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莲花_第三章流泪的泰姬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流泪的泰姬陵 (第3/4页)

是因为它真的浸润了沙贾汗太多的思念与眼泪。

    我同小辛站在阿格拉堡的角楼边远眺泰姬陵,满心感慨。印度的国徽是狮子,而囚在古堡里的一代帝王沙贾汗,岂不就是笼中的狮子吗?

    可庆幸的是,当沙贾汗与泰姬的一世情缘与奥伦泽布的父子情仇都随风散去的时候,泰姬陵却依然伫立。这,便是比任何海誓山盟或者帝王权位都更坚固的墓志铭了。

    我叹息:“莫向斜阳忆旧事,烟波化作锦灰堆。”

    “这又是什么?中国唐诗?”

    我微笑:“小辛,唐是中国的一个朝代,诗是这个朝代最高的文化成就。以后你说唐诗就好,不要在前面再额外加上‘中国’两个字。”

    走下王堡的时候小辛接了个电话,显得有些不安。我问他:“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

    小辛想一想,忽然问:“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一个?”

    我失笑,这么快就懂得学以致用了。知道开玩笑,应该不是坏事。“那就先听好消息吧。”

    “好消息是,mama说店里来了一帮中国大客户,一下子就要订我们几十万的货;坏消息是店里没有人懂中文,所以mama希望我能回去亲自接待。”

    我一愣,只得说:“当然是生意为重,那你赶紧回去吧,剩下的路我自己走得了。”

    “那倒不急,现在已经晚了,明天早晨再走不迟。”

    小辛沉默一会儿,忽然深深叹了口气,说:“我并不是看重生意。你知道,我家是开香料店的,又烦累又琐碎,爸爸死后,就靠mama一个人撑着。mama将大哥送到法国学珠宝设计,就是希望他毕业后能开创新的活路,谁想到他竟然半路改念佛学院,出家做了比丘。可想而知我妈当时有多失望了。”

    我有点意外,因为难得听小辛主动提起他的家事,赶紧安慰道:“所以,你就更不可以让母亲失望,一定要做个孝顺的儿子。我明白的。中国人也一样讲究孝道为先。”

    其实生意为重也好,孝道为先也好,总之我都会非常理解。真不明白辛哈为什么如此介意,一再解释。

    接下来我们游览了人民堂和喷泉广场。小辛一直闷闷不乐,显得心烦意乱,不再为我讲解景点,却不住口地叮嘱各种注意事项,在哪里搭火车,在哪里乘飞机,不要乱吃东西,去恒河的时候注意防蚊咬,还有,最好不要在夜间外出,印度天气多变,要记得随时带伞…我们逛了有多久,他便絮絮地说了有多久,一会儿中文,一会儿英文,中间甚至还夹杂着几个印地语单词。

    我嘲笑他:“我在网上跟你聊了几次,就决定一个人来印度,我妈也没担心过我,怎么你比我妈还唠叨?”

    然而小辛依然不能释怀,忧心忡忡地说:“我答应过要全程陪同的,现在却失约。如果你在印度出了什么事,我真不会原谅自己。”

    “哪有那么严重?我又不是第一次做背包客。我自己走过大半个中国,包括一些铁路不能到达的偏远山区,还至少游了半个欧洲和非洲,很有经验的啦。等你跟我回中国的时候,就知道我是个多么好的导游了。”

    在扎哈尔门与德里门中间的广场上,一座用栏杆围起来的袖珍陵墓引起了我的注意,规模不大,但很精致,石材棺椁,周边雕有细美的花纹。

    若说是帝王,似乎不该这么小巧;若说是普通人,又不该如此郑重。

    我问小辛:“这是什么人的墓,这么特别?”

    “一个英军班长。”

    我一愣,那不就是侵略者?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待,不禁觉得很难理解这陵墓的保护完整。如果在中国,不知它会被砸毁多少次,能想象在敦煌塑一座斯坦因或伯希和的雕像来供人瞻仰吗?即使有,也该是像岳飞陵前的秦桧雕像那样,让他跪着受万人唾弃吧?

    我将疑惑向小辛提出来,他平静地回答:“我们是信奉印度教的,教义里说:有人打你的左脸,可以伸右脸给他。所以,我们不会心怀仇恨。”

    “哦?我还以为‘宽恕’是基督教的基本主张,这是一句基督教义呢。”

    “是吗?他们向我们学的吧?”小辛理所当然地回答。

    我不禁莞尔。在小辛看来,大概所有好的、相似的教义都是来自印度教的吧?我不是教徒,不知道这句左脸右脸的格言到底出自哪一部经书,也不知道面对凌辱究竟哪种态度才是对的,知天乐命,或是不忘国耻?但我有点敬佩印度人这种随遇而安的乐天性格,好的坏的,只要是发生过的历史,便都坦然地接受下来,不会像我们中华民族这样背负着沉重的历史不能释放。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怀抱着巨大的怨恨在行走,怨母亲不该那么轻易地改嫁,即使要嫁也该选个更好的人家,怨继父那冷漠挑剔的眼神,两个异姓jiejie对我的种种刁难欺侮。我甚至常常想,如果有一天看到她们跌落深坑,哪怕我就在咫尺之地,也绝不会施以援手。我会袖着手看她们一直跌落下去,报以冷笑和轻蔑的眼神,就像她们以往对我的那样。

    但是后来有一天我被同学拉着去听一个美容讲座,内容原本十分无聊,关于怎么样保持健康有规律的生活以及自制面膜之类。美容师年纪约在四十上下,保养得极好,脸上没有一丝皱纹,因此很权威很有说服力的样子。我听得打瞌睡,正想找个机会溜走,她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说:美容的第一要诀就是保持良好心态,一个心中有恨的人,脸上是不会美的。

    我就被这么简洁明了的一句话给征服了。

    常常是这样,长篇累牍煞有介事的说教未必有半句进得去耳中,但是不经意的一句警言却可能带给我极大震撼。记得小时候读《简爱》,主人公的命运并未使我垂怜,但是简的女友珍妮对她说过的一句话却成为我的人生座右铭,直到今天记忆犹新——“对你所必须忍受的事说是受不了,是一种软弱和无能的表现。”我把那句话刻在桌角,每天警告自己要忍耐,要坚强,如果我不爱惜自己,那么这世上再无人关爱我。

    那句话陪我度过了孤独漫长的少女时代,一直陪我走进大学。而美容师的话则成为我人生第二阶段的行为格言,让我逼着自己放宽心态,学会宽恕。虽然我仍然无法勉强自己走进那个家去与两个异姓jiejie握手言和,但是至少可以让自己不再怀恨。我开始学着体会她们的心情——当我要被命运逼迫着接受一个继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