年,授信威将军、永嘉内史,加秩中二千石。

    当初,高宗委任政事给毛喜,毛喜也勤心纳忠,对政事多有匡益之功,屡有谏静,所言之事高宗都能听从,于是十多年间,狭小的江东开始呈现全盛。惟有略地淮北,没有采纳毛喜的谋略,而吴明彻最后失败,高宗十分懊悔,对袁宪说:“没有采用毛喜的计谋,于是到今天逭个地步,这是我的遇错。”毛喜既已更为亲近,于是说话没有什么可回避的,而皇太子喜好饮酒为乐,每每同宠幸之人长夜共宴,毛喜曾为此谏言,高宗以此告诫太子,太子暗暗怀恨在心。至此毛喜被疏远。

    起初,后主被始兴王所伤,到疮伤愈合后便自庆,置酒于后殿,引江总以下人,展乐赋诗,后主酒醉后命毛喜赋诗。此时山陵丧事刚完毕,还不过一年,毛喜见此状况不太高兴,想要谏言,而后主此刻已醉,毛喜走上阶石,假装心脏有病,仆倒于阶石下,被抬出宫。后主酒醒后,怀疑此事,对江总说:“我懊悔召毛喜,知道他没有病,他祇是想劝阻我的欢宴,不赞同我的所为,这是故意使jianian诈罢了。”于是同司马申商谋道:“此人自负,我想请鄱阳兄弟让他们报仇,可以吗?”司马申回答说:“最终不为官所用,愿听从圣旨。”傅纬争辩说:“不好。若许言报仇,那将置先皇于何地?”后主说:“应当给他一个小郡,不许他参预人事。”于是命毛喜为永嘉内史。

    毛喜到郡,不接受俸禄,为政宽弘清静,官民便利。逢豊州刺史童主宜举兵造反,郡舆豊州相邻接,而又一向没有防御设施,毛喜便令修治城防,严加整饬兵器军械。又派部下松阳令周硒率领一千兵士援助建安。贼人被平定,毛喜被授卖圭内史。擅塱元年,征为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毛喜在郡有惠政,于是被征入朝,一路追而送行者长达敷百里。逭年在路上生病而死,时年七十二岁。有文集十卷。儿子毛处冲继承,官至仪同从事中郎、中书侍郎。

    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景历的儿子。幼年聪敏,精于识字,记忆力强。六岁时,拜见梁朝吏部尚书河南褚翔,褚翔字仲举,感叹蔡征聪敏悟性高。七岁,母丧,服丧如成人礼。继母刘氏性格剽悍残忍,对他不讲道理,蔡征供奉侍候更加谨慎,从来没有怨恨的神色。蔡征本名蔡览,蔡景历以为他有王祥的品性,替他改名蔡征,字希祥。

    梁朝承圣初年,高祖为南徐州刺史,召蔡征为补迎主簿,不久授太学博士。天嘉初年,改任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历任外兵参军事、尚书主客郎,任职期间以理事干练为人所称道。太建初年,改任太子少傅丞、新安王主簿、通直散骑侍郎、晋安王功曹史、太子中舍人,兼东宫领直,中舍人照旧。父丧离职,服丧终了,袭封新丰县侯,授戎昭将军、镇右新安王谘议参军。

    至德二年,改任廷尉卿,接着为吏部郎。改任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掌韶诰。不久授左民尚书,与仆射江总知撰五礼事。接着加宁速将军。后主器重他的才干,任用寄望日趋加重。改任吏部尚书、安右将军,每十天去束宫一次,在太子面前论述古今得失和当时的政务。又韶令廷尉寺狱,事无大小,都采纳蔡征的议论决断。不久有诏派蔡征收募兵士,自为编制,蔡征善于安抚体恤士兵,很得人心,十天一个月之间,士兵已近一万。蔡征地位威望既重,加以声势逼人,众人议论都妒忌惧怕他。不久转为中书令,将军照旧。中书令清简无事,有人说蔡征有怨言,此事传到后主耳中,后主大怒,收夺他的人马,将要杀他,有极力谏静者,使他获免。

    祯明三年,隋军过江,后主因蔡征有才干可用,授他权知中领军。蔡征El夜辛勤劳苦,尽心尽力,篷主嘉誉他,说道:“事平定后一定有报答。”到在钟山南岗决战,命蔡征守宫城西北大营,接着令他督众军战事。城被攻陷,随通例入关。

    基征容貌仪态很美,有日辩之才,对事多要详加追究。诸如士流官宦,皇家戚属,以及当朝制度,宪章礼仪,户口风俗,山川土地,凡问无所不能对答。然而生性颇会阿谀逢迎进取,不能以恬退质朴建立自己的业绩。初拜吏部尚书,启奏后主借用鼓吹军乐,后主对所司官说:“鼓吹军乐,有功者才授,蔡征不自量度,搞乱我的朝廷章法,然而他的父亲蔡景历既有缔造之功,应暂且如他所启奏,拜官毕即予追还。”蔡征不修廉洁之处,都像遣一类。隋文帝听说蔡征聪敏能干,召见他咨询,言谈中他总能领会旨意,但多年不调,很久,才任命为太常丞。历任尚书民部仪曹郎,转任给事郎后去世,其时六十七岁。儿子蔡翼,治《尚书》,官至司徒属、德教学士。入隋,为束宫学士。

    史臣曰:宗元饶早晚不懈怠,干理公务有益于时。司屋史在朝清廉恪守,攻苦立行,加上忠节,美啊。垂直深为通达事机,匡益赞助其时之主。蔓征聪敏多才,但擅用职权使自己受挫,可惜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