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章拜访 (第2/3页)
四娘子在人际往来上是差了一点。 六娘子又问七娘子“我也没来得及问你,在光福的时候,你是不是和许家表少爷闹了别扭?” 七娘子不免有些微微的诧异。 这事怎么好像人人都知道了似的。 “怎么?”她不动声色地反问。 六娘子不疑有他“表少爷这几次和你碰面,不都恶狠狠地盯着你瞧?好像要把你活撕了一样,我想来想去,只记得在光福的时候,你好像和他在一块说了说话!” 七娘子不禁莞尔。“谁知道表少爷心底在想什么,或许是觉得一直没能捉弄过我,心底很不舒服吧。” 六娘子也没有再追问下去,只是颇有几分惆怅“也不知道许夫人什么时候动身回去,表少爷在,我都不敢荡秋千了。” 对六娘子来说,最大的烦恼莫过于此了。 七娘子笑得眼睛弯弯。 每次和六娘子说话,她的心情总是不错。 “他现在多半都呆在五姐的院子里,倒很少到园子里去。”她安慰六娘子。 六娘子就抿着唇,露出了几分笑意“表哥和五姐倒是要好!”许凤佳和五娘子的确很有交情。 少了许夫人,最近又很少上课,五娘子就成天往余容苑跑,找许凤佳玩耍,连九哥都大受冷落。 许凤佳也经常到东偏院找五娘子说话。 两人俨然有几分青梅竹马的样子。 “他们两个年纪相近,又是嫡亲的表兄妹。”七娘子含蓄的说“彼此亲近些,也没有什么。” 六娘子就只是笑,也不肯再说下去。 虽然年纪小,但有些话也是不能随便出口的。 许夫人对五娘子格外的疼爱…许凤佳和五娘子之间格外的默契,大太太对许凤佳的看重,都可以理解出好多重意思。 不过这种事,一天没有定下来,就算看出了端倪,最好也是装聋作哑,否则又是一场麻烦。 六娘子和七娘子都懂得这里头的道理。 正说闲话,正院又来人请两人去堂屋见来问好的王太太与张太太。 王家在江南经营多年,当然有族人在苏州生活,这位王太太的夫君排行十七,身属王家六房,和福建布政使王光勉所属的三房倒一向走得不是很近。十七老爷也未曾出仕,只是仗着祖上荫余的几百顷田地、少许生意并王家的名头,成日里风花雪月吟诗作赋,在江南倒也有些文名。和江南大儒张唯亭很有交情,两家常来常往,大有通家之好的意思,连上门拜访,都是联袂而至。 张唯亭虽然没有功名在身,却是名满天下的江南才子,出身又很高贵,连大老爷都不敢怠慢,因此虽然这两位太太没有诰命,但大太太还是满面笑容,又亲自叫了五娘子、六娘子和七娘子出来拜见长辈,在下首陪坐说话。 王太太就捡起了方才的话题“自从进了九月,广州一带就全都断了货,现在通江南也就是广西还有出产一些,也都不是好货色。” 大太太和张太太都听得很专心。 “合浦年年都要出几万两的货,今年却只听说珠王牛家出了三百两就再也没有了。”张太太也道“想着以杨太太的性子,二娘子的嫁妆必定是早就备好了珍珠,不过是随便一提罢了。” 大太太含笑点了点头“倒是几年前就在留意了,现在合浦珠年年都在涨价,倒是早买不如迟买。” “杨太太精明。”王太太又沉吟“也不知道平国公夫人身边缺不缺南珠…” “三姐恰好也是今早从光福启程回府。”大太太就笑了“怕是这前后也就到家了,到时候自然要见面说话,王太太不妨自己问她。” 王太太多少有些尴尬,就没有接大太太的话头,而是笑着打量了七娘子一眼“这孩子倒是和杨太太身边的四少爷有几分相似。” 九哥其实行四,不熟悉的人家,都以四少爷呼之,只有李太太这样亲近的长辈才叫九哥。 王太太不知道七娘子是九哥的双生jiejie,所以才有这么一句。 大太太稍稍有些不自然,却仍是笑道“这是九哥的双生jiejie,前几年一直在生养的姨娘身边侍疾,今年才进正院来养活。” 对外,大太太一直是这个说法。 王太太就夸大太太“真是慈母。”又笑眯眯地问六娘子“今年几岁了?” 五娘子脸上就露出了少少的不快。 张太太看在眼里,也就夸起了五娘子“生得越来越明艳了。” 场面一时是一团和气,大太太也说了京里的见闻给两位太太听,又问张太太“今年置办了多少田土?” 张太太笑眯眯地掩口“见笑了,我家那口子一喝了酒,什么都做得出来,手里有些余钱,就要置办了田土把地契藏好了,才能安心。”又道“不过是多置了四五十顷罢了,如今江苏的田土也贵,倒是福建一带,大有赚头。” 她们主母说起家里的事,自然都是一套一套的,女儿家们哪里听得进去,五娘子枯坐无聊,坐立不安的,大太太看在眼里倒不由好笑,温言道“都下去吧!” 王太太还问大太太“四少爷得闲了,也出来见一见,上次要见他,偏又病了,倒有一年没见了。还有三姑娘…听说也出挑得越发好了!” “他在园子里玩呢,这就派人叫去。”大太太就好像没听到王太太的后一句话“还有许家的表少爷也在家,请出来见见?” 王太太和张太太对视了一眼,王太太才要说话,五娘子却是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就先起身给两位太太行礼。 六娘子和七娘子也只好跟着起身出了正屋。 六娘子就问五娘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