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八章愚公移山 (第3/4页)
为二叔病重回国探亲,然后接触到更深层次的中华武学,为之很痴迷,干脆隐姓埋名潜心修炼。最近发现中华武学一代不如一代,一直希望能办一所武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来宏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和我们梅山集团进行合作后,从影像资料上看到梅山镇这边风景不错,再了解到我们梅山集团正好有办一所自己的大学的打算,就决心跟我们合作办学。为了贯彻自己的办学思想,他希望由自己来当这个院长,但因为要当院长必须有一定资格,无奈之下,宋先生只好把以前的身份暴露出来了。我们这样宣传的话,连这次的聚会都找到堂堂正正的理由了。戴总他们这些梅山集团的合作者到我们这里来说得过去,别人也来了,以原先那个潜在的合作伙伴的借口不大说得通,因为那些绿林中人有的表面上都不是什么大老板,好多人的官方身份大都是武校的校长什么的。但要是以商量办学为由,放到哪里都说得过去,戴总他们是投资者,那些绿林中人是准备来这里当老师的,以后这帮人每年在这里聚上十七八回也都有借口了。” 听钱老说得这么起劲,别的人都非常兴奋,但李远方却担心地说:“舅公,我们把他藏了二十多年的事情抖了出去,还这样去宣传,宋师兄他能同意吗?”钱老老jianian巨猾地笑了笑说:“宋先生既然把以前的身份告诉你了,像他这样的人,事先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已经料到他个人身份的炒作潜力,应该会同意公开身份的。我想宋先生不是那种不懂变通的人,虽然我们宣传的内容和事实有些出入,但这样宣传对我们的办学更加有利,他也不会有什么想法的。你要不放心的话,明天早晨见到宋先生的时候征求一下他个人的意见就行了。” 从小会议室出去后,李远方回到自己的宿舍联系了郭海林,打算把合作办学的事情告诉他。星星索刚接通的时候,闻紫英和郭海林同时出现在电脑屏幕上,一看到李远方,闻紫英就笑着说:“是远方,需要我回避一下吗?” 一看到闻紫英,李远方就想起她是个自由撰稿人,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还出过专集,但因为个人兴趣的问题,李远方从来没有读过她的文章,虽然她曾经送过李远方好几本她自己写的书。于是说道:“我正想找郭嫂你呢!”闻紫英感到很奇怪,说道:“找我干什么,是不是看上哪个女孩子了让我帮你说媒去?” 李远方不好意思地说:“不是的,郭嫂你以前写过人物传记吗?”闻紫英打量了他一番问道:“你想找人给自己写传记吗,现在也太早了点吧。这方面我不擅长,但我可以给你介绍几个国内最有名的人物传记作家。”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李远方就非常高兴地把准备办一所大学以及宋力忠的传奇故事跟郭海林两口子说了起来。既然不需要自己投入太多的资金,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行星数据的影响力、培养属于自己的后备人才,郭海林当然是无条件同意的。而闻紫英,听说了宋力忠的故事后,积极性比李远方自己还要高,兴奋地说道:“好啊好啊,我等会就给北京的几个朋友打电话,他们听到这消息后肯定明天就赶到梅山镇去采访。” 第二天一大早,李远方按照习惯爬上了后山,还没到山顶凉亭的时候,大老远就看到宋力忠像一根标杆似的站在凉亭外面的一块石头上。等李远方走进,宋力忠说道:“远方你起得挺早!”李远方向宋力忠问了声好,问他道:“宋师兄你起得这么早?”宋力忠舒展了一下双臂说:“这个地方风水很好,空气更好,我昨天晚上一直在这里打坐没下去。” 这可是大冬天的,到晚上的时候山风还不小,宋力忠竟然在这个地方打坐了一个晚上,连李远方都有些吃惊,心中不由得感慨,像宋力忠这样的,真跟个神仙没有什么两样了。然后低着头对宋力忠说:“宋师兄,我把你的情况告诉钱老他们了。” 宋力忠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道:“告诉就告诉吧,也到了应该说出来的时候了,我还是那句话,方案你们定,让我怎么配合都可以。”然后问李远方说:“市里的那个杨书记什么时候来?”李远方回答道:“杨书记昨天晚上给何蓝图打过电话,好像是到这里来吃早饭吧!”宋力忠说:“那我们现在下山去吧,人家是父母官,多少给点面子。” 宋力忠说要下山,李远方就想起昨天晚上他是怎么上山来的,忍不住问道:“宋师兄你还打算飞下去?”这话让宋力忠笑出了声来,在他肩膀上拍了一下说:“什么飞,我只是跳得高一点远一点,速度再快一点而已,现在是大白天,还是一起从路上慢慢走下去吧,别吓着了这里的人。” 吃完早饭后,所有人都集中在大会议室里讨论办学的事情,杨书记这个市里的一把手跟这帮武林人物一起坐在了第一排,其他人包括管文教的副市长都坐在了第二排,以示对这些到梅山镇来投资的各路英雄的尊重。 钱老代表大家把昨天商量过的办学思路和投资规模说了出来,然后由杨书记发言,说了一大堆客套话。等杨书记说完,宋力忠突然冒出一句话道:“从环保角度考虑,我觉得把学校办在水库库区不合适。” 因为杨教授跟李欣雨、钱乐敏一起应李远方的父母之邀到他家里去了,杨教授不在,谁都没有从环保角度考虑过学校的选址问题,连钱老和李远方都不例外。所以宋力忠这话一出,一些比较直肠子的人就要宋力忠说出个三六九来,说办学校当然要找个环境好点的地方,就梅山水库库区的风景最好,而且有一片说得过去的空地,不办在那里办在哪里。 宋力忠解释说,如果学校规模不大的话,把学校办在水库库区是够用了,但要是稍稍发展一点,超过两千个学生的话,那个地方就有点挤了,与其到时候把学校分成两片,不如一开始就找个比较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