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鬼火之谜 (第5/8页)
我问你,死者脖子上的勒痕看起来和这个绳子一致吗?” 被汤川这么一问,草薙回想起尸体的情况,凝视着绳子。 “有可能…一致吧。” “那样就有意思了,非常有意思。”嘴里这么说着,物理学家却没有丝毫笑意。 4 矢岛贵子突然宣称自己有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明,是在案发整整1周之后。 她亲自来到设在久松警署的搜查总部,给一名搜查人员出示了一张案发那天她进的一家咖啡店的收银条。她说她本来以为已经扔掉了,但后来在包里发现了,上面显示的日期确安是13号,结账时间是下午6点45分。 咖啡店的店名是“Refrain”草薙和牧田碰巧有空,便一起到那家咖啡店取证。 咖啡店坐落在银座三丁目一座大厦的二层,透过店里的玻璃窗,可以俯视中央大道。店里的装修和摆设比较讲究,看得出是一家高级店。矢岛贵子说,自己是闲逛时无意中进去的,于是草薙把这家店想像成一家很大众化的咖啡厅。实际景象让他有些意外,而且,这样容易记住的地方她竟然会忘记,有些匪夷所思。 “啊,这个顾客啊,她确实来过。”年轻的店长穿着白衬衫,和晒得黝黑的皮肤搭配得很得体。他着着草薙拿出的照片,照片上是矢岛贵子。 “您确定吗?” “确定。嗯,应该是上周四吧。” 周四正是13号那天。 “这里每天要来那么多客人,您还能记得那么清楚?” “我们也在找这个人呢,”店长说“因为她有东西忘在这里了。” “有东西忘在这里?” “请等一下。” 他走到前台,拿来一个小纸袋,在草薙他们面前取出纸袋里的东西,那是一个有些发旧了的连镜小粉盒。 “她把这个忘在座位上了。我们想着她可能会回来取,就先替她保管。” “让我们转交培她吧。” “那样太谢谢了。” “还有,”草薙说“您确定就是照片上这个女人吗?能不能再好好看一下?” 年轻店长的表情有些意外,重新看了看刚才那张照片。 “确实是这个人,”店长把照片还给他“其实那天还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或许说成麻烦有些夸张了。” “什么麻烦?” 听草薙这么一问,店长环视了一下四周,把脸凑到他跟前说“这位顾客的饮料里飞进了一只虫子。” “虫子?” “是一只小飞蛾,有两厘米长,飞到她的冰茶里了。” “她太呼小叫了?” “不。”店长摇头“当时我碰巧就在她旁边,她把我叫过来,小声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我,没有惊动其他顾客。我们马上给她换了一杯饮料。” “还有这样的事啊。” 草薙心里合计着,矢岛贵子为什么没有把这件事告诉警察?即使是她想不起来店名和地点,如果她真想提供自己有不在场的证据,应该把这件事说出来啊。 “请问,”牧田问店主“遇到这种情况,你们通常不会向顾客收费吧?” “那当然了。但当时这个顾客说什么也要付账,我们就啦下了。” “说什么都要付…是吧?”草薙盯着在前台付账的一名顾客,顾客从收银员手里接过了收银条。 她的目标在于收银条——他马上意识到了这一点。 从咖啡店出来后,他们两人向矢岛家走去。贵子已经回来了。 看到小粉盒,她脸上稍显出一丝兴奋。 “原来忘在那家店里了?我还想着到哪里去了呢?” 草薙还跟她提起飞蛾掉进冰茶里这件事,她露出一副刚刚回想起来的表情。 “哦,确实有这么回事,我当初怎么就没想起来呢?嗯,确实飞进了一只小飞蛾,不过因为那杯茶我根本没喝,也就没当回事。” “如果你早想到这事,就不用往警察局来回跑那么多次了。”草薙试探着说。 “是啊。可我当时完全乱了阵脚,脑子也不听使唤了。真是不好意思。”她低头表示歉意。 从矢岛家出来时,草薙正好碰到秋穗回来,她的步履看起来有些沉重。草雉这才想起,还没问过这个小女孩呢。 “你好。”草薙向她打招呼,秋穗一脸警戒的表情,看着眼前的刑警停下了脚步。 “刚放学吗?”他带着笑脸问。 “你们找到犯人了吗?”秋穗表情严肃,语气也俨然大人一般。 “我们正在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如果你也有什么线索的话,希望能告诉我们。” 听草薙这么一说,小姑娘撅起了嘴巴。 “大人都不会相信我说的话。” “不会的。怎么会呢?你有什么想告诉我们的吗?” 秋穗望着草薙的脸:“你们一定不会相信我的。” “我说过不会的了,我们拉钩。” 听了草薙的话,她先是有些犹豫,不过还是开口说话了。 她说的话,大人们确实难以置信。 草薙嘴上随声附和着,心里却在想:鬼火?她一定是把什么东两看错了,反正和案件没什么关系。 听了草薙二人的汇报,他们的上司——间宫警官,紧绷着脸。矢岛贵子不在现场的证据很完整,从她外出到回家的行踪,基本上都得到了证明。虽然其中有几处二三十分钟的空白,以那点时间根本不够用来犯罪。 “看来又回到原点了。本来我一直觉得他妻子很可疑,现在…”间宫一脸不甘放弃的表情。 间宫把焦点对准她,倒不是因为她之前没有不在场的证明,而是因为警方查明,矢岛忠昭的大部分人身保险都是这几个月才上的。 “有一点我还是不能理解。把粉饼盒落在店里一直没发觉这件事倒也说得过去,但饮料里飞进虫子这件事,应该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才对啊,她被问起不在场的证明,理应先提起这事啊。” “话虽这么说,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