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四十 (第4/6页)
受制鞫狱,必披毛求疵,陷于重辟。以此故人多畏而鄙之。明年, 犯罪配流振州,朝野莫不称庆。寻赦还,复拜监察御史。中宗时,累迁尚书左丞、 蒲州刺史,以老疾致仕。晚年好摄养导引之术,年九十余卒。 周允元者,豫州人也。弱冠举进士。延戴初,累转左肃政御史中丞,俄除凤阁 鸾台平章事。尝与诸宰臣侍宴,则天令各述书传中善言。允元曰:“耻其君不如尧、 舜。”武三思以为语有指斥,纠而驳之。则天曰:“闻此言足以为诫,岂特将为过 耶?”证圣元年卒,赠贝州刺史。则天为七言诗以伤之,又自缮写,时以为荣。 史官曰:王及善在孝敬东宫,诚能奉职。当俊臣下狱,力谏除凶,是忧滥及贤 良,而欲明彰羽翼,兴复之志,不谓无心。杜景俭五刑有滥,济活为心,四气不和, 归罪在己,则天谓曰“真宰相。”然奈柔顺李昭德,不无吐刚之过也。硃敬则文学 有称,节行无愧,谏诤果决,推择精真,苟非洞鉴古今,深识王霸,何由立其高论 哉?惜乎相不得时矣!杨再思佞而取贵,苟以全身,掩不善而自欺,谓无十目十手 也。李怀远名不苟于假廕,贵不衒于故乡,无改陋居,常乘劣驷,亦一时之善矣。 然匪躬之道,未之闻也。豆卢钦望、张光辅、史务滋、崔元综、周允元等,或有片 言,非无小善,登于大用,可谓具臣。 赞曰:及善奉职,非无智力。景俭当权,不谓不贤。雄文高节,少连为绝。守 道安贫,怀远当仁。钦望之属,片善何足。蹈媚再思,祇宜遄速。 部分译文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王君愕。隋朝大业末,并州人王君廓掠夺邯郸,君愕去劝说王君廓道:“当今国家失去控制,英雄竞起,此时实在应该安抚接纳流亡的农民,保全形势利便。按甲以观时变,拥众而归真主,这样就富贵可图。今足下居无尺土之地,守无兼旬之粮,却恣行残忍,所过之处抢夺sao扰,窃为足下寒心。”王君廓问“:有什么计谋?”王君愕认为控制井陉山的险要,可先行占据,王君廓从其言,就屯兵井陉山。一年多,当义师入定关中的时候,他与王君廓率部万人来降,拜为大将军接连立战功,被封为新兴县公,升迁左武卫将军。王君愕从太宗征辽东,兼领左屯营兵马,与高丽战于驻跸山,王君愕冲锋陷阵,力战而死。唐太宗深为痛悼,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 王及善十四岁时,因父死于王事而授朝散大夫,袭爵邢国公。高宗时,调任左奉裕率。孝敬皇帝居春宫时,因宴饮之乐命宫官倒行而舞,轮到王及善,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臣只应当守自己的本职,这倒行而舞不是臣的任务。臣如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太子道歉而让他离开。高宗听到此事而特加奖慰,赐绢百匹。不久,又授右千牛卫将军,高宗对他说:“朕因为你忠心谨慎,所以授你三品要职。他人非征召不能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身边,卿知此官贵否?”不久,因病免职,没多久又起用任卫尉卿。 垂拱年中(687),王及善任司属卿。当时,山东饥荒,王及善任巡抚赈给使。不久,任春官尚书,秦州都督,又调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因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准允并加授光禄大夫。后来,契丹作乱,山东不安,又起用他为滑州刺史。武则天对他说“:边贼反叛,卿虽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日行三十里,慢慢地去上任,帮朕卧理此州,来阻断黄河通路。”趁此时武则天又询问朝廷得失,王及善详细陈述了治乱之宜十余条,武则天说:“彼末事,此本事,卿不可行。”于是留在朝廷任内史。 当时御史中丞来俊臣经常以飞祸陷害忠良,王侯将相被他诬陷处斩的就不可胜计。后来,来俊臣犯事被逮捕入狱,有司判为极刑,武则天想赦免他。王及善奏道“:来俊臣凶狡不轨,他所信任的都是屠夫商贩之类的小人,他所诛杀的大多是名德君子。臣认为如果不除掉首恶,恐动摇朝廷,祸从此始。”武则天接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武则天将要立庐陵王为太子,王及善赞成其计。等到立了太子,又请太子外朝来抚慰人心,武则天听从这意见。 王及善虽无学术,在职总是以清正见知,临事坚定,有大臣之节。当时,张易之兄弟恃宠,每次内宴,都无人臣之礼。王及善多次上奏要制止这种无人臣之礼的行为,武则天不高兴,对王及善说“:卿已年高,不适宜参与这类游乐,只检校阁中事就可以了。”王及善上疏乞请还乡,三次上疏均未得到允许。圣历二年(699),拜文昌左相,不到十天就去世。享年八十二岁。废朝三天哀悼,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为贞,陪葬乾陵。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少年时应试中明经举,任殿中侍御史。出朝任益州录事参军。当时,隆州司马房嗣业调任益州司马,任职令未到,房嗣业就要视事,又鞭打僚吏,想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威风,,杜景俭对他说“:公虽然受命担任此州司马,但州司还未接到命令。为什么为了这数日之禄,连九重之旨也等不得,就慌忙火急地视事,这不太过于心急了吗?”房嗣业更加恼怒,杜景俭又说:“公现在凭咫尺之制书,真伪未知,就想揽一州之权,哪个能担保你真假呢?扬州之祸,不是这一样的情况吗!”说完喝斥左右散去,房嗣业羞愧而止。不久,又有命令房嗣业任荆州司马,竟未如志。益州的僚吏为这件事赞杜景俭说“:录事的心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杜景俭由此渐渐知名。后入朝任司宾主簿,转调司刑丞。 天授年中(691),杜景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处理案件,当时人们传扬说:“遇徐、杜必生,遇来、侯必死。”他又迁任洛州司马,不久又调任凤阁侍郎,行宰相职权。武则天曾因秋季院内长出梨花一枝而问宰相“:这是什么吉祥之兆?”诸宰相答道“:陛下的恩德连草木都得到了,所以能够秋木再花,即使周文王德及行苇,也不能超过。”杜景俭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