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草原生活 (第2/3页)
突地稽射杀追兵后,回来见到老人也被射杀,眼中迸出复仇的火焰。随后,侯大勇帮助突地稽安葬了亲人。突地稽对于侯大勇十分佩服,侯大勇没有弓箭,没有战马,等同空手杀死两名辽国骑手,只怕自己也做不到。 为怕辽人报复,突地稽比划着让侯大勇跟自己走,侯大勇连蒙带猜明白了他意思。此时,天已黑,突地稽和侯大勇骑上战马,朝东南而去。侯大勇喜爱骑马,但那是在马场,马匹早已失去野性,现在骑上战马,勉强能够驾驭住,和突地稽人马合一的状态,相差太远。为躲避辽人,突地稽带着侯大勇向东南方向狂奔,侯大勇渐渐能够控制战马,不过也算体会到马不停蹄的感觉“古人用的形容词还真是贴切。”不知多久,突地稽带着侯大勇来到了一条大河,在黑暗中,大河显得非常宽阔,水草很密很高,空气中弥漫江水特有的味道,水花拍打两岸,发出沉闷的声音。 突地稽和侯大勇在江边稍作休整,又继续南行,终于,在侯大勇快要支撑不住的时侯,看到了点点火光。还未到营地,突地稽的族人就迎了过来,突地稽与一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在众人惊奇的眼光中,侯大勇下了战马,因大腿两侧完全磨破,走一步,痛得咧一下嘴。突地稽对其族人说了一阵。很快,就有人过来把侯大勇带入一个帐篷。 这一夜,侯大勇很快进入梦乡,在梦中,妻子、女儿,作战室,还有尸体、骑马,种种乱七八糟的影像全混在一起,在冲突、交战,最后,一个骑手举着弓,向妻子射了一箭,妻子惨叫着倒地,侯大勇要冲过去帮忙,却使不上劲,怎么样也到不了妻子身边,侯大勇感觉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狠狠地刺了一针,眼泪止不住地流淌在胸前。侯大勇正在心伤之际,又有一个敌人拿着手枪抵住了他的胸口,抓住他的衣领,打他的耳光,侯大勇大怒,用手格开敌人的手枪,一脚向敌人踢去。 在狠狠的一脚后,侯大勇醒了,眼泪还隐约挂在脸上,只见那黑衣骑手倒在地上,想必是被自己一脚踢倒。侯大勇见到被踢在地上的黑衣骑手,清醒过来,赶紧起身。这时和突地稽一起的中年人,对侯大勇说:“这位英雄,可是中原人。”侯大勇听到中年人所说的话,觉得好像是汉语,却又似懂非懂。中年人又说:“这是勃海国故地,英雄大义援手,我们部族感激不尽。”侯大勇心想:“如果这是古代,那么古代汉语的发音肯定和现代汉语不一样,但是汉字除了简体和繁体的区别,没有太大的变化,繁体字大部分也认识。”想到这,侯大勇找了一根木棍,用繁体在地上写道:“请问这是那里。”果然,中年人认得汉字,也用木棍在地上写道:“这是大辽水。”侯大勇愣了愣,又写:“这是哪个朝代?”中年人写道:“这是勃海国,现在被契狗所占。中原是周朝。” 至此,侯大勇基本知道了自己的处境,在飞机失事后,不知何故,自己穿过了时间隧道,回到了五代后期,现在位于辽河流域,即原勃海国的领域。那么黑衣骑手就应是粟末靺韍族人,而交战的敌手是辽国骑兵。侯大勇知道这时中原地区应是非常混乱,政权在走马灯似的变换,汉元通宝是后汉所用钱币,辽在当时是势力强大,与中原联系紧密,辽人身上有汉元通宝也就在情理之中。 通过笔谈,侯大勇知道了黑衣骑手名叫突地稽,原为勃海将领,国破后,不愿臣服于辽,带领自已的部族在辽水流域放牧。与辽人发生了好几次冲突,虽说杀退辽人,但是部族死伤惨重,无力再战,于是这个不足一百人的小部族就朝东走,避开辽人,寻找更为合适的生活之地,部族向东已探到大海,北地则在辽人控制中,向南是中原人的地盘,好在向东北的长白山山高地险,可为部族暂时容身之地。 弄清基本事实以后,侯大勇很快对自己的处境进行综合评估,悲伤、苦恼解决不了问题,最现实的是要适应环境,在这异时空内生存下去,只有生存下来才有可能回到妻女身边,虽然这似乎没有任何头绪。幸运的是多年的部队生活、残酷的战争磨炼了侯大勇,赋于了侯大勇一颗坚强的心,对于自己的一身战斗技能,侯大勇很有信心,这可是在乱世生存的本钱。 粟末靺韍人是后来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祖先,最是崇尚英雄,听突地稽讲侯大勇空手打死了两个全幅武装的契狗骑手,知突地稽从不说谎,于是眼光中对侯大勇很是佩服。因为侯大勇身材匀称,相貌英俊,比本族男人不知好看多少倍,引得几个少女看到侯大勇就红了脸,眼光却一直跟随着侯大勇,更有一个大胆少女还给侯大勇送来了一大块羊腿。 侯大勇现在更重要的是学习,学习古代所需要的一切,骑马,射箭,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