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回勘血指太守矜音赚金冠杜 (第4/4页)
张三。”冯外郎道:“一定是老杜出不得手,央他兑换的了。”周一道:“老杜与张三不熟。”冯外郎道:“莫管他,明日捉了张三,便知分晓。”周一自去了:金归箧底何从识,恕切论肌孰与伸? 谁料傍观饶冷眼,不教抱璞泣荆人。 此时杜外郎招成,只待起解。因要人赃起解,没有原赃,只得卖田得银八十两,急于脱手,折了一个加三。在家里叹息道;“有这样命运,人只破财不伤身罢了。如今打了又赔钱,还担了一个贼名,没了一个前程,后日解道,少则十五板,还添班里门上杖钱,要今日设处。”好生怨恨,道:“有这样歪官。”只见这厢冯外郎早堂竟禀府尊道:“前日盗赃已蒙老爷判价八十两,批着杜外郎赔偿,见在候解。昨日适有吏员本房书手张三拿金冠一顶,央同房书手周一兑换,吏员看见正是吏员的,伏乞老爷并究。”知府道:“这就是杜外郎一伙了,叫张三。”房里回复不在。知府就差人去拿,到他家里时,他正等老周,听得叫一声,便道:“周一哥么?”走出来,却是一个皂隶道:“老爷叫你。”张三道:“没甚事?”就吩咐老婆道:“周一老来叫他在这里等我。”皂隶道:“他在府前等你哩。”张三便往府前,知府还未退堂。皂隶道:“张三带到。”知府道:“你是我这边书手么?昨日金冠是那里来的?”张三道:“是小的亲眷央小的换的。”知府道:“是哪一家的?”张三答应不来。知府道:“是杜外郎央你换的么?”张三便含糊道:“是。”只见杜外郎正在家设处解道班里钱,听得说冯外郎家金冠是他本房张书手偷,便赶出来看,听得张三含糊应是人央换,便跪下去道:“张三,天理人心,你做贼,害得我奶子被夹,小厮腿都夹折,我坏了前程,吃打赔赃,如今天近做出来,你还要害人,是我那只手那边与你的?没的有不得。”张三要执执不住,只是磕头。知府叫:“夹起来!”一上夹棍,张三只得招承,原在府门道,见他夫妇出外,乘他无人,前往窃取,扭门进去,开他箱子,盗有金冠一顶、金钗一双、珠花六支、银杯四只,银十六两,俱自盗,并不与奶娘阿财相干,问他赃物,道银子已经与周一嫖赌花费,金冠抵付周一,银杯、钗花藏在本房卷箱内。即时起出,冯外郎都认了。知府道:“那箱中血染布条?”道:“因扭锁伤指裹上,随即脱落箱中。”知府点头道:“事有偶然如此。若非今日张三事露,岂不枉了奶子与小厮?杜外郎枉赔了许多钱钞,坏了一个前程。”叫着实打,打了廿五,尽招,拟他一个窃盗,便叫杜外郎道:“是我一时错认,枉了你了,幸得尚未解道,出缺文书还未到布政司,你依旧着役。”把冯外郎小厮琴童,打了十五板,自己给二两银子与阿财,还着冯外郎出银将养,即时释放,又叫六房典吏道:“他两个典吏,原无仇隙,只因一边失盗,急于寻赃,却有这巧事,便至成讼,中间实是难为了杜典吏,我如今一一为他洗雪,还要另眼看他。冯典吏也须赔他一个礼,这在你们同袍,也该与他处一处。”又对冯外郎道:“我当日原据你告词勘问,若到上司,你该坐诬,你不可不知机。”冯典吏连叩头道:“只凭老爷吩咐。” 暂尔浮云蔽太阳,覆盆冤陷痛桁杨,中天喜见来明鉴,理直须知久自彰。 那周一虽是无心为杜外郎,却像使他洗雪,只是张三恨他,扯做赌友,道他赢去银五两,费了好些唇舌,这番阖衙门,才方信天下有这样冤枉事,奶子原是个好人,连阿财是个无辜,杜外郎乃老实人,赔冤枉,他家神拜佛求神,果然报应。事一明白,奶子要赶到冯外郎家与他女人白嘴,道冤他做贼,害他出丑受刑,阿财也瘫去,要冯外郎赔这双脚,奶子老公与阿财父母,先前怕连累,不敢出头,如今一齐赶来替老婆儿子出色,登门嚷骂。喜得一个冯外郎躲了不敢出头,央人求释。那杜外郎量大,道:“论起他这等不认得人,诬人做贼,夹拶坏了我的家人,加我一个贼名,一个前程几乎坏了,还破费我几两银子,该上司去告他,坐他一个诬陷,才雪我的气,但只是怕伤了本府太爷体面,况且是我年命,只要列位晓得我不是个窝盗养贼,前日投词上都是真情罢了。”众人道:“当日我们都说你原是个正直的人,倒是太爷当了真,救解不来,如今日久见人心了。冯老官原是你相好的,便将就些罢。”冯外郎即便自己登门谢罪,安排戏酒,央两廓朋友赔老杜的话,冯外郎道:“小弟一时误听小价,老母与房下,道奶娘频来,事有可疑,得罪了老丈。”杜外郎道:“老丈,小弟如今说过也罢了,只是才方说误听阿价,与内人差了,我们全凭着这双眼睛认人,全凭着肚里量人,怎么认不出老杜不是窝盗的,量不出老杜不肯纵人为非的,却凭着妇人女子之见,妇人女子能有几个识事体的?凡人多有做差的事,大丈夫不妨直认,何必推人。”冯外郎连声道:“是。”众人都道:“说得有理。”大家欢饮而散。又将息阿财求释奶子,结了个局。后来张三解道解院,发配蓬莱驿摆站。杜外郎,太尊因他正直受诬,着实看取,诸事都托他,倒起了家。只是这事杜外郎受枉,天终为他表白,奶子惯闯人家至有取疑之理,但天下事何所不有?冯外郎执定一个偶凑之事,几至破人家,杀人身,若一翻局,自己也不好。做官要明,要恕,一念见得是,便把刑威上前。试问:已死的可以复生,断的可以复续么?故清吏多不显,明吏子孙不昌,也脱不得一个“严”字。故事虽十分信,还三带分疑,官到十分明,要带一分恕,这便是已事之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