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4章无聊的天命子 (第1/3页)
134章 无聊的日子 多时候,我们都会说光阴似箭,时间过得飞快;然个年代的部分人来说,时间似乎就像是一只拖着犁费力的犁地的老黄牛,吃力的往前慢慢的爬…不论在感觉上时间过的是快还是慢,光阴终究是在或快或慢的流逝着,而且过去之后,便不会再回来。 也许我说的这些部分人,应该是指那些知青们,而且仅仅是指那段日子里他们的感慨而已。 在时间慢慢的煎熬当中,他们也在这种似乎越来越没劲的生活当中无聊无趣起来。 开春之后,农田里的活儿开始一天比一天的忙活起来。农民以农为本,在那个时候扎根农村,你还能干什么呢?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便是学着种地吃苦罢了;广阔天地炼红心,也不过是让从小在城里长大娇生惯养的学生娃们,深切的体会到什么叫粒粒皆辛苦而已。 似乎在那个时候,除了傻乎乎的喊革命的口号,在每天晚上聚集到大队部学习思想教育,每天抽出时间来批斗下监督下“四类分子”之外,便就是种地了。农民们没有什么太大的理想,只期望着能够种好地,让地里多产些粮食,多赚些工分儿,头年底能多分到些口粮…仅此而已,他们也想不到去如何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再努点儿力,而且也不敢努点儿力。谁家里偷偷养了几只鸡啊鸭啊的,那都会成了资本主义的小尾巴被坚决打倒消灭呢… 所以人们都把部的精力放在了田里的庄稼上庄稼刚刚种上之后,便像是对待初生的孩子般,细心的呵护着,恨不能精心对待每一颗麦苗看着它一点点儿的长大,直到成熟。 可这种生活对于知青们,却觉得简直是无聊到了极点。他们发现原来种地都是在干一些无用的事儿,无论什么活儿都在反反复复认认真真的几遍几遍或者细致到极点的去做。比如翻地、锄地,活儿干完了就是干完了,干嘛还得去天天一遍遍的去做呢?简直就是在没事儿找事儿干… 事实上就是没事找事儿干然的话地里的活儿做完了再去干啥?去哪儿赚工分儿啊? 于是知青们越发的无聊起来,只偶尔生产对上真正有什么很必要的活儿干的时候,尤其是田里面到处插上了招展的红旗人们起劲儿的吆喝着号子各个生产队比赛般的干活儿时,知青们才能找到点儿激动的感觉,一起热热闹闹的参与进去,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斗。只有在这个时候们才觉得这一天天的日子,不算是虚度光阴。 小麦拔节儿似的飞长时候,知青们无精打采的在麦田里拿着锄头锄着已经根本没有了草的土地。听着其他村民们边干活儿边唠着一些扯过多少遍耳朵都听得磨出了茧的笑话、闲话、故事… 郑国忠和肖跃俩人眼瞅着生产队长村儿吆喝马车往田里拉粪去了。便和旁边地村民们客气地招呼几声。嘻嘻哈哈地笑着往河堤上跑去。村民们和生产队监督员便都会意地和蔼地笑笑。任凭他们俩去偷懒歇着。 刘满坐在阳河河堤南侧地一棵大柳树下里叼着一根儿青青地草_。无聊地瞅着宽阔地阳河河面上缓缓流淌着地河水。地里地活儿对他来说再简单不过了其他人不同。他每天地活儿基本都是直接和队长谈好干多少活儿。十个工分儿干完了就随意歇着。对此。村民们和生产队长绝对没有一个有意见地。用生产队长地话说:有本事你们也每天干那些量地活儿。 郑国忠和肖跃俩人远远地便看见了刘满屯。俩人对视一眼。嘿嘿坏笑着蹑手蹑脚地顺着河堤北面地坡下。往刘满屯那边儿摸去。准备偷袭他。这种游戏似乎对于十**岁地年轻人来说。实在是太过幼稚太过无趣了。可谁让他们整天无聊闲地蛋疼却找不到任何有趣味儿地事儿干呢? 刘满屯地耳朵微微地动了动。便很是无趣地抿着嘴唇儿笑了笑。以他敏锐地听觉。自然知道有人从河堤另一侧在悄悄地向他靠近。不用去看。只是从那微弱地缓缓地脚步声中。他就能确定是郑国忠和肖跃俩人来了。自从年三十儿晚上那次醉酒事件之后。虽然刘满屯又恢复了那种冷淡淡地模样。可郑国忠和肖跃俩人却再也不记恨刘满屯了。他们从内心里接受了刘满屯这样地态度。原因很简单。酒后吐真言。刘满屯那天晚上失声痛哭已经足以让郑国忠和肖跃俩人感动和内疚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啊!看来真地不能责怪刘满屯这样。他也是无奈。也是被命运打击地彻底发怵了啊。 所以很多时候。无论刘满屯对他们如何地冷淡。多么地不愿意搭理他们俩。他们还是会经常凑过去和刘满屯开个玩笑。捶他两拳。挠挠他碰碰他。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无聊啊。渐渐地。去跟刘满屯这个木头般地人逗弄逗弄。似乎成了一种习惯。郑国忠和肖跃俩人只要有机会或者有空闲。便会四处寻找刘满屯。甚至厚着脸皮不管人家乐意不乐意同意不同意。也要跑到刘满屯地家里去。死皮赖脸地蹭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