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造神运动 (第2/4页)
常几个月见不到老公一面。 后来刘忆如得知林国庆养了小蜜,为此和他大吵几架,可为了男人的仕途,在他认错之后,她也忍了。但她发现老公一直和那女人藕断丝连,起初她不怀疑他的品位,主观认定那女人一定是才貌双全,柔情似水。经过暗中察访,结果简直令她崩溃:原来老公的小蜜不仅相貌远不如自己,而且只有初中文化,是个开洗头城的老板娘。女人的逻辑是:老公若被一个才貌超过自己的女人勾走了,至少还可理解。可一个相貌和文化水平远不如自己的女人勾走了她老公,这面子往哪搁?她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从此心思更与老公渐行渐远,恰似一江春水,永不回头。 毕竟是个女人,孤枕实在难眠,刘忆如隐隐感觉到无聊比无常对生命的扼杀更残忍,所以她骨子里一直渴望打破眼前这种无聊。但她没有找到机会,直到何涣出现。幸福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是你的胸口慢慢堆积的一种情绪,还是在你不经意间一个意外惊喜?在刘忆如看来,也许何涣就是她的幸福,因为和他相处,有一种无法言喻的舒心快意。她感觉她很容易被何涣打动,话语的快感中,她的心湿润了。 爱弥漫了内心就是幸福,不幸则是对爱的匮乏感,与人比较往往会加大这种匮乏感,因为人更容易看到匮乏,忽视富足。这个世界拥挤不堪,人们行色匆匆,来来往往,只有在深夜时才能窝在心中那个狭小的角落里守望自己,默默期待着别人炮制的幸福。刘忆如惴惴不安地渴望那种场景,会在自己身边出现,最好何涣能够尽快加入进来。这很不切实际,但她还要尽最大可能让他和自己一起不切实际。 所谓“三名”战略,其实就是一个噱头。要真这么管用,海泰基金早发达了,哪里还用等到现在。刘忆如想尽快将他捧红,她很想看到他无限荣光时的样子,当他成为镁光灯下的明星基金经理时,她会让自己也融入进去,她甚至想让天下人知道,这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就是她自己。不过,刘忆如很清楚:培养一个基金经理很难,培养一个明星基金经理难上加难,因为这要求何涣不仅要长于理财,还要长于公关,长于酬庸。 3很难协调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有一段故事很有趣:雍正当了皇帝,一天晚上他的弟弟找他,侍卫马上进去传报,军师吴先生说:“去告诉他,如果朝中大事就请教张中堂,如果军机大事就请教十三爷,如果私事,就告诉他天子没有私事。” 刚接手海泰基金总经理的职务时,刘忆如引用这一段情节训诫下属,下属们都不笨,很快领会了领导的用心。此后但凡在公司里,职员们平时相互见面、办事都特别客气,没有废话,没有玩笑,没有闲聊。任何人都不能随便接听外来手机,不能对外进行与交易相关的通话,所有人处于被严密监控当中,交易时段连上厕所都要严格限制次数。人人都像被设置好了程序的机器,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没有别的,连上下班都没有成群结队的现象,仿佛一出公司,大家就成了陌生人。 形成这种模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除了公司各项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体制,肯定还有别的什么因素。后来何涣和刘忆如成了朋友,品茶交心之际,他曾向她探讨过这方面话题。刘忆如很坦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整个公司是一台完整的机器,公司中的每个职员只是一个部件。我只要求每个部件在相应位置上发挥正常功能。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这台机器高效运转。” 刘忆如认为中国人由于特殊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加上千百年来日积月累,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致使很多中国人难以具备把自己与团体良好整合在一起的胸襟和能力。个个自负智慧过人,个个觉得怀才不遇,十个人能长出十二个心眼来,就是不能和领导一条心。 当时何涣向她建言,不应因噎废食。这样管理公司,固然可以提高运转效率,但是缺失亦很明显。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公司不同部门缺乏默契,要是公司几个基金经理单独作战,或许问题不大,一旦协同作战,就很难协调了。这次“三名”战略已提上了日程,当初那种担心,现在成了很现实的问题。 刘忆如已和何涣沟通好,可是公司不止一个基金经理,你何涣要成了明星,光环都罩到你头上,人家还怎么混,甘心做你的陪衬吗? 海泰基金公司还有两个纯股票型基金产品:海泰行业先锋基金由留美博士李鸿源掌管,此人较为钟爱一些“独门行业”不惜重仓杀入,而且持续持有,即便行情萎靡不振,也会持续加仓;海泰主题先锋基金由牛津博士叶宜津掌管,此人往往一段时间选择重仓同一主题股票,一旦预计行情有变,即刻大刀阔斧调整仓位,手法又快又狠。 这两个人跟何涣平时就“相敬如冰”最近关系更是微妙,内部人形容这三个年纪相仿的业内菁英是互有“瑜亮情结”作为海泰基金的核心cao盘手,三个人的cao作风格大有不同,但他们的偶像都是彼得?林奇。 面对这即将登场的“造神”运动,不论是对海泰基金,还是对刘忆如而言“彼得?林奇”只有一位。 4王牌杂牌 当天晚上,何涣提前半小时赶到“天使之夜”俱乐部,刘忆如约他和李鸿源、叶宜津到此会面,协调内部资源整合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