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元宵灯会遭袭击 (第4/5页)
当然,只要找到证据,侄儿就直接办人了,何必要媚姑cao心呢!” 武则天道:“其实要找证据并不难,你不妨到几个国公家去分别拜访,探探他们的口气,就会有结果了!” “侄儿已经拜访过几个人了,却问不出一点结果!” “你问的方法不对,我教你一套话,你去一试准灵!” 她很机密地告诉了一些话,张昌宗并没有十分相信这些话能生效,但认为也不妨一试。 告辞出来后,他估计了一下情况后,约了秦汉一起,首访吴国公府。 吴国公是开国元勋徐织的封号,徐织名茂公,又名懋功,是太祖李世民的畏友,大国开国过程中,建过绝世功勋,后来曾赐姓为李,到了高宗时,又恢复了本姓,此时已三传至徐敬业承袭爵位。 徐敬业也是累世军功,他以若国公兼长扬州兵马都督,是属于实力派的人物,他本人更是慷慨好交,家中经常宾客盈门,文武两途均有,尤其是对于文名卓盛的一些名士,他更是虚心接纳。 当时盛名的文士如陈炯、卢照城、王勃、骆宾王等四杰,跟他私交极佳,时相来往。 徐敬业在国公中的地位,仅次于翼国公秦氏,但秦家因为仍是老元戎秦叔宝在当家,跟年轻一代的国公们已有隔核,往来并不如他密切了。 每年,他在扬州督军一段时间,在京师述职一段时间,也是个很活跃的人。 武氏临朝,他是继秦府之后,第二个上表拥戴称臣的,正因为他的态度恭顺,所以武则天没有注意到他。 这次武则天授意张昌家去遍访国公时,交代了一番话:“平时那些不太恭顺的国公们你都经过访查了,找不到一丝痕迹,你就该上那些不受人注意的地方去!” 根据这一个灵感,他选择了最没嫌疑的吴国公开始,在门口一通报,徐敬业立刻迎了出来,到了客厅中分宾主坐下后,张昌宗开门见山地道:“国公,今日冒昧造访,是为了元夜时的两个刺客而来!” 徐敬业喔了一声道:“听说刺客是一僧一道,大将军已经抓到了?” 张昌宗道:“若是抓到了,今天就不会麻烦国公了,那两名刺客都是很有名的江湖人,一去全无踪影,所以在下特来麻烦国公一下!” 徐敬业道:“若有小弟可尽力之处,将军尽管吩咐!” “吩咐是不敢当,圣上判断那两名刺客必定藏在那一家大宅第中,要在下逐宅搜查!” “原来大将军是来搜查的!” 张昌宗道:“圣旨尚未下来,在下只是预知将有此事,先来打招呼,也请国公注意一下!” “大将军此话怎讲,本爵不太明白!” “圣上指定了三家大宅第,国公府排在第一!” 徐敬业悻然变色道:“这是什么意思?” “因为国公宅中客最多,而且待那些门客十分优厚,在下知道国公忠心皇室,必不会窝藏凶手,但是恐怕国公的门客中,有人循于江湖义气而私加匿藏…” “在本宅中不会有这种情形!” 张昌宗一笑道:“国公也别太大意了,圣旨也许明日即下,国公还是先清查一下,万一到了明日,被人发现了,岂非太冤枉,圣驾谕命这次搜查,将十分彻底,即使有人化装易容,也不易逃过!” 徐敬业道:“承情,承情,本爵在今天就通知大家一声,要他们充分合作,同时也查问一下,因为本爵对来自湖海的朋友,一向采取放任的态度,让他们自由活动,万一真有人藏匿了,本爵自会找到他们!” 张昌宗忙道:“国公不必采取行动,否则坏了国公好客之名,只要国公悄悄知会他们离开,在下自会找到他们!” 徐敬业道:“好,本爵对将军和秦兄今日惠顾知会,十分感激,明日本爵当寒宅恭候大驾!” 两人告辞出门,秦汉问道:“下一家我们上那儿?” 张昌宗微笑道:“那儿也不去了,就是这一家!” “怎么,刺客当真匿藏在这儿?” “我想差不多,虽不是藏匿在此,但是跟他多半有关系,秦兄可记得那天刺客行凶是什么行藏?” “是个胖大会使飞钹的和尚!” “不错,实际行凶的飞钹禅师,但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个铁板道人,这些天我们四处缉凶,也是追问一个和尚而已,可是徐敬业却说是一僧一道!” “那是张兄自己说有两名凶手!” “我是那么说了,但我从未说另一名凶手是什么,他却立刻知道是一僧一道,可见他大有问题!” 秦汉摇头叹道:“真想不到他会做这种事!” 张昌宗道:“真想一下,他的嫌疑最大,年轻一辈的国公群中,他承爵最早,最有实力,家中养士最多,最不安份,而且为人又最好大喜功,不以祖业为重,常想要地超越先人,圣驾要我特别注意此人,想不到还真找对了,秦兄最好立刻准备一下,擒治凶人,还要素兄大力协助。” 秦汉听张昌宗要他帮忙,不禁眉头微皱道:“张兄,擒治凶徒,小弟责无旁贷,但若是要对付吴国公,小弟的立场就较为为难了,因为小弟与徐敬业是三代交情,再者他在一般的国公群中人缘极佳,小弟若参与其事,恐怕难以获取大家的谅解,小弟以往的努力就白费了,小弟凭家祖的渊源,在国公群中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朝廷而言,多少有点好处的!” 张昌宗笑道:“秦兄误会小弟的意思的,小弟也不要对付吴国公,所以只用话挤他一下,叫他将两名凶徒逐出府外,给他一些警告而已,若是小弟要对付他,应该不声不响,回去派重兵包围吴国公府了,大唐的军力有一半是掌握在国公手中,徐敬业坐镇扬州实力不可轻视,他的富贵得之于唐,忠于李氏也无可厚非,小弟只希望他能知难而退,别再萌异志而已!” 秦汉欣慰地道:“张兄能如此想,小弟就没有什么可为难的了,但有所命,小弟无不尽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