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第11/11页)
想让笔下的文章跟手上的权力发生过多联系。 因此雷远鸣提出给他出书的时候,他还是这个态度,一口回绝了。雷远鸣早就准备好了理由的,说:“严部长您别看我不通文理,但您的作品读得多了,也懂得了它的价值。特别是您的文章不同于当下文坛一些无病呻吟之作,贴近现实,紧跟时代,既有文采,又有深度,深受读者喜爱。我们临紫市就有好多读者,并不知道您是组织部长,却跟我一样非常喜欢您的文章。我看只要你同意出版,印过十来万册没问题。” 雷远鸣此言一出,严部长呆望着他,惊得半天也说不出话来。雷远鸣被严部长望得有些不自在了,低着头说:“严部长,您别以为我在说外行话,我已经做了详细的书刊市场调查,我掌握的信息可是千真万确的。”严部长说:“我知道我的底细,我又不是余秋雨贾平凹,我这个名字不可能像您说的那么值钱。”雷远鸣急得什么似的,说:“您不是名字那么值钱,您是作品值钱。” 严部长还是不同意他的意见。雷远鸣恳求道:“严部长,就算是我的请求吧。您从百忙中抽点时间,整理一下书稿,我去联系出版社。如果出版社觉得您的书有市场,愿意跟您签合同,并预付定金给您,您再把书稿交给人家,怎么样?” 严部长的口气终于松动了许多,说:“文章都是发表过的,只要理一下先后秩序就行了。只是我没法相信您说的会是事实。”雷远鸣说:“您相不相信我都无关紧要,您相信人家出版社得了,让出版社来定夺吧。” 接着雷远鸣就到外省找了一家教育出版社,那家出版社的副总是雷远鸣当兵时的战友。雷远鸣跟那战友算了一笔帐,给严部长出一部10来个印张约300个页码的散文集子,按每本标价20元cao作,印数10万册,总价200万元,出版社按70%也就是140万元回收书款,而付给作者10%计14万元的版税。雷远鸣对那战友说:“这当然是在我的书款到了你的帐户上之后的事,你只先把订单印好给我就是。” 那位战友匡算了一下,140万元的书款,除去印刷费和作者版税两项,出版社可净赚50来万元。不用前期投资,不担任何风险,不费吹灰之力便有这么大的赚头,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便一口应承下来,并根据严部长第一部作品《春叶集》的书名,初定这本书为《秋水集》。 回到临紫后,雷远鸣就带上他的心腹市财政局长先跑省城后上北京,打通各个关节,通过财政这条线给临紫要回200万元的转移支付款。与此同时,外省那家教育出版社也寄来了《秋水集》的征订单。雷远鸣于是和市财政局长把8县两区的县区长叫到紫江宾馆,开了一个小会,给他们安排了征订《秋水集》的具体任务。这些县区长几乎都是通过雷远鸣这个党群副书记提拔上去的,雷远鸣放个屁他们也会品味一番,现在要他们配合一下,自然不在话下。其实这事cao作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市财政将转移支付资金下拨到各县区财政,县区长们回去后,让县区财政局长把款子随同征订单,一起分解到各中小学,学校寄出填好的订单时,把款子也如数汇到出版社。 布置完毕,雷远鸣补充说:“款子我都是多打给你们的,每个县区都有数万元可剩,你们可酌情处理,比如适当地给出了力的教育部门和学校一点意思,也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县区长们见自己不但不掏一分钱,还可赚个小头,同时又为市委党群副书记和省委组织部长做了一件好事,又何乐而不为呢?当即就痛痛快快领了任务回去,具体落实到了学校。 一个月后,总计140万元的书款就陆续汇到了外省那家教育出版社,雷远鸣的战友立即跑到严部长家里,跟他签署了出版合同,给了定金。那10万册书籍也跟着印了出来,直接发送到临紫各县区教育部门。接下来,雷远鸣的战友又把全部稿费汇给严部长。这次出书的全过程也就圆满结束,每一步都cao作得合情合理又合法。 还有同样合情合理又合法的是,第二年雷远鸣就过五关斩六将,做了临紫的市长。据说严部长在省委常委会上力荐雷远鸣时,他什么理由也没说,就说雷远鸣这人一点假也没有,是个敢于说真话,敢于负责任的人,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里太少见了,用这样的人,组织上放得心。 雷远鸣的目的达到了,当然也没忘了曾促成他做上严部长学生的佘祖斌,很快让他做了市文化局副局长。 因此现在雷远鸣决定再找一回佘祖斌,相信他仍会配合自己的。雷远鸣当即给佘祖斌打了电话,同时还通知了孙麻子。 佘祖斌如约赶到雷远鸣说的秘密场所时,孙麻子已经先到了。雷远鸣不绕圈子,开门见山说了自己的意思,给两位下达了硬任务。还对佘祖斌说道:“《双紫偶得》那样的美文你都写得出,这种的材料你肯定更不在话下。”并直言道:“我已到组织部了解过了,文化局长的年龄已经不小,你要有点思想准备哟。” 佘祖斌懂得雷远鸣话里的意思,只是这回的文章多少让他有些为难。不是文章难写,而是让他这支写惯了丽山秀水的笔去写状告人家的材料,他觉得多少有点委屈了这支笔。但笔受点委屈,人却能够从此扬眉吐气,佘祖斌也就不再犹豫,把笔拿到了手上。 佘祖斌也是脑筋转得快,知道雷远鸣是不会欺骗他的。他想,既然头次那篇《双紫偶得》能给他换来副局长的位置,那这篇材料也一定能给自己带来鸿运。是呀,文化局长也的确该退位了,他何德何能要干到退休那一天?七不进,八不留,好多部门的头头五十八没到,就让出位置,乖乖做了调研员。 这个材料很快到了省委领导的办公桌上。这位领导就是严部长。他将材料仔细读了一遍,对雷远鸣说:“材料的文笔不错嘛,写材料的人至少具有省作协会员的水平。”雷远鸣笑道:“这么精彩的素材,没一支好笔怎么反映得出来?”严部长说:“这件事说得有头有尾的,不知你是否有确凿的证据?”雷远鸣说:“有人看见,上个星期紫源酒厂的江永年去橘颂公园转了一趟,几天后高志强和戴看兰也去了那里,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联系。” 严部长沉思片刻,说:“你这仅仅是猜测,还缺乏真凭实据。”雷远鸣说:“我们可以安排人去查一下嘛。”严部长又想了想,说:“这件事我知道就行了。你还得去找一下熊书记,他刚扶正做一把手,又进了省委常委,正想抓两个案子。” 雷远鸣点点头,觉得严部长说的挺有道理。不过熊书记那里他没亲自出面,而是让孙麻子拿着材料,敲开了他的办公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