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初到德里 (第3/6页)
人都是印度教徒。印度教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宗教,能力最强大的神有三位:创造神梵天、保护神毗湿奴和破坏神湿婆。 传说造物主梵天在水上醒来,看到自己孤身一人,不禁伤心地哭泣起来,空气、土地、植物从他的眼泪中产生,混沌为开,天地始生。 在创造了诸神、思想、时间等等实与虚的概念之后,梵天决定创造最像神而非神的人类,于是就有了四种姓:从他头脑中产生的就是婆罗门,会成为诗人或者僧侣,世代从事服侍神的崇高职业;从他肩膀上产生的是刹帝利,是尊贵的王族或武士;用他双手创造的是吠舍,成为有钱有能力的商人和手工业者;而他脚下产生的便是首陀罗,是最吃苦的农民、牧民和奴隶,注定要为另外三种较为高贵的种姓所践踏。 除了这四种姓之外,印度历史上还有一个被称为“不可接触者”的贱民阶层,其血统是来自种姓杂交者所生的孩子。由于含了道德层面的原因,其地位更加低卑,而且是“不洁的” 在今天的印度,虽然种姓制度早已名存实亡,种姓间的通婚成为一件正常的事情。然而真正的婆罗门或刹帝利仍然会为自己的种姓骄傲,而没有什么人会主动承认他来自首陀罗家庭,至于“不可接触者”更像是从来不曾存在的一个阶级,完全在新印度字典中消失了,人们就像避讳丑闻那样避免提起这个话题。 初到印度,我还不清楚关于种姓与宗教的种种禁忌,担心在一个崇拜湿婆的家庭里谈论佛教是否会失于莽撞,尽管满心好奇,还是识趣地低了头,将嘴巴功能还原至最基本作用——咀嚼和吞咽。 咖喱真的很美味,盛咖喱的蕉叶也很新鲜,亮晶晶的泛着绿色的油光,上面一小组一小组地分别摊放着羊rou、鸡rou、青椒、洋葱、胡萝卜、土豆、乳酪、腌水果丁、甜辣酱和薄饼等,那形式有点像我国很多工厂里吃盒饭时的托盘,荤素杂陈,但颜色配得很好看。吃法是直接手抓,或是用饼卷裹食物来吃,甚至托着蕉叶直接添食。 印度人的吃饭习惯是连汤汁也不会浪费的,总会留下最后一块过来将底料擦得干干净净,但是蕉叶用过即弃,并不会循环使用。因为印度人对于“清洁”和“不洁”的概念非常强烈,比如右手是清洁的,左手是不洁的;恒河的右岸是圣洁的,左岸是不洁的,等等。 虽然我不大适应用手抓饭,不过小辛说得很动听:“洗手,洗筷子,都是去掉污渍,为什么筷子会比手干净呢?况且在饭店里的刀叉,还是很多不认识的人用过的。再说,用手抓饭吃是对mama的尊敬,手指感觉饭的温度与美味,美味才会更加真实。当你的手指与饭菜相接触的时候,mama的爱便透过指尖传到了你的心里。” 他说得这样感性,让我不禁觉得手抓饭几乎像是一种仪式了,无比崇高温柔。而当我抓着饼蘸羊rou送进口中的时候,也的确感觉到了辛妈那博大温存的母爱——她的眼光始终慈爱地笼罩着我,并且一刻不停地边比画着手势边讲印度语。即使后来小辛已经不肯逐句翻译,辛妈也仍然将自说自话坚持到我们午餐的最后一刻。 说话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有的人说每句话之前都要深思熟虑,有的人话不投机半句多,也有一些人,就像辛妈这样,如此热衷于说话,甚至不需要倾听,而只是为了诉说本身。 于是我猜她是一个寂寞的人。 辛妈很热情,小辛也很阳光,然而我仍然嗅到了一种特殊的气息——在不完整家庭长大的孩子,无论怎么开朗也好,身上总会打下一种烙印,并散发出炮烙之刑后留下的忧伤气味,永不消散。 我猜想这间房子里缺席的不仅是一个大哥,还应该有一个父亲。不知道那位父亲因着什么缘故离开了小辛母子。那里必然有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我自小辛身上嗅到了那种悲伤的气息,知道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我们就像某种小兽穿梭在丛林里,凭着本能来分辨自己的同类。也许这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那样容易熟悉起来。 吃过饭,小辛问我要不要睡一会儿,我摇头,实话实说:“直到现在我还没觉得自己是真的到印度了。感觉上,倒好像是在中国拜访了一个印度家庭。” “你想感受真实的印度?”小辛长而卷曲的黑睫毛忽闪着“你的意思是,印度的湿热、脏乱、贫穷、落后…是这样吗?” 我有些羞窘,却仍倔犟地问:“难道不是这样?” 小辛垂下睫毛,认真地想了一想,居然很诚实地回答:“大部分是的。好,我载你去旧德里,让你看到你心目中的印度。” “我不是…”我想解释,但害怕越描越黑,最后只得报以歉意的一笑放弃自辩。 跟辛妈说再见的时候,她极其不舍,尽管小辛一直保证我们去去就回,晚上我要住在这里,单是打扫房间就够辛妈很充实地忙碌一个下午了,辛妈仍然一再说:“你们要在一小时内回来,知道吗?一个小时,不要超过。” 为了表示强调“一小时”她是用英语说的,确保我也可以听得懂。 我有些犹疑,但是小辛已经拉着我出了门。我担心地问:“一个小时,怎么够往返呢?” 辛哈笑着说:“当然不够,谁说要在一小时内回来?” “可是你答应了mama…” “教你一个词:印度时间。” “你是说,时差?我知道印度和北京的时差是两个半小时。” “不。‘印度时间’的意思就是,说一小时,可能实际指的是两小时,三小时,甚至七八个小时。一小时,只是告诉你要尽快,并不真的是一个小时。所以,如果印度人约你下午两点钟见面,你就要做好准备,他可能五点钟才来;而当你坐火车时,如果车票是三点起程,你必须要在一点钟就赶到车站,但有可能六点钟还没有起程。” “那可真要谢谢你准点来机场接我了。”我耸耸肩,庆幸地说“不过我的飞机,倒是准点到达的。” “呵,你那可是上海航班。等你从印度回中国的时候,再看看会不会准时起飞吧。” 透过车窗,可以远远看到宏伟的印度门,广场上满是穿着鲜艳纱丽的印度妇女在照相,随着车子越驶越近,可以清楚地看见小孩子用食物逗弄猴子和小松鼠。 小辛很自豪地说:“觉不觉得新德里像北京?我们正在建地铁,等建好后就更像了。” “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