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序 (第2/2页)
众多邦国多有灾难,谈论典章以匡正谬误,因此作了《刘法》。 文王告诉卿士发布教化与禁戒,因此作了《文开》。 姜太公告戒文王,修养自身,静观天时,利用商人的危难,因此作了《保开》。 文王训戒武王,政繁有害,因此作了《八繁》。 文王在丰邑,命令周公谋画利用商人的危难,因此作了《丰保》。 文王开导后嗣修养身心重视训戒,因此作了《大开》、《小开》两篇。 文王生大病,告诉武王百姓多变的道理,因此作了《文儆》。 文王告诉武王,以君王之德行事,因此作了《文传》。 文王去世之后,武王继位,告诉周公禁止五种招致兵戎的行为,因此作了《柔武》。 武王憎恶商朝,周公为取天下而勤劳,因此作了《大开武》、《小开武》两篇。 武王告诉周公只有仁德才拿它视为宝,因此作了《宝典》。 商朝谋画开始平定周人,周人将组织军队对付它,因此作《丰谋》。 周武王将起兵讨伐商朝,梦中被商人惊醒,因此作了《寤儆》。 周人将伐商,顺应天意革除殷命,重复晓喻武事的意义以训教百姓,因此作了《武顺》、《武穆》两篇。 周武王将在商郊发动大战役,就对众人申明道德,因此作了《和寤》、《武寤》两篇。 武王率领六州的兵车三百五十辆以灭殷朝,因此作了《克殷》。 武王灭掉商朝之后,设置三监以治理商朝的百姓,给他们制定训令和法规,因此作了《大匡》。 …——,因此作了《大聚》。 武王释放箕子之后,使商的百姓臣服于王,因此作了《箕子》。 武王执掌天下,考论德行任用人才,_给以地位官职,因此作了《考德》。 武王命令商王的诸侯安定他们的邦国,申明大义告戒他们,因此作了《商哲》。 武王平定商朝之后,为了定天保、依天室,规划测度伊水与洛水之间,因此作了《度邑》。 武王生大病,…。命周公辅佐太子,告诉他为政的大要,因此作了《五权》。 武王去世以后,成王元年,周公憎恶商纣余孽,训教成王敬顺天命,因此作了《成开》。 周公诛灭三监以后,就遵从武王遗志,在伊、雒间修建都城,因此作了《作雒》。 周公在闳门会见群臣,广求辅佐君主的至理名言,因此作了《皇门》。 周公陈述武王的话又加以自己的话,训戒成王,因此作了《大戒》。 周公确定“三统”的意义,因此作了《周月》。 周公辨明二十四节气的时应以明确自然的季节,因此作了《时训》。 周公首先制定出文王的谥号,使其意义垂传于后世,因此作了《谥法》。 周公将把国政交付成王,在明堂接受诸侯朝见,因此作了《明堂》。 成王亲政以后,借祭献新麦之机告诉群臣以求帮助,因此作了《尝麦》。 周公做了太师,告诉成王行“五则”,因此作了《本典》。 成王向周公询问民事,周公陈述“六徵”让他观察,因此作了《官人》。 周王室安定以后,八方诸侯前来朝会,各以他们的特产前来进献,想把它作为制度流传后世,、因此作了《王会》。 周公已经去世,王制将要衰败;穆王借叔祖祭公谋父有病,请持王位的谋略,因此作了《祭公》。 穆王考虑到保位的艰难,担心把耻辱留给后世,想借古事以自警觉,因此作了《史记》。 王化虽已废驰,天命正当久长,四夷八蛮仍然遵循王政,因此作了《职方》。 芮伯稽考古事而作训戒,把厉王引向善良,以及执政大臣都反省自身,因此作了《芮良夫》。 晋侯崇信武力,侵犯我们周王的疆界,叔向听说王储年幼又真正贤明,能够恢复周王以前的尊位,因此作了《太子晋》。 作王的人用仁德装饰自己,用它来作佩戴,因此作了《王佩》。 夏桀罪恶多,成汤要流放他,取前事以警戒后王,因此作了《殷祝》。 百姓没有君王得不到治理,君王没有百姓不能成为国家,谨慎理政在于细致,因此作了《周祝》。 武事用以平定祸乱,除非有理不能取胜,因此作了《武纪》。 养成习惯就视为平常,不能不谨慎,因此作了《铨法》。 涉及车马、服饰的规矩,明确了就不得随便超越,因此作了《器服》。 周人治国的方法,在此就十分完备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