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鉴宝师_第一百三十三章争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争夺 (第2/3页)

当有可能的。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时间不过四年,就被叔父朱棣给赶下台来,然后不知所踪。朱棣为了表明他当皇帝的正统性,把建文帝的年号都给去掉了,建文四年被他弄成洪武三十五年,洪武也生生多了四年出来。

    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朱棣改了年号不说,当上皇帝之后,更是恨不得把建文帝在位的一切证据都给抹去。史书遭了秧,连带着,建文帝在位时,使用过的物品,烧制的瓷器,都跟着倒了霉。

    因为建文帝不知所踪,还派人到处搜索,可惜终未能如愿,成为史上一等一的奇案。

    周夏就琢磨这,如果这件青花瓷,是建文帝时候烧造的,倒真是有可能成为系统鉴定的珍贵文物的依据。

    物以稀为贵嘛!

    当然,到了现代,大家在鉴定瓷器的时候,还是习惯性地将建文和洪武时期烧制的瓷器,统一称为洪武瓷器。并没有把建文时期的瓷器,单独给划分出来。

    一方面,随大流。

    另外一方面,想要准备鉴定瓷器的年代,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有热释光学之类的检测年代的仪器,想要精确到年份,还是相当困难的。

    由此,周夏也就更加清楚,他的这个考古鉴定系统,到底有多厉害。

    这要传出去的话,大把大把的专家学者,会请他过去做鉴定。一些无法断代的瓷器啊,拿不准的书画作品,只要知道了他们的大致年代,对他们的研究工作,就能有质的飞跃。

    更别提像系统这样,精确到具体年份了。

    周夏在这之后,也就让系统做鉴定。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该物品创作于公元1402年。”

    这下周夏完全明白了,这件瓷器,可能就是温和懦弱的建文帝,在位时期,烧造的最后一批瓷器。这样一件瓷器,能够完整地流传下来,没有被摔成几份,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而那之后的青花瓷,就要归于永乐青花了。

    弄明白这些之后,周夏就琢磨着,怎样以最小的代价,把这件东西给弄到手。

    他也抽空看了一下杨天虹的表现,他好像也是比较喜欢这件东西,这一旦竞争起来,价格可就会上去的。如果把握这其中的平衡度,周夏还有些拿不太准。

    但这件东西,他是肯定要拿下来才行的,如此一来,他收藏的珍贵文物,就有四件啦!离一百件的目标虽然远,但他感觉着,也是可以实现的,这样子才有动力不是,要真搞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周夏只怕也没信心搞下去的。

    “周夏,你看这件东西如何?”柳玉晴看过之后,就问周夏道,她是想听听他的意见。

    “很不错,明早期的青花瓷无误,但肯定不是永宣青花。”周夏很有技巧地回答道。

    柳玉晴笑笑,她也是同样的意思“要不要问问徐叔叔,看他有没有意向买下来。我看这许老板也是很清楚地知道,这瓷器是真品无误,这价格可就很难降下来。”

    “我倒是想收藏这件瓷器!你给帮我想想办法。”周夏说出了他自己的想法。

    他说这话,柳玉晴就觉得有些惊讶“咦,这件青花瓷,我觉得表现不算特别好呀,你怎么忽然想着要收藏的。”

    周夏也就回答说“我们搞收藏嘛!总是得收藏点东西给自己留着,要全部交流出去,也没啥意思了不是。而且我们先前也讨论过了,这明代的青花瓷,价格肯定是不会跌的,就算是长线投资吧!只是我现在实力不济,元青花,永宣青花瓷我收藏不起,这洪武的青花瓷,价格不算高,如果价格合适的话,我还是有机会尝试一下的。要不然,以后走出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收藏的。”

    柳玉晴莞尔一笑“也是这么回事,不能忘了我们做收藏的真意。那我们等下得和徐叔叔商量一下,我看那杨老板对这件东西,也相当有兴趣。”

    “尽量以最低价格拿下来就好,可不能便宜了许老板。”这是周夏的底线。

    柳玉晴说明白了,她也建议,还是由周夏自己提出来比较好。

    徐耀辉那边,如果周夏要收藏的话,他是肯定不会和他抢的,也不会厚着脸皮说合伙收藏之类的。

    许松闵是知道柳玉晴的,相对而言,周夏算是个陌生面孔,不管是杨天虹还是许松闵,都不清楚他的底细,这就大有可为的空间。

    周夏想想也是这么回事,赤膊上阵他也不是没干过。

    就这样办好了!

    两人这边商议已定,那边徐耀辉几个人也是打得火热。

    其实这个时候,徐耀辉已经完全放弃了对这件青花瓷的念想,他做古玩生意,向来是低买高卖的,如果没什么利润的话,再好的东西,也是不会去碰的。除非是他自己真正心动的,想要收藏的东西。

    这会,他也不太想遂了许松闵的愿,和杨天虹来争这样一件瓷器。

    许松闵眼观四路耳听八方,自然也没忘记关照徐耀辉带来的这两年轻人,尤其还有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