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三 (第5/6页)
子薛仁越率领几万兵众到河池郡sao扰,萧瑀迎头截击赶走了他们,从此都不敢进犯,那里恢复了安宁。 唐高祖平定长安后,派人送信招聘萧瑀。萧瑀献出河池郡投奔唐朝,被授光禄大夫头衔,封宋国公爵号,任民部尚书官职。太宗李世民担任右元帅,进攻洛阳,任命萧瑀为秦王府司马。武德元年(618),改任内史令。当时军务国政处在开创时期,边境还没有平定,高祖竟把机要的事情委托给他,凡是各项政务,没有不让他参与主管的。高祖每当到殿前处理政务,一定会赐他坐上御榻,萧瑀是独孤氏的女婿,谈话时就亲切地喊他为“萧郎”国家的典章制度,朝廷的礼仪,也交给萧瑀主持制订,萧瑀勤勤恳恳,毫不懈怠,揭露和纠正过失错误,人们都畏惧他。他经常提出几十条建议,多半被采用,高祖亲手写给诏令说:“您的意见,有利于国家。您贡献机智的谋略,用才能帮助我成就好事;我采纳批评意见,用金银酬谢您的美德。现在赏赐一函黄金,来感谢您,不要推让。”萧瑀坚持推辞,高祖没有同意。那年,要在七个州设置官署,必须选拔才能声望都优秀的人担任职务,太宗担任雍州牧时,任命萧瑀为雍州都督。 高祖发出的诏令,中书省常常不及时宣布执行,高祖批评他们拖拉,萧瑀说“:我在隋朝炀帝大业年间,发现内史宣布的诏令,有的前后矛盾,各有关部门执行起来,不知道应当遵照哪个诏令。人们常说容易办的先办,不好办的后办,我在中书省的时间很长,各种情况都遇到过。如今皇家的基业开始建造,事情关系到安危成败,边地还有疑虑,担心贻误机遇。比如每接到一道诏令,我一定进行核对,对那些前后没有矛盾的诏令,才敢宣布执行。拖延的过失,就是这样造成的。”高祖说:“你能这样尽心竭力,我担心什么呢?”萧瑀入朝时,关内的田产家业都垫付了立功人员的奖赏。到这时特地归还给他土地房屋,他都分送给了族间的子侄,惟独留下一幢祠堂,以便祭祀祖先。平定王世充后,萧瑀因参与制定军事谋略的功劳,增封收纳两千户租税,授予尚书右仆射官职。朝廷内外官员政绩的考核工作全部交给他主持,掌管财政经济,他是百官的指导,众多的政务由他统管。萧瑀看待事物有时片面,执行法令又很严,当时的舆论很是鄙视。 萧瑀曾向高祖推荐封伦,高祖任命封伦为尚书令。太宗登位,改任萧瑀为尚书左仆射,封伦为尚书右仆射。封伦一向怀着凶险不正的念头,跟萧瑀商量确定禀奏的事,在太宗面前却都任意更改。这时房玄龄、杜如晦开始主持政务,疏远萧瑀亲近封伦,萧瑀心里不满,于是呈递密封的奏章进行抨击,但内容空洞。太宗由于房玄龄等人都有大功劳,因此认为萧瑀违背旨意,让他免职回家。很快又任命他为特进、太子少师。没过多久,恢复了尚书左仆射官职,赐给收纳六百户租税的实封。 太宗曾问萧瑀:“我想让子孙长久继承帝位,天下永远安宁,究竟该怎样办呢?”萧瑀回答说:“我观察前代圣贤使得国运久长的办法,不如分封诸侯来使政权固若磐石。秦朝统一六国,废除诸侯设置郡县,两代就灭亡了;汉朝夺取天下,既设郡县又封诸侯,国运也有四百多年;曹魏、晋朝废除了诸侯,又不能长久。分封诸侯的制度,实在应该遵照执行。”太宗认为正确,开始商议分封国公刺史。不久因与侍中陈叔达在太宗面前愤怒争执,声调脸色非常严厉,就以不尊重皇上为由免去萧瑀的职务。年底,任命为晋州都督。第二年,调回朝廷任左光禄大夫,兼任御史大夫,跟宰相们一起参与商议朝政。萧瑀经常争辩,有的意见,房玄龄等人也不能抗衡,心里明知是正确的,但不采纳,萧瑀更是怏怏不乐。房玄龄、魏征、温彦博曾犯小错误,萧瑀上表弹劾,但竟然没有追究,反给自己造成损害。为这事罢免了御史大夫,任命为太子少傅,不再参与朝政。贞观六年(632),授予特进这个闲散官衔,行使太常卿职务。贞观八年(634),任河南道巡省大使,有个应当审问判罪的犯人不肯交待犯罪情节,于是放在铜格上用火烤,用绳索捆绑吊打,一直整死了,太宗特地免于处分。贞观九年(635),调回朝廷任命为特进官衔,又让他参与朝政。 太宗曾经亲切随和地对房玄龄说:“萧瑀在隋朝大业年间,劝阻炀帝征讨高丽,被赶出京城任河池郡太守。本应陪同炀帝遭到杀身之祸,反而遇上了平安的机会,这真是塞翁失马,祸福无常啊。”萧瑀听到这番议论,对着太宗叩头感谢。太宗又说:“武德六年以后,太上皇有废除建成立我为太子的想法又拿不定主意,在这期间,我不被建成、元吉宽容,确实产生了功劳丰伟而得不到奖赏的忧虑。萧瑀这人不被他们的丰厚财物所引诱,不被他们的严酷威胁所吓倒,真是个关系国家安危的大臣。”接着写诗赐给萧瑀说:“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又对萧瑀说:“您守志不移刚正不阿,古代圣贤也不能超过。但是善恶分得太仔细了,也有失去分寸的时候。”萧瑀拜了两拜感谢说:“我特蒙皇上教导,又肯定了我的忠诚,虽然到了快死的年龄,却如新生一样。”魏征对太宗说“:有违背众人心愿而坚持法度的臣子,圣明的君主因为忠诚而原谅他;有孤立无援而坚持节cao的臣子,圣明的君主因为刚正而原谅他。从前听到有关他的传闻,如今见到他的实际情况,萧瑀不是遇到圣明的君主,必然遭受祸患!”太宗对魏征的话很感兴趣。 贞观十七年(643),萧瑀同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一起绘制肖像陈列在专为表彰功臣而建造的凌烟阁。当年,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任命萧瑀为太子太保,仍旧参与朝廷政务。太宗御驾亲征高丽时,因为洛阳是军事交通要地,关隘、黄河环绕,就安排萧瑀担任洛阳宫留守。太宗从辽东回朝后,批准萧瑀的请求免去太子太保职务,保留同中书门下职位。太宗因为萧瑀喜爱佛学,曾赐给他一幅彩丝绣成的佛像,并把萧瑀的形象绣在佛像旁边,作为供奉的样子。又赐给王褒书写的《大品般若经》一部,同时赐给袈裟,作为讲述佛经的服装。 萧瑀曾说:“自房玄龄以下的同中书门下的朝臣们,全都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不是以至诚之心事奉皇上。”连续多次地单独禀奏说:“这帮人一块主持朝政,如胶似漆般地结成死党,陛下并不了解底细,他们只是还没有造反而已。”太宗对萧瑀说:“作为国君,要善于使用优异人才,真诚地对待下级官吏,您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