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抗日梦——特战铁血_第三十一章美国消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美国消息 (第1/3页)

    第三十一章 美国消息

    似乎整个北平府在瞬间得到了消息,全城几乎同时发的警笛声。

    杨抬手几枪,将追过来的鬼子打死!

    胡同口飞速地开进来一辆铁皮囚车,后车门一开,杨将食盒子扔了上去,飞身跳了进去。刚刚关上门,从院子里的房顶上就扫过来一梭子机枪子弹!哒哒哒,将铁皮打得叮当乱响。

    “老爷,杨队长成功了!您还是带着弟兄们都撤吧,这里就交给我和敢死队的弟兄们了!”白生说完,将手里的机枪拎了拎“弟兄们是不会让鬼子认出来的!”

    “阿生,你要当心啊!一定要拖住鬼子,尽量争取时间,让杨队长他们能够撤出北平!”

    “是!老爷!”白生说完,像杨一样给白重天敬了个礼。转身走了。

    白重天举起苍老的手,对着离开的白生众弟兄慢慢的还礼。

    他身后的人也都开始慢慢地举起手,军礼是对抗日英雄们最大的尊敬!

    杨他们赶到城墙边上的时候,城上的人已经将绳子束好,众人接过绳索,开始下坠。城下传来鬼子的吆喝声,以及机枪的轻叫声。杨他们快速地下了城,过了护城河,上了白茫茫的雪地。

    天地之间,茫茫大雪似乎有开始了。猛然在前面浓雪之中,淡淡地晃动着一队持枪人地身影。并传来一声断喝:“什么人?口令!”

    杨没有想到北平的日军竟然做了如此充分发生枪杀朱大仁的事件,整个北平范围内的日军都会立刻接到消息,进行封锁抓捕。

    身后的南为仁抬手要开枪,杨悄悄撞了一下他,口里说:“自己人,太君!”往前走去。

    没有想到的是对方竟然呵呵呵笑了起来,一个熟悉地声音传来:“杨队?是你们哪!”

    竟然是李保国带人过来了!这家伙。竟然游荡到北平的城下来!还大模大样地喝问口令!

    杨走到李保国他们跟前,才发现地上雪地里躺着十几个鬼子士兵,看来是遭到了李保国他们地暗算了。李保国裹了裹身上的鬼子棉大衣“队长,这什么时候才会暖冬啊?冻死我了!”

    暖冬?呵呵,抗战时候。竟然怀念起暖冬来了!

    “走!你们怎么来的?接应部队过来了么?”杨轻轻地打了他一拳,扭回头看远处的北平城墙。

    城头上枪声已经渐渐地稀疏下去,看来抵抗的人大概都已经牺牲了。鬼子们在城头上可以看到这里的人影子,应该过不了多久就追出来了吧?

    “我们地车子在那里,走!”李保国说完,人向前走去,果然,前面拐弯的地方,徐德一下子从雪地里站了起来,惊叫道:“李队。这么快?哦,杨队回来了!太好了!”

    杨他们坐上车子的时候。身后传来了鬼子的枪声,和一道道雪亮的灯光。向着这边追来。

    “走了。交给二支了!”李保国笑着,踩动了油门。车子窜了出去。

    回到基地已经是第二天的晚上9点了。二支也传来消息,伏击了鬼子追兵不足一个大队,歼灭鬼子是200,其他的都吓回去了。

    食盒里的朱大仁,早已经醒了,看到已经到了基地,头无力地垂了下来。他倒是光棍。什么都交代了。杨马上命令人抄了那地主的家,悄悄地将地主家清除掉了。

    公祭大会上各界代表。各部队代表,云集基地。杨却没有参加,就在他刚刚出门的时候,慧明小姑娘跑了进来,现在她暂时充任杨地通讯员,一张电报令杨兴奋不已,却也眉头紧缩。

    电报是远在美国的王学华打过来地,详细报告了在美国的情况,最后汇报了他们反复讨论之后,设计地一个调运军火的计划,就是要杨在山东和江苏交界地方寻找一个天然深水区,修建一个简易的港口,准备接应第一批物资。包括坦克,各种火炮,枪支弹药;他们在美国得到了华组织的援助,已经购买了一家军火工厂,长期租用了一个码头,购买了两艘运载船,一艘油轮,雇佣了美军一支海军护航前来运送物资。另外就是修建港口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上路,估计可以在明年的2月份到达上海港,请杨派人前去接应,带队的是黄生手下一个叫柳子的人。

    杨看完这封长长地电报,心潮起伏,没有想到王学华竟然在美国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搞地这么红火,当然雄厚地经济实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华援助,这个太重要了,完全可以以它为借口,向上汇报的了。杨把目光盯在了山东和江苏交界的地方。

    “慧明,你去请李影来。”杨眼睛不离地图,对身边的陈志浩说“政委,待会儿的公祭大会我就不参加了,我要好好静静想想。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我们的粮食已经出现了短缺,再这么下去,这好几万人都得挨饿了。”

    陈志浩也知道杨面临的困境,基地恢复在即,棉衣问题借着去年的余势还能对付,粮食呢?这个可不是小事情,有的部队已经开始节缩粮食开支了。现在又来了王学华的电报,麻烦事一桩接一桩的。陈志浩摇摇头,和廖旭东两人出去了。

    大年初一,杨就下令召集各支队主要干部开会。

    会上,杨通报了目前面临的情况,最后说:“京西大片地区多为山区,地广人稀,百姓穷苦,是很难养活住更多的部队的。就像去年,鬼子打仗,再加上干旱,年成不好,老百姓自己都不好过,谈什么供养部队!我们又不能像鬼子一样去抢粮食。所以我决定,调遣一部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