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第3/4页)
波列克领班走过来,用肘子轻轻地碰我一下。我知道了,便面带微笑走向刚来的顾客那张桌子。他们每人要了一整只烤鸡,我惊讶地重复一遍:“一整只?”他们坚持说,每人一只,而且要最大的。我转身走了。女厨从烤炉里取出烤好的小鸡,切成两半放在碟子上,我将一块餐巾盖在手上,飞速将烤鸡送到两位诗人面前。科拉什先生表情严肃,甚至有点儿生气。他倒不是生我的气,而是冲着利本尼那个方向,我丈夫正在那儿的剧院里准备排练,或者为晚上的演出准备舞台的地方。我说:“我担心,他知道自己在写作方面冒不了尖,可他又很想出人头地,当世界冠军,所以在舞台布景工人中称老大,在酒馆里这样酗酒。你们以为他喜欢那啤酒味儿?不是!为了争个喝得最多者的名誉,瓦尼什达先生向我告状说的。现在还算好了些,在《恶鹿》首次公演之前他简直给我丢尽了脸!舞台布景工们上午就已经在酗酒了。瓦尼什达先生只是随便问问《恶鹿》是什么内容?我丈夫忙说:有个叫拉多的很了不起。说阿列什·波特霍斯基先生根据他的故事写了一个很棒的剧本,由管乐伴奏,开台一句就是‘拉多先生真了不起…’这时瓦尼什达先生往大托盘里倒了十大杯酒,准备递给客人们,如今正端着这装满了一杯杯酒的盘子站在那儿,我丈夫抓着他的胳膊肘热情地讲解着:猎人罗兹霍先生随着台下乐池里的管乐声走到台口,幕布仍然垂着。罗兹霍先生对着这前面的乐队喊道:‘欢迎诸位来看我们演出,这儿是从林子里跑下来的猎物,那就送给诸位吧!’幕布升起,啪的一声,我丈夫站起来,对着整个酒馆喊道:‘这里躺着一只死鹿!’说着便仰天倒下,撞着了端着十大杯酒的瓦尼什达先生。整个酒馆都喊叫起来,他们上午就已经醉得差不多了。瓦尼什达先生被撞得仰天躺着,我丈夫躺在他身上。喏,糟透了!”我对着科拉什先生抱怨着。布夏尔先生却在说:“真是太奇妙了!”接着他们便津津有味地吃起烤鸡来。我给他们每人端来一碗水、一块餐巾洗手用,还有一瓶皮尔森啤酒,然后便去招待那两位要整只烤鸡的顾客。那两人简直有点等不急了。当我将热乎乎的烤鸡送到他们桌上时,他们急急忙忙地撕扯着、狼吞虎咽地吃着这鸡rou。我趁自己还记得清楚,便又回到两位诗人的桌旁,接着抱怨说:“我丈夫在《克列麦尔大钟楼》里演了一个穿皮大衣的小人物,大家都得穿着皮大衣演戏,但都要到演出前才穿上。 我丈夫倒好,在家里就穿上了皮大衣,下午就穿上了,就这么穿着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演《奥赛罗》时,他整个夏天便穿着那少年侍卫的服装,不仅在家里穿着,上饭馆时也穿着。那样子太难看了!一双罗圈腿,喝得醉醺醺的,脸拉得老长,如今还像个妓女似的头上顶着一脑袋浅颜色的假发,那假发大.得跟一顶羊皮帽子似的。,他下午就化上妆、抹上了脸蛋,那样子太难看了。他在《三名火枪手》中又演了一个什么会飞的小丑,也是上午就穿上那身衣服不肯脱下来,甚至恨不得穿着那身衣服回家,给我在利本尼丢脸。有一次他的胳膊脱骱了,你们以为他就病休了?没有的事!像足球运动员那样让人家做了个封闭,接着演。演出《克列麦尔大钟楼》时他总穿着皮大衣,剧院里很热,他不管是换景搬家具、道具都穿着它,弄得满身大汗淋漓,在这剧演出时他撑着那面大红旗,甚至连旗带人倒下了,摔在囚犯们身上,我丈夫则晕倒在那面红旗下面。他们还得想法让他苏醒过来,因为他发着烧。”我一边说一边用餐巾擦拭掉在桌上的碎渣儿,拿起胡椒小罐、牙签瓶儿,把诗人们这张桌子擦得干干净净。希夏尔先生过一会儿就感叹一句:“真是太奇妙了!”可是科拉什先生的表情却越来越严肃,等他认真地洗过手,擦干之后说:“艾丽什卡太太,他多大岁数了?您转告他,问他多大岁数了!在这种年龄,四十七岁了,在外面却连一本书也没有。一大批作家在他这年龄都已经死掉了!您转告他,让徽号旗盖住了贵族议事厅虽然美,让红旗压在他身上,他晕了过去这虽然壮观,在酒馆里跟顾客们神侃《恶鹿》的故事,大吼一声:‘啪!这里有只死鹿!’这当然过瘾,但这一切把写作都耽误了!您转告他,更好地表达自己意思的人,才是最优秀的人。 告诉他,这一切等他写出来之后才开始更动人…”又进来两位黑人顾客,就是那两个错把洗手水当饮用水喝了的人,他们龇着牙对着我笑,还吓唬我说那一次他们就知道那碗水是干什么用的。诗人们站起身来,付了钱。希夏尔先生已经抽完烟,他把烟灰弹在黑人桌子上时,嘴巴还在说着:“真是太奇妙了!”掏出他那把梳头发的小梳子,梳理了一下他那剪成刺猬式的短发。科拉什先生扣上他的西服上衣,这是诗人汉志让给他的。他跟我握手时,又叮嘱我说:“艾丽什卡太太,这全在您啦!我说呀,您就自己拿主意行事吧!把您的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可主要的是,要加点压力!”他拿着我的手,我感觉到他少了一个指头,在他当木匠的时候失去的那个指头,诗人为此而感到骄傲,他也不隐瞒这一点,像个受了老师夸奖的小男孩一样地笑了。我并没有夸奖诗人,可是他的表情那么谦虚,仿佛有人老在夸奖他。我真希望我的丈夫也能像科拉什先生那样会穿衣服,也能像科拉什先生那样将白手绢搁在上衣胸兜里,也能像科拉什先生那样对自己有一种自豪感。 他为之感到骄傲的不是他自己这个人,而是作为诗人,深深融合在他内心的这个诗人,这个诗人在科拉什先生的整个外貌上、包括服装在内的整个人物从老远就光芒四射。就像我第一次在利本尼街上遇见沃拉吉米尔先生那样,人们老远就能看到朝他们走来的那个人有一头漂亮的鬈发,个子高大得跟美国篮球运动员一样,他有一个卵形的漂亮脑袋,像理发师装饰打扮了一番的美国孩子的脑袋一样,他那个鹰鼻子微微有点儿歪;而我丈夫就像街上任何一个随随便便的普通人,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一个布拉格的穷光蛋。我一边招待顾客,一边在想着科拉什先生这件小方格花纹的化纤毛料上衣,想起了我只见过一面的汉志先生,他也有一件跟科拉什先生同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