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秋古都 (第3/5页)
千重子点点头。 “好吧。不过,这样的图案和她的生活环境是不是有点不协调啊?” “这就要看秀男先生的手艺了… “她会终生都珍惜的。她叫苗子,虽不是有山林产业人家的孩子,但她非常能干,比我这样的人结实,坚强…” 秀男依旧感到疑惑,但还是说: “既然是小姐吩咐,我一定精心地把它织出来。” “我再说一遍,这位姑娘叫苗子。” “知道了。可是,她为什么长得这样像千重子小姐呢?” “我们是姐妹嘛。” “虽说是姐妹,可是…” 千重子还是没有向秀男坦白她们是一对孪生姐妹。 那天晚上,姑娘们多半是穿夏节①便装,所以秀男在灯光下,误把苗于认作千重子。然而,这不见得就是秀男眼花的缘故吧。 那雅致的格子门外还有一层格子门,那里也摆上了折叠椅,而且铺面很深。这种格局,在今天看来,也许是旧时遗留下来的痕迹。秀男觉得疑惑的是:一个富有京都风采、堂堂和服批发商的女儿,同那个在北山杉村圆木厂当雇工的姑娘怎么会是姐妹呢?可是,这样的问题,秀男是不应该刨根问底的。 “腰带织好以后送到这儿来行吗?”秀男说。 “这…”千重子想了想,然后说“请直接送到苗子那儿去可以吗?” ①夏节,日本民间迷信。在夏季,人们为了祈求丰收、免病除灾而举行祭祀称为夏节。 “当然可以。” “那末就请这样办吧。”她满心诚意拜托了秀男“只是路远些…” “哦,也不算太远。” “苗子该不知道有多高兴啊!”“她会接受吗?” 苗子会感到莫名其妙的吧?秀男怀疑是理所当然的。 “由我来向苗子好好说明就是。” “是吗,那就…一定送去。她家在什么地方呢?” 千重子也不晓得,所以她说:“苗子她家吗?” “嗯。”“我打电话或者写信告诉你。” “是吗?”秀男说“与其为另一位千重子小姐织。不如单为小姐你织了。我一定精心织好,亲自送去。” “谢谢。”千重子低头施礼“拜托你啦,,你觉得奇怪吗?” “秀男先生,这腰带不是织给我,是织给苗子小姐的。” “嗯,明白了。” 不大一会儿,秀男就走出店铺,他总觉得这还是个谜。但他毕竟开始动脑子考虑腰带的构图。设计赤松山和杉树山图案,非要有相当的气魄不可。不然,作为千重子的腰带,恐伯太朴素了。在秀男来说,他认为这是千重子的腰带。不,如果是叫苗子那位姑娘的,就得设计与她劳动生活相近的图案,正如他曾向千重子说过的那样。 秀男曾在四条街大桥上见过不知是“千重子化身的苗子”还是“苗子化身的千重子”因此,他想到四条街大桥走走,于是就朝那边走去。但是,烈日当头,十分炎热。他凭倚在桥栏杆上,闭上眼睛,想倾听那几乎听不见的潺潺流水声,而不是人潮或电车的轰鸣。 今年千重子没去看“大字”①簧火。母亲阿繁倒少有地跟着父亲去了。千重子留下来看家。 父亲他们和附近相好的批发商把木屋町二条下茶馆的房间,包租了下来。 八月十六日的“大字”就是送神的簧火。传说从前有这样的风俗:夜里将火把抛上空中,以送别到空中游荡的鬼魂回阴府,后来由此而演变成在山上焚火。 东山如意岳的“大字”虽是正统,其实是在五座山上焚的火。 除了如意岳大字外,还有金阁寺附近大北山的“左大字”、松崎山的“妙法”、西贺茂明见山的“船形”、上嵯峨山的“牌坊形”这五座山相继焚起火来。在约莫四十分钟的焚火时间里,市内的霓虹灯、广告灯都一齐熄灭。 千重子看见火光映照的山色和夜空,不由得感受到这是初秋的景象。 立秋前夕,比“大字”早半个月,下野神社还举行了越夏祭神。 千重子经常邀请几位朋友登上加茂川的堤岸,去欣赏“左大字”等。 “大字”这种仪式,干重子从小就看惯了。然而“今年的‘大字’又…”这种感情,随着年华的增长自然而然地涌上了她的心头。 千重子出了店门,和街坊的孩子们围着折叠椅嬉戏耍闹。 ①大字,每年八月十六晚在京都如意岳上燃点的“大”字形簧火。 小孩子们对“大字”之类似乎不太在意,倒是对焰火更感兴趣。 但是,今年夏天的盂兰盆节,给千重子增添了新的哀伤。因为她在祇园节上遇见了苗子,从苗子那里听说亲生父母早已与世长辞。 “对,明天就去见苗子。”千重子想道“也要把秀男织腰带的事好好告诉她…” 第二天下午,干重子穿着平淡无奇的装束出门去了…千重子还不曾在白天里见过苗子。 千重子在菩提瀑布站下了车。 北山村可能已是繁忙的季节。在那里,男人们正在剥着杉围木的皮。杉树皮堆积如山,围成的圈子越来越大。 千重子有点踌躇,刚迈几步,苗子一溜烟似的跑了过来。 “小姐,欢迎你呀。实在是,实在是好…”千重子瞅着苗子这副劳动时的模样。 “干完活儿了吗?” “嗯,今天我已经请了假,因为看见千重子小姐…”苗子喘吁吁地说“咱们就在杉山里谈吧。那里谁都不会看见的。” 说着她拽住千重子的衣袖走了。 苗子急忙把围裙解下来,铺在地上。丹波棉布围裙很宽,直绕到她背后,因此足够她们两个人并排坐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