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鱼和熊掌 (第3/3页)
亲自题款的。” 朱秀芳就说“那还是不能解释,这幅画的题款和风格不相符合的问题哦。” 周夏就说八大山人的风格转变也不是一朝—夕的事情,总得有些过度的作品,单纯以题款的年代来确定风格,也不见得就十分正确。反正我是觉得,这幅画,应该是他在风格转变的过程中所做的一幅作品。 这样的作品,价值更加珍贵,因为它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八大山人在风格转型的过程,所经历的一些东西。” “讲得好!”朱秀芳和方如建相视一笑,然后高声赞叹道“的确是存在这样的可能的,小雪你说呢!” 方雪点头,表示认可这样的说法,确实有这可能。 但是,她心底也存在一丝侥幸,这也并不能说么,这幅画就真是如此。 “朱教授,你们的意见是?”周夏到底脸皮厚,帮她问了出来。 朱秀芳笑着说“小雪,看来在书画鉴定上面,你还得加倍努力呀!” “我会的。”方雪不由得脸上一红,她偷偷瞄了瞄周夏,看他倒没有什么得意,或者幸灾乐祸的表情,这才让她心底感觉稍微好受些。 “这幅画,我和老方仔细商量过,还找其他的鉴赏家一起鉴定过。对于这题款,以及作画的时间,大家的说法也都不太一致,理由也各不相同。”朱秀芳缓缓道来。 朱秀芳先给他们吃了个定心丸“基本上,大家都一致认定,这幅画应该是真迹。” 然后她又说“但是,这其实也是两个答案,正确的,只能是一个。” 方雪和周夏都把头点得跟拨狼鼓一样,这话并不难理解。 方雪和周夏两人的意见,就代表着两种观念,虽然都认定是八大山人的真迹。但在作画时间上,却又产生了分歧。 周夏认为题款是八大山人杂笔所提,也就意味着,这幅画是作于八大山人五十七八岁的时候,那时候,他使用的驴字款。 像方雪这样,认为是八大山人的真迹,但题款是后面添加上去的。这也就意味着,她们判断,这幅画是八大山人在六十岁以后,作画风格比较成熟之后的作品。 两者看起来相似,但却有着相当大的差别。 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鉴定结果,也不为过。 方雪也就愈发凝神贯注,想要得知朱秀芳他们的鉴定结果如何,她心底还抱着一丝微弱的希望,盼望她支持自己。 但朱秀芳的活,无疑让她有些失落,因为朱秀芳缓缓道“但是,经过我们这些日子仔细琢磨,细细推敲,我和老方认定,这幅画的题款时间,完全是八大山人的亲笔所做。” 朱秀芳既然这么说,自然是有她自己的理由的。 方雪和周夏也就仔细聆听她说话“一则,这驴字款,我们仔细和其他八大山人的驴字款真迹对比过,甚至还用电脑扫描分析过,最终可以确认,两者是完全一致的。同样,几开画里的《花鸟图》,张大千所题写的“驴”字款,和原款对比起来,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在rou眼看来很细微,几不可查,但经过计算机对比分析后,差别就很明显了。这得归功于现在日益进步的高科技技术,除了让造假更为方便快捷外,也能为我们做鉴定,带来很多便利的地方。假如张大千作假的时候,像现在这样的技术帮忙的话,他所做的仿品,对我们来说,更加难以鉴定。” 朱秀芳接着又讲道“另外,从这幅画本身来讲,相当有八大山人的风格特征,那种独特的,别人根本无法临摹的神韵。这幅画整体风格虽然是趋于成熟稳重,圆浑雄厚的。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从落笔轻重,墨沁入纸张的程度,还是能够看出,这其中,还是存在着从刚转柔的过度。这也能说明,这幅画,正是处于八大山人风格转型时候的作品。就像古时候的修士开炉炼丹,并不是一触而就,而是百转千回,最后方能练就仙丹。八大山人题写驴字款,和后面八大山人款的时间相近,那时候,能有这样的作品,并不稀奇。” 方雪这会也就不再坚持她自己的意见,她也在心底承认,是她自己的功夫做得不到家,她这会,也没有条件,将这幅画用电脑扫描分析。她也连忙说道“多谢朱教授的指点,如此一来,这幅画的价值,可就相当高了。” 朱秀芳笑着说“这幅画对我们研究八大山人的作品,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价值什么的,就不需要去多提,反正我们是没打算将它转手给别人。周夏,你在这方面的天赋真的很高,真不考虑专门从事书画方面鉴定?” 周夏连忙回答说“我也只是凭感觉而已,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说道天赋,小雪肯定不会比我差,我觉得,我运气更加好而言。能跟着朱教授你们学点东西,就是我的幸运,我也就满足了。瓷器玉器鉴定那边,我没办法得放手。” 看他坚持己见,朱秀芳轻叹一声,也什么好办法,在她看来,这两方面,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