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3章这叫侵略吗 (第1/3页)
第223章 这叫侵略吗 朱隶回来半个多月了,张辅除了在徐皇后的葬礼上远远地见了朱隶一面之外,再没有见过朱隶。 两年前朱隶带着船队出发下西洋时,张辅在边关,没有赶上送朱隶,算起来,张辅也有三、四年没有见到朱隶了,然而知道朱隶回来,张辅却刻意避开了,连用永乐帝带百官去码头迎接朱隶的船队,张辅都找了借口没去。同样找了个借口没去的,还有房宽。 张辅不是不想见朱隶,是害怕见朱隶,他怕朱隶问到朱能,怕自己不忍欺瞒朱隶说出来,更怕朱隶风风雨雨两年终于回来了,听到这一恶讯会伤身体。 然而他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永乐帝一道密旨:京王爷惊悉成国公恶讯,吐血晕倒,着大将军张辅前去京王府探望。 一年前永乐帝派出大军出兵安南,平息战乱,几个月前大军凯旋,张辅不愧为张玉之子,作为征夷大将军,大军的最高指挥官,有胆有识、有勇有谋,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不仅将战端的挑起者胡一元和其子胡澄抓到了京师,而且将安南国划进了大明朝的版图,恢复安南的古名:交阻,设立交趾布政司。 这件事永乐帝同朱隶说起过。只是说得很简略,更没说最初的征夷大将军是朱能。 只是朱隶对永乐帝将安南划成大明朝的一个省很有不同看法,但看到永乐帝似乎根本不想谈这件事情,而且划省之事已经宣布了,遍没在说什么。朱隶没想到永乐帝之所以不想谈安南,是怕说多了牵出朱能。 看到为平定安南将士请功的奏折,朱隶并没有诧异,可是再下细看,朱隶震惊了,奏折上面清清楚楚地幕着,追封朱能为东平王。 大明朝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活着的外姓是不会被封王的。朱隶是唯一的特例,虽然他也姓朱,但他算外姓。 追封,说明朱能死了,东平王,更加肯定了这一点。 徐皇后的离去已经让朱隶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只是为了永乐帝,为了国家社稷,朱隶强打精神料理国事。此刻在毫无心里准备下,突然得知朱能也去世了,朱隶只觉得心口像是被人狠狠地打了一下,一口鲜血骤然喷出,随即晕了过去。 张辅第二天一早就收到了圣旨,却没有立刻去京王府,而是悄悄去了贤国公府,等到燕飞回来,两个人商量了半天,才决定晚上去看朱隶。 听到下人通报,朱隶站在书房门口等着张辅。 虽然在燕飞的强迫下睡了一天,朱隶的精神仍然不好,脸色灰暗,目光中泛着疲倦,唯有身体仍然站得笔直。 “四哥。”张辅走近。轻声叫道。 朱隶没吭声,看着张辅的眼睛却红了。靖难三年生死与共的情形又出现在眼前。 “四哥,你瘦多了张辅走上前,握着朱隶的手,声音同样哽咽。 朱隶丹另一只手拍拍张辅的肩膀,拉着他一起进了书房。 “房统领前两天有急事出京小托我转告你,回来后再来看你张辅避开朱隶的目光,低声说道。 朱隶淡淡的一笑:“回来没看到你们,以为你们都在边关呢,原来你们都在京师朱隶说完这句话,端着茶杯的手不自觉的一震。杯盖和杯沿相碰,发出“丁”的一声。在京师的只有张辅和房宽,朱能回不来了。 “四哥对不起,是我没照顾好朱将军叮”的一声非常的刺耳,让张辅涌起深深的自责。 “怎么能怪你朱隶望着张辅微笑着,笑容却很苦涩。 “你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四哥还没恭喜你。”感觉到气氛太压抑了,朱隶转换了话题“说说看,想让四哥奖励你什么?。 张辅笑了:“四耸,你还当我是小孩子 朱隶诧然地看了一眼张辅,随后也笑了:“是啊,你都封国公了。”朱隶说着话站了起来,接着往茶杯里蓄水的机会,轻轻地叹了口气,张辅的封赏排在朱能的后面,当时朱隶曾扫了一眼,但注意力都在有关朱能的那几行字上,并没有注意到封张辅什么国公。他宁愿没有看到朱能封王,听着朱能扯着嗓子在人群中大喊:老四,你饥。活着回来了!送朱隶的走的时候,朱能说过等朱隶回来的时候,就算抗旨,他也会去码头接。 回来的那天没有看到朱能,朱隶并没有在意,他知道朱能为了接他不在乎抗旨,但永乐帝也有本事让朱能乖乖呆着。虽然朱隶非常希望朱能那天能抗旨去码头接他。望着朱隶站在书案旁落实的背影,张辅知道朱隶仍陷在对朱能深深的回忆中,按照同燕飞商量好的计策,张辅开始缓缓地讲述此番出兵安南的前因后果,只有用另一件让朱隶感兴趣的事情吸引朱隶,才能把朱隶从沉痛的思念中拉出来。 “四哥,你还记得三年前,那个叫裴伯者的第一次参拜圣上,说黎季荤在安南国篡权,杀害了前陈朝所有的王家子弟,该国号为大虞,自己改姓胡,起名胡一元,自封国王,在安南国到施逆行,请求圣上派兵。助他复国?。 朱隶点点头,那是他出海前一年的事情,当时朱隶正忙于督建宝船,招募崔练水手等,进宫向永乐帝汇报情况时,永乐帝曾就这件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