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_卷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五 (第7/9页)

)十月,太宗颁发诏书授予他司空职务,长孙无忌坚决辞谢不受。他还托付高士廉向太宗禀奏说“:我幸运地当上了皇帝的亲戚,担心造成皇上偏爱自己亲戚的非议,因此斗胆冒着死罪请求不任司空职务。”太宗说“:我委任官员,必然选择有才有德的人。如果才能cao行不合要求,即使是我最亲的亲人,也不会白白地授予官职,襄邑王神符就是这样;如果才干合适,即使是结下怨仇的人也不嫌弃,魏征等人就是这样。我如果因为无忌是皇后的哥哥而偏爱他,可以多赠送美女金银布帛,哪儿用得着把重要的官职委任给他,无非是看中了他的才能cao行而已。无忌洞察事理,很有军事谋略,这些诸位都知道,我因此委任他三公职位。”长孙无忌又上表恳切地辞让,太宗下诏书答复说:“古代黄帝轩辕得到力牧就成了五帝中的第一帝,夏禹得到咎繇就成了三王中的第一王,齐桓公得到管仲就成了五霸中的第一霸。我自从当秦王时,您就是我的亲密助手,这样才平定天下,登上帝位。凭着您的功劳业绩才干声望,实在适合人们敬仰,所以授予司空职务,这是不应再三辞让的。”

    太宗回想起开创帝业的艰难,功臣们所做的贡献,又写了《威凤赋》赠送给长孙无忌。《威凤赋》写道:

    “有只威仪的凤鸟,憩息在山的东方。早晨在紫雾中遨游,晚上饮仙液琼浆。凭借长风高高飞起,直冲云天远远翱翔。向西飞去烟云消散,向东飞去日月辉煌。在北海使巨鲲变为大鹏,在南国教凡鸟志气高昂。匡济乱世来到人间,报效圣世功高名扬。振翅奋飞在云路,功成名就回原树。登上高枝被猜疑,落到长枝受屈辱。同林的伙伴都嫉妒,共树的朋辈都抵触。没有桓山鸟雀的情谊,只有炎州风火的恼怒。你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筑巢芦苇安家落户。jianian邪的鸱号鸟在旁边呼叫,卑鄙的燕雀在下面喧闹。它们为自己浅陋卑下而不满,为别人出类拔萃而懊恼。有时异口同声合伙诋毁,突然分张罗网各设机巧。你收敛了直上云霄的翅膀,隐藏了超凡脱俗的仪表。

    “于是你对月光充满情感,对朝霞寄托衷肠,霜花冻伤了华丽的翅膀,露珠打湿了红色的羽裳。慨叹忧患容易招致,悲叹弓箭难得躲藏。希望用一死了却此生,本来对再飞不抱幻想。幸亏人间尚有君子,给予支持给予鼓励,带来狂风暴雨,荡涤灰尘渣滓。把树叶下的阴霾驱散,让树枝间的光华熠熠。收敛的翅膀再次舒展,停歇的声音再次响起。顾盼八方远远奋飞,登临九天高高屹立。希望对众鸟广施教化,不是为自己谋求利益。因此你对君子的恩泽感激留连,对君子的贤德怀顾眷恋。凭借洞察事理使祸患消散,依靠卓越才智让福禄保全。报答恩惠的情怀更加坚决,酬谢恩人的志向真正宏远。并不是行动容易理解难,只是想善始善终得圆满。使贤德普天称颂,让芳名万世流传。”

    贞观十一年(637),诏令长孙无忌和各功臣世袭刺史官职。诏书说:

    “周武王建立周朝,把子弟们封为诸侯;汉高祖登上帝位,给功臣们赏赐爵禄。哪里只是为了尊重亲族功臣的地位,提高他们的待遇;也是为了使国家政权固若磐石,把保卫国家的重任委托给他们。曹魏、晋朝以后,办事不学古代法则,封赐王侯的制度有名无实,这不是为朝廷建设屏障使之永远牢固的办法。隋朝末年,天下动乱,我命定遭逢深切的忧虑,战胜多次危难,上靠神灵保佑,下靠贤臣辅佐,使得天下太平,登上帝位,哪是我一个人,能够单独达到这一步啊!时势艰难靠大家出力,天下安定我独享利益,回顾创业的历史,我绝不会采取这种态度。不过如今的刺史,就是古代的诸侯,虽然名称不同,实质是一样的。所以再次命令有关部门,参照前代的做法,宣布条款委托共理国是的责任,父子官爵保存世代相传的制度。司空、齐国公长孙无忌等人都是在创业之初投身义军,参与缔造有唐立下了功勋,无论是欢乐忧愁与我情义相通,无论是顺利艰难对我忠心不变,卓越的功绩,铭记在我心里,应该委任他们为各州刺史,重新封赐领地。长孙无忌当任赵州刺史,改封赵国公;尚书左仆射、魏国公房玄龄当任宋州刺史,改封梁国公;已故司空、蔡国公杜如晦应当追认为密州刺史,改封莱国公;特进、代国公李靖当任濮州刺史,改封卫国公;特进、吏部尚书、许国公高士廉当任申州刺史,改封申国公;兵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当任陈州刺史,改封陈国公;刑部尚书、任城郡王李道宗当任鄂州刺史,改封江夏郡王;晋州刺史、赵郡王李孝恭当任观州刺史,改封河间郡王;同州刺史、吴国公尉迟敬德当任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并州都督府长史、曹国公李责力当任蕲州刺史,改封英国公;左骁卫大将军、楚国公段志玄当任金州刺史,改封褒国公;左领军大将军、宿国公程知节当任普州刺史,改封卢国公;太仆卿、任国公刘弘基当任朗州刺史,改封夔国公;相州都督府长史、禹阝国公张亮当任澧州刺史,改封郧国公。其余官职收纳租税的封户一概照旧,就让子孙世代继承。”

    长孙无忌等人禀奏说“:我们曾经披荆斩棘侍奉陛下,如今四海统一安宁,不愿意离开陛下,却让我们世代治理外地州郡,跟流放有何不同呢?”就和房玄龄呈递奏表说:

    “我们听说时代风尚不断更替变化,君主的业迹各不相同;后代沿用前代的典章制度,跟现实情况不符合的就要变革。遥想夏商周三代,习俗无常,于是设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号,顺应时势作为条例。一般是无力制订新法,才沿用陈法,礼仪制度,多半不是自己制定。到了两汉,为了矫正前代的失误,设置官署颁布条律,消除前代的弊端。搞无益的条文,会影响全国各地;立不变的法则,将流传千秋万载。现在设法为着我们,再次执行弃置不用的分封制度,想让我们豪富显赫,封赐领地,传给子孙,永世不断。这就是老天育化万物,连渺小细微的东西也一同给予生存的恩惠;小人超出本分,后代必然遭受祸患。为什么呢?时过事迁,还设法给予我们私人的恩惠,联想到众多的官员,并不都公平合理。恰会在史册上留下让人责备的记载,搅乱本朝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