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六八水陆北宋中华兵 (第3/3页)
在王渊看来,胆子不可谓不大,侥幸之心不可谓不重。他哪知道晁、吴二位素来胆大包天,晁盖豪气干云,吴用机敏谨慎,正是利用南军来势凶猛,自倚精锐之隙,事先施放一系列烟幕弹麻痹敌军,使其确信秦军至少要在江都以北才会跟南军大战。 前后四批秦军进入江都,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的伎俩,实则换汤不换药,事后想想,即便了然。扬州、镇江二地的探子均未看出破绽,这才显出秦军的诡变术的高明之处。再高明的化装,也瞒不过当地百姓,这就需要良好的群众基础。 最后二日,江都城只许进,不许出,城中究竟有兵几何,探子是送不出城的。江都城上,以百姓假冒军士巡城,城中二万来人的cao练声震天动地,城外探子所见所闻,无一不是实实在在。再以瓜州孤兵作诱饵,不吃岂不可惜,是故以王渊的精明,也要入套。 晁盖以优势兵力伏击王渊得手,立刻回转江都。江宁、江阴、镇江三处的南军都吃了一个大憋,郁闷之事,莫过于此。王渊叹气之余,不再趋兵冒进,改为稳扎稳打。张遇的水军从入江的河道退往高邮湖,江都城上仍然旌旗招展。秦军强悍而诡诈,火器犀利,欲下江都,大概须经一场血战了。王渊调集战舰,排兵遣将,法事不做足,绝不贸然进攻。 是日,扬州军卒拦住一个江都来的商人打探敌情,掌柜的说道:“晁盖早走了,城中哪有北方军卒。” 军士:“这是真的假的,晁盖什么时候走的?” 掌柜的:“我哪敢骗军爷,晁盖确确实实是走了,大概昨天夜里走的,今早一起来,就不见了他们的踪影。” 王渊得报,立派探子入城,方知城中只有捕快、里保在维持秩序,晁盖的大军已杳无踪迹。他奶奶的,真见鬼了,跑得比兔子还快。难不成这就是西北军的什么游击战、运动战?哈,处处慢人一拍,未曾谋面,已失先机,看来这是难缠之敌呀。 王渊进据江都后,就有名士钟十机来访。王渊问道:“十机先生此来,是为晁盖之事否?” “不才名为十机,几道先生却胸藏千机万机,一语道破天机。”钟十机说得象绕口令,他精于歧黄之术、玄妙之学,名动三江。 【王渊字几道,时年52岁,轻财好义,善骑射,勇谋兼备。偿言:“朝廷官人以爵,禄足代耕,若事锥刀,我何爱爵禄,曷若为富大贾邪!”因军功历升至四厢都指挥使,为赵构所倚重。】 王渊:“钟先生有什么玄机?” 钟十机:“晁将军留下一封信给大人,大人看过便知。” 王渊接信而阅,大意为:将军轻财高义,勇略多智,洞悉天下大势。蛮夷践踏于北国,贼寇横行于宇内,吾辈相煎何急。盖久慕将军威仪,欲往拜会却不可得。秦王以盖托言将军,吴越、荆襄、广南、江西之地,行见盗贼蜂起为祸,江南方当大乱之始,不可不察也;将军或披重任南向平寇,挥师闽浙、江西之日不远矣。此功名卓立、名垂万世之机,亦藏宵小相残、阴图构害之险,不可不防也。终能履险为安,则他日必有握谈之时。特赠一偈,惟将军慎之:田边草盛,裹足之害;颜无页表,何以自裁。 看毕,王渊问道:“此偈何意,钟先生有何见解?” 钟十机:“是何偈语,可否赐告?” 王渊递信给他,钟十机看过后,王渊说道:“以字面会意,系指田间野际,暗伏危机;书颜缺页,必非自行裁去。若以字谜解,前者为‘苗’,后者为‘彦’,此二者皆含杀机。刘中明虽然爱弄玄虚,但他不是三岁孩童,想用二句怪话吓阻于某,应当无此可能。” 钟十机:“刘中明怪诞不经,其先前所传之偈,所预之事,已应验不爽。他赠大人偈语,必有深意。晁盖临走时说,刘中明预计,三个月之内,杭州、建州(福建)、福州、秀州(浙江嘉兴)复现叛逆,将军威压江南,必能建功,来日身居高位,需防他人陷害,尤需注意心嫉之人,却没说究竟是谁。” 王渊:“行大事者,不拘小节,大丈夫行走于天地之间,当直抒胸臆。” 钟十机:“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渊:“但说无妨。” 钟十机:“大人意气恣肆,遇不忿,或无以自制有伤和气。” 王渊大笑:“此吾性也,率性而为,人生快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王渊始终是真本色。不久之后,王渊奉命南下平叛:杭州陈通,建州(福建建阳)张员,福州叶浓,秀州(浙江嘉兴)徐明。他原本对刘通的偈语不以为然,因其预测又一次得到验证,遂对“苗、彦”二字命名之人留了个心眼。 【宋史本纪:1129年三月,苗傅、刘正彦叛乱,勒兵向阙,杀王渊及内侍康履以下百余人。迫帝逊位于皇子魏国公赵旉,改元明受,请隆佑太后垂帘同听政。史称明受之变。】 王渊的人生之路是否仍如既往,难说得很。但以他的个性和职务,还是要遭人嫉恨,被人当成靶子瞄准是大有可能地。刘通不予明示,只以偈语警之,是惋惜其才可堪大用,要是被人冤杀,岂不可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