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战风云_第四章血洒诺曼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血洒诺曼底 (第2/3页)



    就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盟军的庞大作战机器开始在西欧运转,近三百万大军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着在德国人背后狠狠的啃上一口。而此时,德军在东线的部队仅仅不过七十余万,而这七十万的部队,还是彻底丧失了制空权的“陆上蚂蚁”

    如果时间能够后退,历史能够重新选择,那么想来狂人希特勒肯定会在进攻苏联的问题上做出一个完全不同的决定,至少,在全面拿下英国之前,他是不会对苏联大动干戈的。早在一百二十余年之前,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法国人骄傲的拿破仑,就曾经五十万大军攻入俄国,并曾经一度占领莫斯科。可是到最后。面对恶劣的天气和俄国人完全不要命地反击,这位共和国的帝王兵走麦城,铩羽而归,五十万大军最后能够活着返回法兰西的,仅仅不足一万人。而今,历史正在重演,曾经纵横欧洲大陆,堪称不败雄狮的德意志大军,再次折戟苏俄,也许。从希特勒制定巴巴罗萨计划的那一刻起,辉煌的德意志就已经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埋下了失败的苦果。

    苏俄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战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一点谁也不会否认,就如同是中国人在抗击日本法西斯地战争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一样。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以美英为首地西方盟军部队,才要在最后这关键性的时刻,加快自己在欧亚两个战场上地推进速度。

    为了能够打好旨在开辟第二战场的这一场大规模登陆作战,以美英为首的盟军,不仅在英国集结了数量惊人的庞大军队,同时,在正式发起进攻之前。还对整个战役的发起做了周密而详尽的规划。

    其实,早在一九四二年的时候,以英国为首、有加拿大军队参加地一次试探性登陆战,就曾经在法国西部海岸发生过,那次的登陆战所选择的地点是迪耶普。在为期仅一天的尝试性登陆作战中,盟军伤亡六千余人。结果除了明白在法国沿岸登陆并不容易之外,就一无所获了。

    现在,旧事重提。而且开辟第二战场的行动已经正式提上日程,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美英的主要战场指挥官来说,集结庞大地军力只是第一步,其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选择一个最佳的登陆地点,从而将整场战役铺开来打。

    同楚思南对横渡日本海峡地战役思考相同,盟军的主要指挥官们认为,在选择登陆场的时候,首先必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登陆场要在己方空军的作战半径之内,从而在登陆的时候,能够让自己的渡海作战部队享受到空军火力的支援;第二,登陆场到英国本土的航程要尽可能的短,从而,使渡海作战部队能够尽可能避免海上损失;第三,登陆场要临近大型的港口,从而能够让登陆部队在成功抢滩之后,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将战场铺开,否则的话,前方登陆部队拥挤成团,后续部队根本就无法尽快跟上。

    按照这三个条件,盟军的指挥官们首先在法国西部沿海地域,挑选出了三个可能的登陆点:康坦丁半岛、加莱以及诺曼底。此后经过比对,地域狭小、不利于大兵团铺开阵线的康坦丁半岛首先被否决。此后,针对加莱以及诺曼底这两个选择,盟军的指挥官们着实费了一番脑子。要知道加莱是法国西部沿海地区,距离英国本土最近的一个地方,而且同诺曼底相比,也最考虑德法边境。但是,德国人显然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在加莱地区,德军的防御工事异常坚固,他们所吹嘘的“大西洋壁垒”中,最为坚固完备的地段,就处在加莱一线地区。除此之外,在加莱地区左近,也没有大型的海港、其内陆交通不便利,这显然不利于大规模部队的快速展开以及向内陆纵深推进。而反观诺曼底,它虽然距离英国本土较远,但是德军在这一带地区的防御却较为脆弱,而且诺曼底地区的地势开阔,又临近法国北部第一大海港瑟堡,因此选择它作为主要登陆地点,显然最为合适。

    就这样,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诺曼底登陆大作战”基本具备了战役计划的雏形,其随后的工作,便是全盘推演整场战役具体细节问题了。

    在经过了一方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之后,五月二日,就在崔可夫奉命接任远东战区总指挥官的时候,英吉利海峡上的一声炮响,撕裂了长期以来沉寂一片的欧洲西线战场,随即,在震耳欲聋的嗡鸣声中,数以千计的盟军战机划过海峡上空,如同令人惊骇的蝗虫一般,黑压压的逼向法国西部沿海的德军海岸阵地。与此同时,数以千计的舰船,冲出英国东部各个海港,径直扑向诺曼底地区的五个预定登陆场。

    一方是志在夺取桥头堡,以挥军东进的强势进攻者,一方是虽然占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