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苏联的楚氏时代 (第2/3页)
也来不及组织全国代表会,这样一来,就可以先由政治局常委会以及最高苏维埃常委会临时推选一个人,出来接任临时的最高领导人职务。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过程是合法的。 反楚思南派系的人们想的很清楚,楚思南的主要影响力在于军方实力派以及地方的苏维埃政权,他在对德战争中所积累起来的巨大威望,以及对后方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令他在这两个方面拥有目前来说还是无人能及的权威。而在莫斯科呢,由于图哈切夫斯基在后期对楚思南的不信任,连续的排挤了一大批原本就支持楚思南地人物,就连雅基尔等老资格的统帅部成员。都被迫交出权力等待退休。这样一来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莫斯科内反楚思南的派系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他们甚至架空了代替图哈切夫斯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雅基尔。 按照这些别有用心者的打算,先推举出一个临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然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掉楚思南权力的最大保证核心国家安全委员会,从而控制住军方的军事委员核心。如果这一步计划成功,那么就等于是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楚思南地军方背景,没有安全委员会的支持地楚思南。即便能够在各方代表的支持下返回莫斯科,那他也将会失去一条最为有利地臂膀。失去了军方助臂的楚思南将不再可怕。这是已经是反对派之间的共识了。 当然,在这之前。反对派们还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对付莫斯科卫戍军区的司令巴季茨基,这个家伙,谁都知道他对楚思南是死忠死忠的,为了以防万一,这个家伙首先必须被控制起来。 反对派们的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从三月中旬到下旬。忠于科涅夫地克里姆林宫武装卫队开始对卢比杨卡大街的安全委员会总部实施秘密监控;三月二十二日,克里姆林宫召集莫斯科警察部队、卫戍部队主要领导人前往与会,并一举软禁了包括巴季茨基在内的莫斯科卫戍军区四名主要将领;同日,在没有通知楚思南的情况下,苏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任命科涅夫为苏共中央临时第一书记。当日夜,该项决议在最高苏维埃紧急会议上得到半数以上通过;三月二十三日下午,科涅夫下令整饬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领导班子。但是遭到了普列哈诺夫的拒绝,作为目前唯一留在地莫斯科的安全委员会三大局局长,普列哈诺夫宣称,鉴于目前形式的复杂,以及科涅夫本身地身份,安全委员会有权不理会克里姆林宫所做出的决定。用一句话说,那就是科涅夫只不过是一个临时的领导人,他无权对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人事问题做出任何形势下的调整。 毫无疑问,普列哈诺夫的决定激怒了科涅夫以及此时克里姆林宫的一部分人,在二十三日夜,克里姆林宫的卫队包围了卢比杨卡国家安全委员会总部,企图以武力镇压普列哈诺夫以及此时安全委员会内的其他只要人物。但是,普列哈诺夫显然提前遇到了这一可能,大批的秘密警察以及护卫队被抽调回总部,并同克里姆林宫的卫兵力量形成对峙。双方在当日午夜至二十四日凌晨三点之间,发生了数次武装冲突,直接造成数十人的伤亡,但是克里姆林宫卫队却始终未能对安全委员会实施有效的控制。 卢比杨卡大街的流血事件,在莫斯科市内造成恐慌,同时,这也标志着楚思南派系同发对派之间的矛盾已经表面化,双方的正面冲突,再也无法避免。而对于反对派来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控制安全委员会,已经成为是事关成败的最主要因素,但是面对拥有数百名秘密警察以及护卫队的安全委员会总部,仅仅配备了一般性进攻武器的克里姆林宫卫队,显然不可能对他们实行有效的控制。 目前的情况,对于反对派来说已经是相当尴尬的了,他们事先怎么也没想到,楚思南对安全委员会的把握竟然是如此的有力,以至于委员会中那原本并不起眼的普列哈诺夫,也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同克里姆林宫卫队硬干。局势走到这一步,对于反对派来说显然已经没有回头路,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下,无论他们要嘛放开手脚背水一搏,要嘛就只能坐以待毙。倘若楚思南闻讯返回莫斯科,只要他的身影一出现在卫戍军区的机场上,那么无须什么克里姆林宫的调令,整个卫戍军区的二十余万部队,就会立刻开进莫斯科,其最终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反对派将自己的目标转向了莫斯科卫戍军区,毫无疑问,如果能够在楚思南回来之前,拿下卫戍军区,那么莫斯科的大局也能暂时稳定下来,同时。利用军队拿下安全委员会更是不在话下。尤为重要的是,原卫戍军区地司令巴季茨基以及他的三个主要将领,目前都已经被控制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对卫戍军区动手,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