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俏红娘_第六十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第3/3页)

燕王府捣鼓出的新玩意?”

    紫萱牵唇一笑,看来淸蝶虽然只在燕王府小住了一段时间“发明家”的名号却是不小,敛眸回道:“是臣妾偶然发现在质地通透的稀有矿石后面镀银会起到很好的反射效果,命人做了献给皇上的。”

    朱允文以含义复杂的目光盯了紫萱数十秒,摇头轻叹道:“你在宫中这些年,什么样的稀有矿石没见过?也没见捣鼓出什么影像清晰的镜面出来,倒是朕将你养成了笼子里的金丝雀!”

    紫萱听的微微一愣,扭头瞥向朱棣,见朱棣眼角浮现几丝得意的表情,又想到林来之前说过的“向皇上挑衅”之类的玩笑话,照比朱棣一副心计得逞的表情,便跟着会意一笑,并未放在心上。

    都不说话,气氛一下子沉默下来,过了一会儿还是朱允文挑起话题道:“为何突然想到送朕一面镜子呢?”

    看似随意的问话听的紫萱心下一颤,看吧,这就是皇室斗争,把一个原本处在活泼单纯年龄段的小孩子生生逼成了凡事都要翻来覆去地想一想,深究行为人到底是何居心的宫斗高手。好歹也与他相处了几年,紫萱对朱允文就算没有爱情也总有些亲情存在,一想到当初心地单纯的小正太已经不复存在,被时光遗忘的只有早已学会落井下石,城府颇深的朱允文,一时不免有些感伤。

    朱棣也不满意被朱允文推敲用心,那是一面非常珍贵的镜子,可以说在这时代是绝无仅有的,紫萱将它送给朱允文,无非是想对这些年的相处做一个了断而已,还能在镜面上荼毒暗杀他不成?轻咳两声,蹙眉道:“唐魏征逝后太宗李世民曾发出感叹,以人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萱儿亲制铜镜献给皇上,便希望皇上以人为镜,以史为镜,学父皇做一代爱民如子的明君。”

    朱允文听后微愣,随即笑道:“倒是费了四叔一番苦心!皇爷爷离开紫禁城之前曾将我召到御书房训话,说做皇帝要做到六分薄凉三分淡泊,最后一分自然要留给善待众生的佛心,我想所谓的佛心,便和四叔说的爱民如子是一个意思,唐朝之所以能出现空前盛世的场面,出太宗李世民除了关于铜镜的感叹之外最有名的便是魏征所讲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今日承蒙四叔不吝赐教,允文自当努力做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紫萱一旁听着,欣慰地点了点头,却听朱允文话锋一转,冷笑道:“允文还有一事请教四叔。”

    “谈不上请教,皇上请讲。”朱棣微微颔首,不卑不亢地回道。

    朱允文双眸闪着寒光,意味深长地思考道:“民反,朕当设法安抚之,安抚不得便设法镇压之,若朕的至亲怀有异心,朕当如何处置?”

    啧啧,终于进入正题了,紫萱一旁将心揪成一团,狠狠地为朱棣捏了一把汗,谁知朱棣只略作思考之后便不疾不徐地回道:“所谓官逼民反,这话对皇上的至亲也是适用的,换句话说,至亲是否怀有异心,有一大半的决定权握在皇上手中。”

    嗯嗯,说得好,紫萱从旁默默点头,恨不得补上一句“说的太对了,有房有车有女人,脑残才放着安安稳稳的日子不过,一心想着造反嘛”!

    朱允文若有所思地想了想,饶有兴致地点头道:“四叔果然深明大义,说的很好。皇爷爷离开紫禁城之前也是如此叮嘱允文的,以德服人,朕还是有这个信心的。”——

    鸿门宴的结果是紫萱被留在宫中学习见鬼的礼仪,朱棣一个人回去。

    偌大的宫殿只剩下朱允文一人,想着朱棣故意在他面前牵起紫萱时的得意表情,想着紫萱站在朱棣身旁时的幸福表情,那些发自内心的,或许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样的幸福会很可能因为他执意选择了皇位而终其一生无法探得,孤家寡人,悲哀不过如此。

    曾经的自己以为只要登上皇位,握天下于鼓掌之中才是最大的幸福,然而只要想一想登基时候文武百官千篇一律的表情下面藏着目的各异的心,一想到齐泰和黄子澄对于先铲除燕王还是先铲除其他各王的激烈讨论,想着各大势力对自己身下的龙椅虎视眈眈,烦不胜烦。

    从某种意义上说,紫萱和朱棣的这一次面圣小小地改变了朱允文的价值观,让他变得不再那么偏执,不再视骨rou至亲的各位王爷为不共戴天的仇人。

    “以德服人,朕还是有这个信心的。”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自己的表情一定特别淡定,看紫萱和朱棣的表情似乎也相信了,他们一定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心虚。

    一定不知道自己在登基典礼上战战兢兢,不知道自己在应该独当一面的时候却时刻想着如果这件事情放在朱棣身上朱棣会怎么做,不知道自己对于这个四皇叔,一直是存着四分佩服五分羡慕,剩下一分令人捉摸不透的敬畏的。

    所以在朱棣提出“至亲是否怀有异心,有一大半的决定权握在皇上手中”的时候,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做出了那样的回应,如果说紫萱的离开是他过去的价值取向当中犯下的一个不可挽回的错误,那么相对来说,他更不想在成功得到紫萱的朱棣面前表现有任何心虚。

    “以德服人,以德服人…”

    或许朱棣自己也没能体会这四个字的重大含义,事实上这四个字结结实实地挽救了他和紫萱的两条小命。

    建文帝登基元年,燕王第一次前来朝拜,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行皇道入,登陛不拜,朱棣的无礼举动引起了群臣的愤怒,户部侍郎卓敬多次上奏,要求就地解决朱棣,出乎众人意料,朱允文竟然以燕王是自己的至亲为由拒绝了这一在他们立场上绝对正确的提议。大叫大跳,列举杨坚、杨广的例子,父子之间尚且自相残杀,难道你和朱棣的感情深过父子嘛?!

    即便如此,朱允文仍然拒绝了他的提议,朱棣就这样在京城逛了一圈,风风光光的回了北平。而针对该从哪个王爷下手的问题引经据典地争论不休的齐泰和黄子澄,竟然结结实实当了一回看客,这事儿传到紫萱那里,一边为朱棣当日不经意间所表现出的“嚣张”行为感到后怕,另一方面对朱允文身边人的实力也有了浅显的了解,平日在地图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所谓谋略家,不过尔尔。

    唯有朱允文置身群臣争论之外,兀自分析着执行“以德服人”这四字标准的成本和收益,或许这个算不上大费周章地得到皇位的年轻皇帝潜意识当中存在着一些不为外人道的不甘,面对成功将紫萱从他身边夺走的朱棣,就因为一次嚣张的行为便将他就地解决,似乎太便宜他了。

    那么四叔,等我解决了其他各王,再腾出时间来好好赔你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