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墙有眼_中央阿尔卑斯山上的尸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央阿尔卑斯山上的尸体 (第1/6页)

    中央阿尔卑斯山上的尸体

    1

    八月底。

    饭田林业管理局下属长野县西筑摩区的广做国有林管段主任去山里巡视。

    那是在折古木山(海拔2168米)的西麓,中间隔着一条峡谷,同南木曾岳(海拔1676米)遥遥相对。主峰是狗岳,南北走向,构成中央阿尔卑斯山脉的一部分。

    山上是一片原始森林,杂树丛生。如丝柏、花相。点丝柏、串柏、高野罗汉松等等。

    这一带地势西斜,大多是断崖峭壁,断崖上露出特有的古生岩。

    头天夜里下了一场暴风雨,为了查看损失,管段主任便来这里巡视。刮暴风雨时,风速可达二十公里,降雨量为四百二十毫米,然后改向东去。因此,这条山脉的西麓、木曾山一带,全年降雨量较多。

    管段主任向周围扫视了一眼。墓地目光停在一处陡峭的斜坡下面。在森林底下,露出一片花岗岩断层。雪白的岩石上,横着一个黑色的东西。昨夜的雨水把树木淋得湿源源的,水珠一滴一滴往下滴。透过这片苍翠欲滴的绿丛,可以望见这个异常的情景。

    管段主任开始沿着陡坡往下走,背囊随着身子轻轻摆动。脚下很滑,山上的流水在草际渐渐流过。他攀援着树根和灌木,小心翼翼地往下走。

    走下二十几米,方才显得很小的物体,此刻在他的视野中扩大了。突出的岩石,峭拔峻险,接连构成几块狭长的平台。有一个人,摊手摊脚,一动不动地躺在上面,紧贴着石头。

    看到此处,管段主任重又顺着斜坡爬上去。他知道,躺在那里的是一具尸体,倒也不觉得恐怖。他的职业就是在深山密林里巡视。这种事已司空见惯,化成白骨的自杀者,一年里总能遇上二三次。

    他走下山,费了不少工夫才到了有人居住的村落。村子坐落在一千二百米高的山坳里,有二十来户人家。只有一条道通向村里,名叫大平街,连接着木曾谷和伊那谷,位于木曾峰(海拔1400米)东面一公里的地方。

    管段主任对村里人说,国有林里有个遇难者的尸体。他自己要去通知派出所的巡警,请村长挑几个小伙子去抬尸体。说完,他搭上一辆刚从山上开下来的装载丝柏的卡车。

    “老师傅,出什么事了吗?”头上缠着手巾的司机问。身上发出一股汗臭。

    “没什么。山里有个人遇难死了,要去通知一下巡警。”

    管段主任坐在助手席上,嘴上衔着香烟。

    “咂?八成是昨天刮台风,迷了路,从悬崖上掉下来的吧?三四天前报上就预报要刮台风,登什么山!自己找死,真胡来!”

    管段主任听司机这么说,心里寻思,没错。从那姿势来看,正是从悬崖掉下来的。卡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左拐右弯,终于爬于被。中途在一家茶馆饮了一回茶。

    到达三留野镇上时,足足行驶了一个半小时。

    三留野派出所的巡警当即把情况报告给木曾福岛警署,那时已经是下午两点来钟了。

    警署派人到现场验尸,又要耽搁不少时光。那地方实在偏远,太不方便。警车沿着木曾街南下,从妻笼蹒跚地爬上大平街,到达木曾蜂附近的村落时,早已过了四点。山里回落得早,周围已是暮色苍茫了。

    管段主任和四个青年在村里等候警方来人。来的是一名警司、两名巡警和一名警医。由发现人管段主任带路。这里没有像样的道路。因为昨天一场暴雨,没走多久,一行人身上已经半湿了。

    从大平街到尸体横陈的现场,要走一个小时。现场在深山里面,上了年纪的警司气喘吁吁。

    “那就是。”管段主任用手指了指说。

    尸体仍然是原来的姿势躺在那里。一个巡警画着地形示意图。另一个巡警和四个青年沿着陡坡走下去。

    死者是个四十来岁的男子,穿一件暗绿色衬衣,湿衣服紧贴在身上。

    “果然是从崖上掉下来的。”随后下去的警医指着尸体的后脑勺说。后脑勺的皮肤有一处裂开了。

    “先生,没有流血。”一个巡警说。

    “恐怕被雨水冲掉了吧?”

    警医一边说,一边开始验尸。手上的感触冰冷,推测死了三十小时左右,因坠崖而造成死亡事故。悬崖高度约三十米。死者背着一个瘪塌塌的背囊,里面空无一物,打开饭盒依旧空空如也。

    尸体用带来的橡胶雨衣包好,缠上绳子吊到悬崖上去。然后四个青年用竹编的担架,扛在肩上抬下山去。天色漆黑,必须打着手电筒照路。树上蝉鸣哀哀,一个人大声唱起歌来,这一带常有狗熊出没。

    尸体运到福岛警署已是深夜时分。在明亮的电灯光下,警医重新检验尸体。致命伤为后脑勺握在岩石上的裂伤。伤口长约二厘米,深五毫米。脱掉衣服后,肘、背、足部有擦伤,是掉下来的时候,碰在岩石上撞破的。不知为什么,腹部异常凹陷。从衬衣、裤子、鞋子等,找不到任何线索可以证明他的身份。穿的鞋不是爬山月的,是帆布鞋,并且大得不合脚寸。背囊是诸黄色的,又旧又脏,也没有名字。

    肩上沾了许多泥,里面却空无一物。饭盒干净得跟洗过一样,上面也没有任何标记。

    总而言之,这个四十来岁的遇难者是个身份不明的人。

    “喂!”这时过来看验尸的巡警长轻叫了一声“这个人好像是通令上找的那个人嘛。”

    上了年纪的警司问:“是谁?”

    “东京电视厅转发的一个下落不明的人,好像是什么律师。”

    警司便叫他把那份文件拿来。

    “果然很像。”

    警司按照通令上写的相貌特征和身高同尸体进行比较。

    “八成就是他。先通知东京龙。”警和呼啦同警视厅电话联系。

    专案组接到报告是在晚上八点钟,当即通知徽沼律师家属。律师的弟弟答应前去认尸。因时间不上不下,决定次日晨乘早车前身。这时专案组还半信半疑。

    “跑到木曾山里,坠崖摔死,未免太离奇了。会不会是另一个人?”侦查主任狐疑地歪着头说。

    然而,主任对这情况很重视,如果确是律师本人,这将是破案的重大关键,所以便派了副手并手警司和一名刑警同炎。

    连同体师弟弟在内,一行三人第二天清晨,在新宿火车站来八点十分的快车出发。到达盐员为下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