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2·崛起三河_第十八章元康初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元康初战 (第2/4页)

是放元康一马为上策。既已明白这个道理,利家也就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如今他只想设法使于大相信,信长对元康并无恶意。

    利家似已忘记了自己是被驱逐之人“如夫人所知,我们主公是心胸开阔之人,说不定此时正在清洲城里为元康举杯祝贺呢:‘竹千代赢了!那是我的兄弟。’”

    “是吗,居然会那样…”

    “不,因为冈崎人没有伤亡,织田军也没有伤亡,主公的心情定会十分轻松。主公对元康抱有特别的好感。”

    波太郎从晃动的扇子后面,仔细观察着于大表情的变化。

    于大的心情很复杂。骏府的今川义元好像认为自己在和织田氏的决战中绝不会落败。但对于织田氏,接下来的这一战,将是决定他们能否继续立足于天下的关键。

    正因如此,双方无疑都会用尽心机。信长特意将竹之内波太郎邀请到清洲,大概是想利用他控制领内的野武士、农民、刺客诸势力,以免他们在今川前来进攻时扰乱后方。而前田又左卫门利家被主人驱逐,流狼至此,是否也别有用意呢?所以,她每说一句话都十分谨慎。如信长明显有求于元康,自然另当别论;但如果信长认为于大和元康之间还在断断续续保持联系的话,或许将有大祸临头。

    “听说久松夫人是水野家的人。水野家的家庙乃是绪川名刹乾坤院,您能在扫墓时顺便带我们夫妻前去吗?”

    利家说到这里,波太郎用扇子遮住了脸,他已经非常清楚利家要表达的意思。

    “去绪川的乾坤院?”

    “是。我们已经参拜了赖朝公的墓所大御堂寺,祭祀过时宗公漫游时的道场——闻名天下的大滨称名寺。我们想在流狼生活中多少得到些大德大贤之道。听说结川乾坤院的住持也是闻名遐迩的圣贤,连京都人都仰慕不已。希望夫人能美言几句,让我们前去参拜。”于大没有立刻回答。她那显得愈加成熟的眼神忽地从利家身上转向久六“织田大人会允许吗?”

    “他大概会任夫人决定。”

    于大静静地点点头。看到她还在犹豫不决,十一岁的阿松突然请求道:“我也想看看那个大菩提寺,请带上我。多谢了!”

    他们的目的大概不是去看菩提寺,无疑是想去和从大高城返回的元康见面。于大微笑了,她很清楚他们和元康见面的目的。

    她曾经热切地盼望着这一天。那个让她牵肠挂肚的儿子,让她心甘情愿将衣物饭食偷偷送到热田的儿子,哪怕只是看上一眼,于大也已心满意足。然而为时过早,还远不是可以尽叙天伦之乐之时。元康还是信长的敌人,他战胜了信长,正在返回途中。如事后被无端怀疑,将给人摧毁久松家的口实。

    于大静静地点点头,她好像已经打定主意,脸上浮现出明快的笑容,轻声道:“难得你们这么虔诚,我们都是佛陀的子民,我绝没有拒绝你们的理由,就让我给你们做向导吧。”于大的猜测是对的。前田又左卫门利家是想安排于大和元康暗中见面,从而向元康转达信长的好意。利家认为这一切在今川义元进京时,会给织田氏带来利益。另外他也猜透了爱智十阿弥的用意,想一个人圆满地完成两个人的任务。

    当于大承诺带利家两人去绪川时,竹之内波太郎不禁站了起来。这个很少表露感情的男子,此时不知在想些什么,竟显得唐突。

    “告辞了。”他匆匆说道。久六赶紧送他到大门口。“多管闲事。”波太郎朝屋内努努下巴,取过鞭子向马厩走去。不知他是在说利家还是在说于大。

    天空乌云密布,湿热的风吹拂着大地。久六也跟了出来。他目送波太郎的马消失在门前的松林之中。波太郎半道在马鞍后树起一面小小的红旗。不知内情之人,只道那是个毫无意义地飘扬在马背上的红布条。

    波太郎不走大道,而是纵马穿越村落,直到发现前面无路可走时,才纵马回来。他来到桶狭间之水与境川交汇的小石原一带时,方才下马,大步流星钻进绪川边摆渡人的小屋中。

    “熊若宫来了。”里面团团围坐的五十来个摆渡人,赶紧向波太郎躬身施礼。

    “准备动手。”波太郎道。

    “敌人是谁?”

    “待冈崎人返回时,袭击他们。如问你们是谁,就说是刈谷水野家的伏兵。但不要追击。”

    “我们是刈谷水野家的人,不追击。”摆渡众人重复了一遍,立刻驾起小船,向上游而去。

    这一带的船夫、百姓和豪杰,多在波太郎的控制之下,更准确地说,这些人是时常袭击军队的百姓。

    随着战争形式的变化,领主随时可能变换。敏锐地觉察到百姓不安的波太郎,用武器和智慧把他们组织了起来。在饥荒之年,就从难波城和坍港走海路运来粮食;在名号上,则自称为南朝遗民,暗地里传些神道信仰。因此,西三河到东尾张一带的居民,在成为领主的子民之前,就已经是波太郎的属下了。但是,本来主张将元康平安送回骏府的波太郎,为何突然决定在冈崎人返回途中予以突袭呢?而且,这一切都是打着元康的舅父——水野下野守信元的旗号。

    将马拴在柳树上,波太郎猫腰进了小屋,他神情严肃地从角落拿出一个看似腌菜用的旧木桶,取出胴丸铠,面无表情地穿在身上。

    自从西洋铁输入坍港和博多城后,人们就开始制作新式铠甲。波太郎穿的正是这种铠甲,但显得更加地道,适于活动。

    波太郎本如女人般秀美,但如今穿上铠甲后,简直变了一个人,看去便像一个士兵。那铠甲连额头处的盔,都是用纯西洋铁铸成。他脱下的华丽衣裳,藏在了旧木桶里。小屋角落里的渔网和茅草丛中放着长枪。他将一把武刀插在背后,换下了手中细长花哨的武刀。

    波太郎装备完毕,再次走出小屋时,河上已经聚集了四五艘来历不明的渔船和小舟。波太郎指定好各人埋伏的地点,独自骑上马。周围雾气沉沉,已经接近傍晚。他仍在马鞍后面竖上一面信旗,沿着河堤向上游飞驰而去。

    这一野战方式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若宫战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