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西部人节选 (第8/14页)
注意点!” 袁丽云吐吐舌头不吭声了。 解放军战士坐在沙漠上,也是起伏整齐的方队。 他们认真地听着。 东北8000汉子鼓掌的场面。 上海两万女工,花枝招展。 熊熊燃烧的大火。 羊rou在大锅里滚动着。 香味四溢,人们抽动着鼻翼,有人还流下了口水。 后勤服务人员:洗莱的、切莱的、准备碗筷的、拾大饼的、倒水的、尝汤的、洗羊下水的、烧羊头的… 忙忙碌碌,紧张有序。 会场一角村里的社火队、高桡队,军人秧歌队、文艺队,还有穿着民族服装的藏族男女。 他们在收拾着行头,听着大喇叭。 主席台上,于振中作为冶炼厂代表,正在发言。 掌声。 会场一角苏联专家组50余位专家席沙而坐。 库尔茨抻出大姆指:“中国,哈拉秀!” 罗吉诺夫:“今晚的晚会,哈拉秀!” “哈拉秀!” “哈拉秀!”… 马明义:“大会第八项!大块吃rou!” 惊呼声,掌声。 马明义:“为了招待远方来的朋友们,我们特别为大家现宰现做了西北的特色菜——手抓羊rou。” 惊呼声,掌声。 马明义:“大家不要乱,按顺序来,先有上海来的女同胞,再有东北来的男同胞。请大家排好队。…苏联专家组成员原地等候,我们的工作人员会为你们送过来的。” 在藏族姑娘卓玛吉的《敬酒歌》歌声中: 女工们排着长队从一排大锅旁走过,人人手里便端上了有一大块羊rou的碗。 工作人员:“请大家吃完rou后仍按顺序来喝羊汤…” 上海姑娘们大口吃rou。 吕扬:“真香啊!”“香,上海没有这么好吃的rou。” “乖乖,这大西北是来对了,否则,那里去吃这么好的东西。” … 她们中吃完rou的又排着队到另一边把碗递给了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麻利地把羊汤和大饼舀进了碗里,又把碗送到姑娘们的手里。 会场一角:苏联专家们大口吃着rou。 苏联专家甲:“哈拉秀!” 苏联专家乙伸出了大姆指,表示赞同。 苏联专家丙也点头。 库尔茨:“哈拉秀!” 东北人在大口吃rou。 袁丽云:“大姐,真好吃。” 王叶华:“那我给你分点?” 袁丽云:“我比你多。” 男工人:“好吃,那就多整点。” … 《敬酒歌》还在继续,整个大沙漠沸腾了。 工作人员又分烤羊rou。 又是一阵啧啧赞叹声。 又是一阵大吃大嚼。 上海姑娘们: 吕扬:“吃饱了,吃好了。” “真怪,我竟然吃了这么多。” “我也是。” … 东北工人们: “吃饱喝足了!” “今天整的太多了。” “你整了多少?” “一碗手抓,两碗羊汤,还有半碗烤羊rou。” 苏联专家组: “中国羊,哈拉秀!” “中国,哈拉秀!” … 孙佩其、马明义、于振中等端着酒碗出现在了主席台上。 马明义:“请大家举杯!” 东北小伙端着酒碗站了起来。 上海姑娘们端着酒碗站了起来。 苏联人也端着酒碗站了起来。 全场人都站了起来。 孙佩其:“毛主席说‘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提议,为我们共同的革命目标,为新川峡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的大发展,干杯!” “干杯!” “干杯!” “干杯!” “…”… “干杯”声惊天动地。 全场人几乎同时喝完了酒。 马明义:“大会第十项文艺晚会开始!” 农民社火队进场了。 解放军文艺队、秧歌队进场了。 在掌声中,以上三队同场表演结束。 藏族马队进场了。 在掌声中,马队表演结束。 “花儿”歌王上台了。 “汤县有个钟鼓楼,半载子在天里头。 阿哥是我的护心油,千思万想着实难丢…” 热烈的掌声。 “花儿”歌王继续演唱: “新川峡里的甜水泉, 担儿担, 榆木的那个勺勺儿把水舀干; 要想和阿哥的婚姻散, 除非是, 三九天, 明冰上长出个马莲…” 马明义:“有请‘英雄第一师’师长、新川峡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指挥孙佩其先生和苏联专家组组长库尔茨先生给大家献上一首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有请两位!” 掌声,热烈的掌声。 孙佩其、库尔茨登台分别用汉、俄语言歌唱。 库尔茨:“深夜花园里, 四处静悄悄…” 掌声。 孙佩其:“小河静静流, 微微泛波狼…” 热烈的掌声。 “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孙佩其、库尔茨又合唱了苏联歌曲:《红霉花儿开》。 又是一片“再来一个!” 孙佩其、库尔茨又合唱了苏联歌曲《三套车》。 东北人表演二人传。 热烈的掌声。 上海姑娘表演节目。 吕扬领唱,姑娘们配合。 热烈的掌声。 汉族锣鼓舞。 热烈的掌声。 藏族歌舞。 卓玛吉领舞,众藏族姑娘配合。 热烈的掌声。 敦煌舞。 热烈的掌声。 马明义:“晚会进行第六项,找朋友!希望我们都能找到好朋友!” 于振中振臂一呼:“同志们!我们生产要打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