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3/8页)
的官员、商人,大肆进行权钱交易,前文已经详细披露,此不赘叙。 廖志国初到阳城,这种略显张扬、霸道的行事风格,既与阳城官场一向排外的传统相悖,也与阳城民间向来崇尚的“内敛”“含蓄”气质颇不相融,招致广泛反感、恶评、忌妒当不意外。在阳城政界人士眼里,就你一个外来户,原本在老家阳江已然沾了一屁股赃污之物,到了阳城地界既不好生拜码头、认门子,也不懂得夹起尾巴观观风向,却先耍起三把火、三板斧之类,大张旗鼓搞什么有名无实、中看不中用的“鲲鹏馆”而且,你要搞就埋着头悄悄搞吧,偏偏又不甘寂寞,不仅把滨江新城、城北新区牵扯进来,而且将原本设在市中心老城区的几所重点学校,拆解了个稀里哗啦,还美其名曰稀释、平衡教育资源,解决教育公平公正难题。试想,上述诸多举动所触及者,若非阳城社会累积多年的矛盾焦点,便是一般人不敢触及的老大难问题,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麻烦交织,敏感至极。 尤其置廖志国于不利境地者,是其亲近与使用之人。凭心而论,围绕在其周围的亲信干部中,多是落难日久、关系复杂之辈,难免因厚此薄彼或此消彼长触碰到一些敏感人事。说白了,他所信任、重用的干部,大都是阳城官场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些无异于隐形地雷或定时炸弹。譬如那个文化局长孙健,曾为原市委书记、省国土厅长印老的秘书,是印老厅长与洪大光两派斗争的牺牲品。在洪大光手里,孙健一直被挂在那儿半死不活。廖志国来到阳城不久,忽然将他收为亲信,又是参与“鲲鹏馆”工程,又是让他担任城北新区管委会主任。对此,洪大光虽然表面默认,可内心里未必没有看法。何况,与印老厅长对立者,还有原市委副书记、现人大常务副主任张大龙等一帮官员,后者又会作何感想?再比如,那个驻京办主任徐晓凡,其父拥有著名的双仁集团,是阳城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却也因为行贿省里若干领导而臭名远扬。同这种人走得亲近了,三岁小孩也猜得出幕后的种种猫腻。因此,廖志国拉拢、重用了一批干部的同时,也招致了很多闲言碎语,甚至陷入了阳城官员既有的矛盾漩涡。 廖志国所用之人,给自己造成副作用最大者,当属城北新区工委书记乔维民。 乔维民原任海北县长,是海北土生土长的干部,几乎与于树奎同时起步。当年,两人分处不同乡镇、委局时,关系还算不错。等到分别担任副县长、副书记,彼此就形成了竞争关系,相互提防多于友好。及至后来担任书记、县长相互搭档,矛盾便日渐激烈,乃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比较而言,无论个性还是能力方面,于树奎都要占先、强势一些。廖志国来阳城任职前一年,于、乔矛盾激化到不能共事的程度,乔维民主动提出离开海北。市委考虑到情况确实严重,就将乔维民安排到城北新区,多少算是有些亏待于他。 廖志国到阳城任市长之后,乔维民通过黄一平的牵线搭桥,与苏婧婧建立了热线联系,因此而进入到廖氏核心层。两年前,由廖志国提议并经常委会通过,乔维民被委派到新疆某州挂职锻炼,为期二年。按照惯例和相关规定,凡是派到边远地区挂职的干部,皆是本地重要后备力量,即使行前未及提拔,回来后一般也都要受重用。现在,眼看挂职期限将临,廖志国已经给省委打了报告,建议提拔乔维民担任政府副市长。试想,乔维民职务一旦进到于树奎前边,等于是对双方矛盾有了一个明确结论,无异于打了后者一记响亮耳光。如此一来,于树奎在嫉妒乔维民的同时,自然对廖志国百般忌狠。这,也是于树奎公然跳将出来,挑衅廖志国权威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区区一位县委书记,敢于公开叫板市委一把手,绝非凭其一己之力所能为、敢为。在他背后,必然还有更为强势的后台支撑。这个后台,不光通到市里,而且还延伸到省里。 3 提到于树奎的后台,得先说说市委副书记苗长林。此人不仅是廖志国书记职位的一个强劲竞争对手,而且也是反对派阵营里的核心人物。 苗长林与廖志国同龄,出生于阳城市区,当年与于树奎同时下放海北农村,在一个生产队里同吃同睡同劳动三年,相处得如同亲兄弟一般。之后,两人依靠家庭背景和在农村的不错表现,同时被推荐上大学,于树奎读了师范,苗长林则读的是省工业大学。毕业后,苗长林从阳东区乡镇企业起家,曾经担任过阳东乡镇企业局长、副区长、区长,直至阳城市经贸委主任、副市长,是阳城官场令人瞩目的一颗政治新星。 按照时间顺序,苗长林的正处、副厅、正厅任职时间,均先于廖志国。早在廖志国担任阳江市副市长时,苗长林已经被省经贸委主任卜国杰看中,调任省经贸委副主任,主管全省的民营企业。那个卜主任,是于树奎妻子大学的同班同学,苗长林与之熟悉并热络,起初完全仰仗于树奎夫妇的介绍举荐。后来,卜主任升任副省长,苗长林在竞争主任一职时败北,输给关省长的一个亲信。卜副省长为表示安抚,让苗长林兼任省里某大型国企的董事局主席,解决了正厅职。此时,廖志国刚刚与冯开岭对调,北来阳城担任常务副市长。 等到阳城人大、政府换届,丁松离任、廖志国升任阳城市长,苗长林眼看在省里前途不明朗,便以父母年迈、妻子生病需要照顾为由,主动要求回到阳城接替张大龙担任副书记。而此时,卜副省长也已经升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成为省里与梁副书记平起平坐的大员。事实上,明眼人一看便知,此际的阳城官场,市委书记洪大光离任赴省只是时间问题,而廖志国刚任市长不久,未必具备必然接班的条件。因此,苗长林回归阳城,并非只是要回来照顾父母、妻子,更不是寻找安乐窝打算颐养天年,而是冲着阳城党委一把手的位置。当然,他也没有想到,洪大光的晋升之路一拖又是三年多,而且其间又“伤停”将近一年,无形中反给廖志国争取了时间与空间。 比较廖志国与苗长林的官场优劣势,双方年龄、学历、资历相当,职级相同;在省里前者有梁副书记撑腰,后者有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卜国杰支持;廖志国故里阳江市在省城政治势力很强,苗长林在省机关工作数年,也积累了相当丰厚的人脉资源.....因此,双方实力基本不相上下。唯一差别明显者,一个是市长,一个是市委副书记,廖志国手中握有的行政、权力资源远比苗长林要大。可是,千万不要小看苗长林在阳城的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