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戒_第一章饭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饭局 (第1/5页)

    第一章 饭局

    饭局得意,官场方能得意。

    李鸿举刚走出政府办公楼的电梯,就看到一个穿着白色长裤紫色上衣的女人在他办公室前来来回回地走着。

    来人名叫黄燕燕,是卧龙市聋哑儿童学校的校长。见到黄燕燕,李鸿举心里微微动了一下。说句实话,李鸿举有些怕见她。不为别的,就怕这个女人在他面前哭,见着眼泪,李鸿举心里头就发堵,恨不得自己能像魔术师一样,想要什么就变出什么来满足对方的恳求。还有就是他有些怕黄燕燕的眼睛,那双眼睛无疑是漂亮的、妩媚的,关键是里面有一种让人看了心里长草的东西。李鸿举不知道,那双眼睛对别人是不是也这样。

    黄燕燕见到他,眼神顿时一亮,急忙快走两步迎过来“李市长,我一直在等您。”

    “请进吧。”李鸿举推开门,语气中有着一些无可奈何。

    三十多岁的黄燕燕是卧龙市特殊教育的行家,把聋哑儿童学校的教育教学搞得有声有色,独具特色的教学经验曾经在全省进行过推广,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前段时间,因为一次突发的山体滑坡,建在莲花山坡上的聋哑儿童学校被冲毁了。为了这件事,黄燕燕一次次地找到李鸿举,恳请市政府能尽快投入资金重建校园。谈起残疾儿童生活求学的不易,黄燕燕总是激动不已,每每说到动情处都会流下泪来。

    果然,李鸿举刚刚把烟点燃,黄燕燕再次提起了重建聋哑儿童学校“李市长,我来找您还是为了校舍的事!…您得为那些可怜的孩子们想想,他们虽有口不能言,有耳不能听,心里头却是明明亮亮的。看着健全的孩子坐在教室里欢迎喜喜地上课,他们却像找不到家的小猫小狗,那眼神儿…谁看了,心里都不是滋味,我这个当校长的更是自责!”黄燕燕说着,泪水在大眼睛里转来转去,眼见着就要掉下来。

    “我是从教育口出来的,当过老师,做过校长,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李鸿举将刚沏好的一杯茶水放在黄燕燕面前“关于这件事,我已经向赵德海市长作了汇报,只是现在市里的资金紧张,急需要办的大事、难事多如牛毛,你也要理解政府的难处。”

    黄燕燕忙站起身接过茶杯“这些道理,我都明白。我更知道您也有难处!可还得麻烦您再为孩子们说说话,尽早把学校重新建起来。这些孩子们身体有残疾,更需要政府的关怀!”

    李鸿举认真地听着黄燕燕的讲诉,脸色越来越沉。他不是因为黄燕燕的那些话生气,而是为了校舍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懊恼。这已经是黄燕燕第十次越过教育局局长直接来到他的办公室了。从这执著的劲头里,不难看出这位外表柔弱的女校长内心的刚强,也正是这些,感动了李鸿举。他深知,除了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整个社会事业的投入中,文化投入所占份额偏低,也是阻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劝慰黄燕燕“你也别着急…这样,我再找赵市长谈谈这件事,大家共同想想办法!”

    黄燕燕不说话了,扭过脸对着墙角,肩头微微搐动了一下。李鸿举知道她那张楚楚动人的脸蛋又梨花带雨了,他也不好再说什么,从纸巾盒里抽出两张纸巾,走过去,隔着她的肩膀递到她手上。黄燕燕接过纸巾,不知怎么顺势抓住了李鸿举的手。李鸿举一怔,脑子里瞬间一片空白。

    早在师范学院时,李鸿举便有一个习惯:凡是女性来他办公室谈事情,他都要把门打开。今天的门照例也是开着的。就在他与黄燕燕两手相接的一瞬间,一个人冒冒失失地闯进来,不等他看清来人是谁,那人慌忙地退了出去。

    李鸿举抽回自己的手,对着门外喊了一声:“进来。”

    那人重新出现在门口,原来是市旅游局局长王万友。“对不起,李市长,我那什么…太着急了,忘了那什么了…”王万友赔着笑,站在门外点头哈腰。

    “有话进来说。”李鸿举打断王万友的话头,回头对黄燕燕说:“好了,黄校长,不要哭了。校舍的问题你放心,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帮你们解决。”

    “谢谢!”黄燕燕抽噎了一下,擦擦眼泪站起身“对不起,李市长,让您为难了!您忙吧,我回去了。”

    把黄燕燕送出门,李鸿举回身看王万友,后者的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门外的走廊,仿佛黄燕燕还没有消失。

    李鸿举咳嗽一声,说:“什么事,这么着急?”

    王万友转过头来又满脸赔笑道:“啊,那什么,台商已经到三楼会客厅了。您看是不是…现在就过去?”

    李鸿举把吸了一半的香烟按进烟灰缸,整理了一下领带,说:“走吧,管他真的假的虚的实的,谈谈试试吧。”

    2

    自从到市政府工作以来,主持或参与了多少次这一类的会见,李鸿举已经记不清了。

    在招商引资的滚滚洪流中,卧龙市委、市政府的大小官员们全都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个个身上有担子,人人肩上有指标。大家南朝北国剜窟窿掏洞地找门路,撒帖子,召开招商会、洽谈会。还别说,全国各地,有时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或伪投资者们,还真就纷至沓来。每一次会谈,李鸿举都是正襟危坐,面带笑容,彬彬有礼地向来宾们介绍卧龙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然后按部就班地谈一谈关于自己主管的教育卫生旅游等方面情况,最后再回答来宾的一些具体问题。最初参加这种会见,李鸿举有些紧张,生怕自己什么地方说错了,说漏了,影响会见效果。经历的次数多了,就像说评书的一样,成了套路,卧龙市的情况和数字用不着走脑子就可以顺嘴往外淌,再与客商交谈,自然驾轻就熟。但是看着报纸上鼓吹的关于招商引资的那些天文数字,再看看实际取得的成果,李鸿举常常会默默地摇头,在心里苦笑。

    去年,有一位外商要来卧龙投资,叫什么欧·亨利。见面之前,李鸿举先对媒体作了一次动员。说到外商的名字,市报记者小唐忍不住扑哧笑了。李鸿举说你笑什么?小唐说这名字让他想起了美国的一位作家。李鸿举一拍脑门儿说:“我也想起来了,欧·亨利,短篇小说大师嘛!我说这名字咋这么熟呢?…”及至见了面,让李鸿举大跌眼镜的是:这位欧·亨利居然是位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包子有rou不在褶儿上,只谈了两个回合,欧·亨利便表示要投资十个亿将市体育场拆迁到市郊,腾出净地建多功能连锁商厦。原本是李鸿举负责谈的项目,一说十个亿,主持卧龙全面工作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