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节隐世后墨再出山 (第4/4页)
” 呼啦一声,墨家的南国弟子两百余人齐齐站起,人人拉下了左臂衣袖。 至此,墨家的分立便是任谁也无法阻挡了。 谁知恰恰又是鲁仲连挺身而出,站在邓陵子面前气昂昂道:“反对秦法,不等于扶持楚国!楚国旧族根基太深,不足为变法表率!”邓陵子打量一番这个伟岸青年,揶揄地笑了:“我晓得,你是要说,齐国有两次变法根基,墨家当扶持齐国为抗秦盟主,是么?” “正是!”鲁仲连昂昂高声。 “后生,再过十年,你要改了主意,还可以来找我。”邓陵子轻蔑地一笑拂袖去了。 光阴荏苒,齐湣王即位秉政,鲁仲连的拳拳报国之心竟一天天地冷了下去。 终于,鲁仲连开始回味苏秦对屈原春申君的期望,开始回味邓陵子对楚国的激赏,也开始寻觅真正将变法当作生命的强毅人物。几年下来,鲁仲连终于认定:山东六国之中,此等人物只有一个,那便是屈原!屈原虽然被放逐南楚,但他的威望却在楚国与日俱长,只要扶持屈原上台,楚国便可撑持天下与秦国分庭抗礼。鲁仲连与春申君谋划了一个扶持屈原的周密方略,只是需要一股特殊力量来完成。 鲁仲连便想到了墨家,想到了当初力主扶持楚国的墨家大师邓陵子。邓陵子创立了南墨,若有他援手,此事便大有成算。然则,鲁仲连一直都不明白:邓陵子南下十余年,为何扶持楚国变法的大事却始终是泥牛入海? “禹陵茶天下独有,鲁仲连品尝得出?”一个苍老舒缓的声音便从身后飘来。 鲁仲连蓦然回首,却见一个清越矍铄的白发老人正站在廊柱之下,顿时恍然,连忙庄敬地深深一躬:“在下鲁仲连,拜见南墨巨子。”老人笑着一伸手:“无须客套,仲连坐了说话。”鲁仲连一拱手:“谢坐。”便坐在了石案右手的石墩上。老人却只走进廊柱下,便悠然踱着步子道:“月前,老夫接到禽滑子的飞鸽信,不想你却是随后便到。如此急迫,却有何大事要南墨襄助?” 倏忽之间,鲁仲连竟是一个激灵!这个当年以凌厉激越著称的墨家大师,眼下竟是一副出世风骨,鱼龙变化,却是令人实在难解。心念闪动,鲁仲连却仍是肃然拱手道:“启禀巨子:仲连与春申君谋划得一个方略,要扶持屈原重新出山,刷新楚国,领袖天下!” “难得也。”老人没有丝毫的惊讶,捋着长长的白须悠然笑道:“十余年之后,千里驹还是跑回来了。不错。老夫没有看错齐国了?” “当年不闻道,原是仲连偏狭。”鲁仲连却是坦然“今日方悟,仲连愿追随大师,共同扶持楚国,为天下一张非秦大道。” 老人默然良久,却是摇头叹息:“刻舟求剑,晚矣哉!” “大师此言,仲连却是不明。” 老人沉重地叹息了一声:“楚王昏庸颟顸,屈原心志已失。今日楚国,已成流水之舟,老夫纵有当年刻痕,然沉舟侧畔,如之奈何?” “大师差矣!”鲁仲连心中一沉,不禁便有些急迫“屈原虽久经沧桑,多有悲怆激愤,然却雄心未改,今秋还上书楚王,力主变法!若屈原秉政,春申君辅之,若楚王昏庸,何不能另立新王?还有…”鲁仲连骤然压低了声音“以屈原当年暗杀张仪、断然与秦国开战之胆略,安知他不会取而代之?” 老人轻轻地摇摇头笑了,似轻蔑又私嘲笑:“鲁仲连啊,你可曾读过屈原的《怀沙》篇?”见鲁仲连摇头,老人便是轻声吟哦:“伯乐既殁兮,骥将安程兮?人生禀命兮,各有所错兮。知死不可让兮,愿勿爱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兮!”吟哦得罢,竟是喟然一叹“如此灰冷颓丧,谈何雄心未改了?”鲁仲连一阵愣怔,沉吟道:“赋诗作词,原是伤怀者多,大师似乎太得当真了。”老人大是摇头:“言为心声。老夫虽与屈原只一次谋面,然自信看得不差,此人诗情有余,韧长却是不足。总归一句:屈原者,奉王命变法可也,要抗命变法甚或取而代之,便是异想天开了。” 鲁仲连默然良久,站起身一拱手:“大师如此说法,后学不敢苟同,告辞。” “且慢。”老人一招手“老夫并没说不帮你啊?” “大师不出山,却是如何帮法?” “仲连少安毋躁。”老人笑了“南墨不同总院,弟子大体都在三楚之地散居。老夫派一名得力弟子随你下山,南墨力量便交你调遣,如何?” 鲁仲连大是惊讶,实在不解这老人心思。就实在说,如此做法鲁仲连是十分满意的,甚至比邓陵子本人出山更满意。若是老人出山,行动未必亲临,却还要事事商讨,他要不赞同,你便寸步难行。南墨弟子交鲁仲连调遣,便没有了诸般掣肘,可放手实施谋划,自然便是上上之策。可是,老人何以如此放心自己呢?要知道,墨家历来是行不越矩的,将大批弟子交到一个院外士子手里,当真是非同寻常。心念及此,鲁仲连不禁沉吟:“大师究竟何意?不怕鲁仲连失手么?” “老夫不愿出山,却不想屈了你等心志。”老人便是一叹“仲连啊,你但能证明老夫错料屈原,便是天下大幸了。老夫生平无憾,只是太想犯这个错了。” “大师…”刹那之间,鲁仲连竟是犹豫了。 老人却已经转过身去,啪啪啪拍了三掌,一道白影便倏忽飞到了亭外,竟是方才的少女。老人正色吩咐道:“小越女,你持我令箭随鲁仲连下山,南墨三楚弟子尽听鲁仲连调遣。”少女道:“请老师示下,南院事务交付何人?”老人道:“你不管了,我自安排便了。记得多报消息。”少女兴奋地挺胸拱手:“是!弟子明白!”老人转身又对鲁仲连道“你便带她去吧。”鲁仲连却大是沉吟:“大师,她,太小了。”老人目光一闪:“太小?只怕你这千里驹走眼呢。去吧,诸事毋忧了。”说罢竟是飘然去了。 “我叫越燕。”少女咯咯笑了“笨!还愣怔?走啊!”鲁仲连无可奈何地笑了笑,大手一挥,便径自大步向院外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