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九十八 (第4/6页)
至河阳,诈以疾亟召谟,谟至,皋示已喑,瞪谟而瞑。谟乃勉哀而哭,手自含袭, 既逸皋而葬其棺,人无知者。从吏以诏书还,皋母初不知,闻皋之死,恸哭伤行路。 禄山不疑其诈死,许其母归。皋时微服匿迹,候母于淇门;既得侍其母,乃奉母昼 夜南去,及渡江,禄山已反矣。由是名闻天下。淮南采访使高适表皋试大理评事, 充判官。属永王璘乱,多劫士大夫以自从,皋惧见迫,又变名易服以免。玄宗在蜀, 闻而嘉之,除监察御史。会丁母丧,因家洪州。时南北隔绝,或逾岁不闻诏命。有 中使奉宣至洪州,经时未复,过有求取,州县苦之。时有王遘为南昌令,将执按之, 因见皋白其事;皋不言,久之,垂涕曰:“方今何由可致一敕使,而遽有此言。” 因掩涕而起,遘遽拜谢之。浙西节度使颜真卿表皋为行军司马,诏征为起居舍人, 又以疾辞。尝曰:“本自全吾志,岂受此之名耶!”李季卿为江淮黜陟使,奏皋节 行,改著作郎,复不起。两京蹂于胡骑,士君子多以家渡江东,知名之士如李华、 柳识兄弟者,皆仰皋之德而友善之。大历三年,卒于家,年四十六。元和中谥曰贞 孝。 初,皋卒,韩洄、王定为服朋友之丧,李华为其墓表,以为分天下善恶,一人 而已。前赠秘书监,至是因子德舆为相,立家庙。至元和十二年,复赠太子太保。 德舆生四岁,能属诗;七岁居父丧,以孝闻;十五为文数百篇,编为《童蒙集》 十卷,名声日大。韩洄黜陟河南,辟为从事,试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初,复为江西 观察使李兼判官,再迁监察御史。府罢,杜佑、裴胄皆奏请,二表同日至京。德宗 雅闻其名,征为太常博士,转左补阙。八年,关东大水,上疏请降诏恤隐,遂命奚 陟等四人使。 裴延龄以巧幸判度支,九年,自司农少卿除户部侍郎,仍判度支。德舆上疏曰: 臣伏以爵人于朝,与众共之,况经费之司,安危所系。延龄顷自权判,逮今间 岁,不称之声,日甚于初。群情众口,喧于朝市,不敢悉烦圣听,今谨略举所闻。 多云以常赋正额支用未尽者,便为剩利,以为己功。又重破官钱买常平先所收市杂 物,遂以再给估价,用充别贮利钱。又云边上诸军皆至悬阙,自今春已来,并不支 粮。伏以疆场之事,所虞非细,诚圣谟前定,终事切有司。陛下必以延龄孤贞独立, 为时所抑,丑正有党,结此流言,何不以新收剩利,征其本末,为分析条奏?又择 朝贤信臣,与中使一人巡覆边军,察其资储有无虚实。倘延龄受任已来,精心勤力, 每事省约,别收羡余,于正数各有区分,边军储蓄,实犹可支,身自敛怨,为国惜 费;自宜更示优奖,以洗群疑,明书厥劳,昭示天下。如或言者非谬,罔上实多, 岂以邦国重务,委之非据!臣职在谏曹,合采群议,正拜已来,今已旬日,道路云 云,无不言此。岂京师士庶之众,愚智之多,合而为党,共有仇嫉。陛下亦宜稍回 圣鉴,俯察群心。况臣之事君,如子事父;今当圣明不讳之代,若犹爱身隐情,是 不忠不孝,莫大之罪。敢沥肝血,伏待刑书。 十年,迁起居舍人。岁中,兼知制诰。转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职如旧。迁 中书舍人。是时,德宗亲览庶政,重难除授,凡命于朝,多补自御札。始,德舆知 制诰,给事有徐岱,舍人有高郢;居数岁,岱卒,郢知礼部贡举,独德舆直禁垣, 数旬始归。尝上疏请除两省宫,德宗曰:“非不知卿之劳苦,禁掖清切,须得如卿 者,所以久难其人。”德舆居西掖八年,其间独掌者数岁。贞元十七年冬,以本官 知礼部贡举。来年,真拜侍郎,凡三岁掌贡士,至今号为得人。转户部侍郎。元和 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复为兵部侍郎,迁太常卿。 五年冬,宰相裴垍寝疾,德舆拜礼部尚书、平章事,与李籓同作相。河中节度 王锷来朝,贵幸多誉锷者,上将加平章事,李籓坚执以为不可。德舆继奏曰:“夫 平章事,非序进而得,国朝方镇带宰相者,盖有大忠大勋。大历已来,又有跋扈难 制者,不得已而与之。今王锷无大忠勋,又非姑息之时,欲假此名,实恐不可!” 上从之。 运粮使董溪、于皋谟盗用官钱,诏流岭南。行至湖外,密令中使皆杀之。他日, 德舆上疏曰: 窃以董溪等,当陛下忧山东用兵时,领粮料供军重务,圣心委付,不比寻常; 敢负恩私,恣其赃犯,使之万死,不足塞责。弘宽大之典,流窜太轻,陛下合改正 罪名,兼责臣等疏略。但诏令已下,四方闻知,不书明刑,有此处分,窃观众情, 有所未喻。伏自陛下临御已来,每事以诚,实与天地合德,与四时同符,万方之人, 沐浴皇泽。至如于、董所犯,合正典章,明下诏书,与众同弃,即人各惧法,人各 谨身。 臣诚知其罪不容诛,又是已过之事,不合论辩,上烦圣聪。伏以陛下圣德圣姿, 度越前古,顷所下一诏,举一事,皆合理本,皆顺人心。伏虑他时更有此比,但要 有司穷鞫,审定罪名,或致之极法,或使自尽,罚一劝百,孰不甘心!巍巍圣朝, 事体非细,臣每于延英奏对,退思陛下求理之言,生逢盛明,感涕自贺。况以愚滞 朴讷,圣鉴所知,伏惟恕臣迂疏,察臣丹恳。 及李吉甫自淮南诏征,未一年,上又继用李绛。时上求理方切,军国无大小, 一付中书。吉甫、绛议政颇有异同,或于上前论事,形于言色;其有诣于理者,德 舆亦不能为发明,时人以此讥之。竟以循默而罢,复守本官。寻以检校吏部尚书为 东都留守,后拜太常卿,改刑部尚书。先是,许孟容、蒋乂等奉诏删定格敕。孟容 等寻改他官,乂独成三十卷,表献之,留中不出。德舆请下刑部,与侍郎刘伯刍等 考定,复为三十卷奏上。十一年,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镇兴元。十三年八月,有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