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绯闻 (第2/3页)
人的入侵开始了,曾经号称伟大、不可战胜的苏联红军,在前线一溃千里,部队成建制的投降或被歼灭,对于包括乌兰诺娃在内的每一个苏联人来说,那都是一段黑色的回忆。 当然,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乌兰诺娃产生了弃舞从军的念头,虽然这个愿望终归没有实现。但是由此,她却开始正式的接触到了军人,接触到了军人地生活,接触到了战争的残酷…接触到了刚刚抵达北方战役前线的楚思南。 “战争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已经存在,比其它各种门类的艺术存在时间都要久远得多的艺术…每一位投身到这门艺术中的人,都是最富有献身精神的艺术家,也正是因为如此,这门艺术才能在最根本的程度上,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你可以称拿破仑是一名艺术家。没有人会来批驳你,但是你绝不能称米开朗基罗是一名军事家。那只能让人讥笑你的无知。”乌兰诺娃永远都不会忘记她地朋友,年轻的法捷耶夫对她说过地这番话。正是因为这番话,令她乌兰诺娃开始注意到了那正在进行的战争,开始注意到了战场上,那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地无畏战士。在那一幕幕充斥着铁与血、火与生命的史诗般的挽歌中,乌兰诺娃真实的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而这种发自内心的震撼,令她的艺术生涯。在这短短地两年时间里,走向了另一个巅峰。同样是在这个过程中,乌兰诺娃开始对楚思南这个男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毫无疑问,在北方战役之时,也就是她刚刚同楚思南接触的时候,她感觉这个背景深厚的男人。还算是和蔼可亲,同其他的那些官员、将领相比,楚思南算是给她印象不错的。及至后来战役打响。她对楚思南地印象有了变化,她感觉这个男人那温和的面容后面,其实隐藏的却是暴躁、骄横以及不近人情。她甚至认为,为了一场所谓地胜利,而强行命令成千上万的士兵去送死,简直是不人道到极点的做派。 可是后来呢?再后来呢? 乌兰诺娃的心境,准确的说,是对楚思南的观感,随着她对战争,对军人的进一步了解,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不知从何时开始,那些类似于暴躁、骄横以及不近人情的缺点,开始在她的眼中变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优点。当某些时候,在她不经意间回想起当初楚思南为了那场拿不到手的胜利,而大发雷霆的场面时,一种莫名的,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感动,就会油然而生。 她开始关注报纸,关注方方面面关于前线战事的消息,当然,最主要的,是关注楚思南所指挥的每一场战役,而在关注的同时,她会凭着自己的想象去猜测,楚思南在指挥那场战役时,会对自己的士兵说些什么,他当时又在做些什么,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喜悦。她会为了楚思南所取的胜利而欢欣,会为楚思南遭遇的困境而忧愁,会… 在某一个清晨,当她看着报纸上那张楚思南的黑白图片而怦然心动的时候,她才猛然间意识到,自己完了,自己那颗原本打定主意要奉献给芭蕾舞艺术的心,已经不再完全属于自己了 ̄ ̄它已经有一半分给了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还是个有妇之夫。 不过即便如此,即便知道楚思南是个有妇之夫,乌兰诺娃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这段时间里,她一直在读法捷耶夫的那部新作品,那是一部很好很感人的小说,名字叫《青年近卫军》,尽管法捷耶夫的这部作品还没有最后完成,但是它已经带给了乌兰诺娃太多的感动。而当这份感动转移到楚思南身上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难以抑制、迫不及待的渴求。正是因为如此,当她今天第一眼看到楚思南的背影的时候,她那压抑不住的情感,便刺激着她尾随而来,并在图哈切夫斯基办公室外等候了半个多小时,才得以同楚思南见上一面。 乌兰诺娃很想趁这个机会,当面把自己的情意向楚思南表达出来,不过此时,她又有些犹豫了,她开始担心楚思南是否会接受自己这份感情,尤其是现在的他已经贵为克里姆林宫的第二号人物,他会不会认为自己是贪慕虚荣?又会不会认为自己不知廉耻? 有一句话,叫做好事多磨,而这份多磨,反应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上,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心地复杂。大家彼此间都无法看透对方的想法,所以,那些爱恨情仇之类的感情,都要在彼此的揣摩试探中,一点点的去接近、去体味、去表达。对于那些彼此有好感,甚至能够由于这份好感而彼此结合的男女,这些揣摩试探,无疑将会耗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不过话说回来,爱情的浪漫所在。也正是在于此。 经过一番忐忑之后,乌兰诺娃终于还是退缩了。她放弃了在这个时候向楚思南表白心意的打算。 “还是算了,我们不说这些了。”乌兰诺娃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她转开话题说道“将军可知道加林娜这次为什么会出现在克里姆林宫吗?” 对于乌兰诺娃在紧要关头转变话题,楚思南微微感到一丝失望,不过很快他便从这一丝失望中恢复过来,同时还在暗中嘲笑自己过于的自以为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