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4/11页)
,自是沿西南山区,远入边陲了。” 肖小侠冷笑了一声,说道:“算你们聪明,也算你们倒霉,你们两人回到黑凤帮总坛回告你们的帮主,就说肖承远料理完琐事,自会登门拜访,用不着如此派人走遍天涯海角,用尽千方百计。就是她不找我,我还耍找她算账呢!话讲完了,你们两个赶快上路。” 说着一收双掌,撤身横跨两步。 鬼手林旭自被肖小侠截回以来,心里一直在七上八下捏着-把冷汗,自忖这一下可送定了命。等到一听小侠放手让路,才拾起这颗掉落的心,首先抢步认蹬上马。 肖小侠忽然又哈哈笑道:“二位追我到这西北边陲,荒凉无垠的草原,总算是他乡遇故知,待我送二位一程?” 鬼手林旭一听,又不知道肖小侠打何主意,心里正在嘀咕不定之际,背后一股潜力如涌而至,逼得两匹骏马,勒缰都停不住,直奔了十丈左右,背后才悄失丁这股推力。 肖小侠在他们离去之前,露了一手“九天玄门大乘神功”的无形罡气,使得鬼手林旭和魔剑手成天庆服服贴贴地兼程赶回黑风帮总坛。 肖小侠目送两骑走后,回头一看,渔礁翁正在用铁箫撬起方才震飞的那份金红的请柬,似乎在察看什么.便走上前去问道:“老师兄!你方才如何觉察到这份请柬上有毒呢?” 渔礁翁呵呵笑道:“论功力,小师弟你已经超过了二老一神尼的全部绝学;如果说差,那只是差点火侯。论机智应对,你也是进步良多。银髯叟者儿告诉我,小师弟是个敦厚谦恭少言的人,可是方才对那两个坏东西,你的口才却凌厉得很,老渔只能说你进步了。” 肖小侠一听,不禁满腔飞红。 渔礁翁接着说道:“若说有何欠缺之处,小师弟的江湖经历尚不够.对于江湖上重重风险,看来是一窍不通。” 肖小侠不禁脸上越发的红了,怪不好意思的望了渔礁翁一眼。 渔礁翁似乎没有看到肖小侠那满面飞霞的玉脸,依然叹喟一声说道:“人心险恶,令人难以想像。方才魔剑手递请柬给你的时候,嘴角虽然是谦恭有礼,神情却是透着焦急,惟恐你不伸手来接;可而那个鬼手浑球却是微微露着诡秘的笑容。最使人易于看破的,魔剑手一双手的肤色,较之旁人不同,分明是涂了一层药,如此对照起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不用说,这请柬上有了花样。” 渔礁翁一口气说了这么一大段,分析得头头是道,肖小侠一则佩服渔礁翁见解超人;再则也心惊江湖风险的难防。 不过肖小侠又有一点不解,问道:“小弟如何没有丝毫中毒的现象呢?” 渔礁翁笑道:“老渔健忘,已经白担了不少心事,小师弟如何也这等健忘?一颗“朱仙果”的效力,虽不敢说抵得上不坏之身,百毒不侵那是绝对事实。” 肖小侠这才恍然,觉得自己倒把这件事忘记了。 不过有一件事情使肖小侠所不能释然放心的,那便是百毒尊者的问题。便向渔礁翁问道:“老师兄也以为这张毒柬是百毒尊者的主意吗?” 渔礁翁倒是收敛起笑容,认真的点点头。说道:“这份请柬看不出异样颜色,闻不出异样的味道,确实是奇毒无比,除了百毒尊者能有这分能耐,老渔还想不起第二个人。” 肖小侠不禁有些茫然,问道:“方才排五毒阵相扰的呢?” 渔礁翁呵呵笑道:“自然是百毒尊者哟!” 肖小侠大惑不解,黑凤帮总坛洞宫山,和这西北边陲,相差何止千里?百毒尊者如何能身居二地? 渔礁翁望着肖小侠疑惑的面孔,笑道:“小师弟不要疑心,百毒尊者绝不会分身术。洞宫山和青海草原上,确是各有百毒尊者其人,所不同的是真假而已。” 肖小侠觉得渔礁翁愈说愈离奇,连百毒尊者也有真假之分,这不是扑朔迷离吗? 渔礁翁又转而叹一口气道:“此刻谁也不敢确定这事的真相,不久自有水落石出之时。 走吧!邛崃之地,才是此行的要事,其他且当他闲事罢了。” 肖小侠本来还想问一问关于“七星宝剑”的掌故,也许说起来与黄衫姑娘相托找人之事,能够增添一些眉目。可是一看渔礁翁此刻连平时的笑容也收敛起来了,便难以启口,好在来日方长,再说吧- 时间先后竟遇到三番两次的意外,此去邛崃还有不近的一段路程,中途难保常安无阻否?想到这里,肖小侠自然没有惧意,却是感慨良多“江湖行,风险重重。” 口口口邛崃是-个引人人胜的地方,山峦连亘,森林茂密。山高而不恶,又绵延不断,而且,时而流泉倒挂,岩石玲珑,人行其间,不觉山行之累。 偶有蔽不见日的树林,树林之内却是自成世界。竟然毫无潮湿腐朽之积味,野草没胫,闲花处处,时而糜鹿奔逐其间,鸣禽宛转于林梢,令人乐而忘尘世之浑嚣,有遗世独立的感觉。 肖承远小侠和渔礁翁进入邛崃山境,自然放慢脚程,沿途浏览,长途跋涉之劳累,杳然不知所在。 渔礁翁遥指着群山环抱之中,笑顾肖小侠说道:“巫山论剑.老渔曾经走过一趟邛崃,再来时已经是数十寒暑,流光之易逝,叫人不能无感叹之心。” 肖小侠也笑道:“小弟这次远来邛崃。再来时,又不知道几易寒暑了。” 两人说说笑笑,不觉已经越过两座山峰,穿过三处茂林,眼前突然现出一条婉蜒小路,直达群山环抱中。 渔礁翁说道:“清昙老尼姑从来脾气执拗,个性固执.一趟降魔剑法之下.不知多少绿林高手,溅血横尸,如今邛崃数十年不涉足江湖,料来已经不复是当年火气。但是,邛崃的规矩还是不可废。” 说罢铁箫一竖,行气发声,一阙“渔舟唱晚”悠越幽扬,乍听时箫声鸣鸣,声音不大,但稍一凝神,但觉群山齐应,宛如仙乐天上来。 一管长不逾两尺的铁萧,竟能吹得万山呼应,幽谷齐鸣,渔礁翁这份功力,也就可见。 一阙“渔舟唱晚”终了,渔礁翁回头对肖小侠笑道:“老尼姑的规矩,进入邛崃山境,就要通名报姓,小师弟也不妨入乡随俗,表明一声。” 肖小侠连忙答道:“小弟领邱老师兄的话,专程前来拜谒清昙老前辈,自是应该遵从规矩,通报入境。” 渔礁翁呵呵笑道:“入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