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_卷九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九十五 (第6/8页)

。许久以后,又加授兼御史大夫。朱氵此在京师建伪号谋反,派遣凶党仇敬、何望之侵逼华州,董晋奔逃到皇上所在地,被授为国子祭酒,随即被派往恒州宣旨慰劳将士。随圣驾返回京师后,升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改任尚书左丞。当时尚书右丞元。。担任度支使,被韩氵晃排挤而遭贬黜,董晋很愤恨,面见宰相极力辩说元。。无罪,满朝都称赞他。再度被拜为太常寺卿。

    贞元五年(789)沈房升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当时政事决定权在窦参手中,董晋只是受诏书、等候决定而已。金吾卫将军沈房有弟亡故,董晋脱去公服,穿着丧服入阁,皇上问宰相这事是否合制,宰相回答说:“依照规定,朝官有丧朝一年之内的丧事,允许穿无纹彩的粗绸,不应着浅色衣。”皇上问:“南衙班列怎么也有这个规矩呢?”回答说:“承袭旧制而如此。”皇上又向董晋询问古代冠冕制度,董晋回答道:“古人穿衣着冠,一动便有佩玉碰撞的响声,是用以节制步履。《礼》云‘堂上行走脚步要相连,堂下行走脚步要放开’,就是说要极其恭敬。行走有常规,在国君面前的礼节,走路时小步快行而已。如今有人行走如奔跑以致跌倒,这是极不恭敬谨慎的。在服饰规格上,朝官都是绫罗袍巾,五品以上佩金玉带,取其用文彩装饰以敬奉皇上之意。因此,夏禹平时粗衣粗食,而祭服却要求华美,无论君王和亲人都一样对待。从前尚书郎口含香物,老莱子彩服娱亲,都是这个意思。穿粗绸衣,是不合古制的。”皇上深表赞同,便下诏说:“常参官入内阁,不得快步行走;一周年以下的服丧,禁止着丧服参加朝会。”又命朝官各自穿戴本品级的绫罗袍巾和金玉腰带。董晋对于礼学如此精通。

    窦参骄傲自大十分严重,皇上渐渐厌恶他。贞元八年(792),窦参暗示董晋保奏他的侄儿给事中窦申为吏部侍郎,皇上严肃地说:“难道不是窦参要你上奏的吗?”董晋不敢隐瞒。皇上便询问窦参的过失,董晋详细禀奏。十天以后,窦参被贬官,董晋忧惧,屡次上表辞职。贞元九年(793)夏,改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东都留守、东都畿汝州都防御使。

    适遇汴州节度使李万荣病重,其子李。。作乱,朝廷便任命董晋为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营田使、汴宋观察使。董晋受命之后,只率领幕僚、侍从等十余人,完全不召集兵马。到郑州后,宣武军应前来迎接的将吏无一人来到。董晋的随行人员及郑州官吏都感到害怕,一起劝董晋道:“邓惟恭趁李万荣疾病严重,便总揽了军州的事务。现在相公来到这里,他还不派人迎候,幕后的情况怎能预料呢。恐怕必须暂且延缓一下,以等待事态的发展变化。”董晋道:“既然奉诏为汴州节度使,就应依旨赴任,怎能随便停留呢!”大家都担心会遭不测,惟独董晋安详镇静。离汴州还有十多里,邓惟恭才来迎接,董晋令他不要下马。进入汴州城后,董晋把军政要务交付邓惟恭掌管,大家都佩服董晋通晓事情的机宜变化,却估量不出他谋略的深浅。

    当初,李万荣驱逐了刘士宁,取代他为节度使,将兵权交付邓惟恭,因为他们是同乡。及至李万荣病重,李。。企图作乱,邓惟恭便与监军合谋逮捕了李。。,将他押送朝廷。邓惟恭自以为必会取代李万荣居节度使之位,故意不派将吏迎候,以使董晋心生疑惧,希望他不敢前来;没想到董晋来得这么快,所以直到董晋离汴州很近了,才仓猝出城迎接。然而心中时常闷闷不乐,终究因骄狂不守法,暗中图谋不轨,而被流放发配到岭南。

    朝廷担心董晋软弱怯懦,不久便派汝州刺史陆长源担任董晋的行军司马。董晋为人谦恭宽厚,凡事随和听便,因此心怀异志的兵卒大体安定。陆长源喜好改弦更张,屡次请求改变旧例,务求苛刻从事。董晋最初都同意他,及至文书命令已拟好,董晋便命令暂时作罢。又将钱粮支出之事委任判官孟叔度,叔度为人轻佻,好怠慢军人,人们都憎恶他。董晋于贞元十五年(799)二月去世,享年七十六,停止上朝三日,追赠太傅,赐给数量不等的布匹绢帛。死后不到十天,汴州大乱,杀死陆长源、孟叔度等人。

    李忠臣,本姓董,名秦,平卢人。世代居住在幽州蓟县。他自己说曾祖父董文昱,曾任棣州刺史;祖父董玄奖,任安东都护府录事参军;父董神峤,任河内府折冲郎将。李忠臣年轻时从军,在军伍之中,才力出众。事奉幽州节度使薛楚玉、张守王圭、安禄山等,多次受命出征,积累军功升至折冲郎将、将军同正、平卢军先锋使。

    及至安禄山叛乱,李忠臣与同僚们密谋,杀死伪节度使吕知诲,拥立刘正臣为节度使,任李忠臣为兵马使。攻长杨、战独山,袭榆关、北平,杀死贼将申子贡、荣先钦,擒获周钊押送到京师,其间李忠臣功劳最大。又跟随刘正臣攻破渔阳,叛将李归仁、李咸、白秀芝等前来抵抗,约经数十合战斗,将他们全都击败。不久,潼关失守,郭子仪、李光弼退兵,李忠臣便领兵北归。奚王阿笃孤起初将部队与刘正臣合并,后来诈称请求率领万余骑兵共同收复范阳,到后城南面,半夜反攻官军,李忠臣同他交战,于是到了温泉山,击败贼军,生擒其大首领阿布离,将他斩首祭旗衅鼓。刘正臣去世,李忠臣又与大家商议,拥立安东都护王玄志为节度使。

    至德二年(757)正月,王玄志命李忠臣率领三千步卒从雍奴乘苇筏渡海,贼将石帝庭、乌承洽来抵拒,李忠臣和董竭忠击退了贼军,转战数日,收复鲁城、河间、景城等地,获得大批物资粮食,运送到本军。又与大将田神功一起率兵讨伐平原、乐安郡贼军,攻下两地,生擒伪刺史臧瑜等人,防河招讨使李铣遵照旧制任命李忠臣为德州刺史。时值史思明归顺朝廷,河南节度使张镐命李忠臣率兵赴郓州,与诸军使共同收复河南州县。李忠臣又与副将阳惠元一同在舒舍口大败贼将王福德,肃宗屡次下诏慰问,并命令李忠臣镇守濮州,不久移镇韦城。

    乾元元年(758)九月,改任光禄卿同正。当年,与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在相州围攻安庆绪。次年二月,各军溃败而回,李忠臣也退了兵。行至荥阳,贼将敬钅工前来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