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一三十四国 (第3/5页)
大沙碛 从此西北入大沙碛,绝无水草。途路弥漫,疆境难测。望大山,寻遗骨,以知所指,以记经途。行五百余里,至飒秣建国,(唐言康国。) ○飒秣建国 飒秣建国周千六七百里,东西长,南北狭。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极险固,多居人。异方宝货,多聚此国。土地沃壤,稼穑备植,林树蓊郁,花果滋茂,多出善马。机巧之技,特工诸国。气序和畅,风俗猛烈。凡诸胡国,此为其中。进止威仪,近远取则。其王豪勇,邻国承命。兵马强盛,多是赭羯。赭羯之人,其性勇烈,视死如归,战无前敌。 从此东南至弭秣贺国。(唐言米国。) ○弭秣贺国 弭秣贺国周四五百里,据川中,东西狭,南北长,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从此北至劫布呾那国。(唐言曹国。) ○劫布呾那国 劫布呾那国周千四五百里,东西长,南北狭。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从此国西三百余里,至屈(居勿反。)霜(去声。)你迦国。(唐言何国。) ○屈霜你迦国 屈霜你迦国周千四五百里,东西狭,南北长。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从此国西二百余里,至喝捍国。(唐言东安国。) ○喝捍国 喝捍国周千余里。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从此国西四百余里,至捕喝国。(唐言中安国。) ○捕喝国 捕喝国周千六七百里,东西长,南北狭。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从此国西四百余里,至伐地国。(唐言西安国。) ○伐地国 伐地国周四百余里,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从此西南五百余里,至货利习弥迦国。 ○货利习弥伽国 货利习弥伽国顺缚刍河两岸,东西二三十里,南北五百余里。土宜风俗,同伐地国,语言少异。 从飒秣建国西南行三百余里,至羯霜(去声。)那国。(唐言史国。) ○羯霜那国 羯霜那国周千四五百里,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 从此西南行二百余里入山,山路崎岖,谿径危险,既绝人里,又少水草。东南山行三百余里,入铁门。 铁门 铁门者,左右带山,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之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既设门扉,又以铁锢,多有铁铃,悬诸户扇,因其险固,遂以为名。 ○睹货逻国故地 出铁门,至睹货逻国(旧曰吐火罗国,讹也。)故地。南北千余里,东西三千余里。东厄葱岭,西接波剌斯,南大雪山,北据铁门,缚刍大河中境西流。自数百年王族绝嗣,酋豪力竞,各擅君长,依川据险,分为二十七国。虽画野区分,总役属突厥。气序既温,疾疫亦众。冬末春初,霖雨相继。故此境已南,滥波已北,其国风土,并多温疾。而诸僧徒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三月十五日解安居,斯乃据其多雨,亦是设教随时也。其俗则志性恇怯,容貌鄙陋,粗知信义,不甚欺诈。语言去就,稍异诸国;字源二十五言,转而相生,用之备物。书以横读,自左向右,文记渐多,逾广窣利。多衣氎,少服褐。货用金、银等钱,模样异于诸国。 顺缚刍河北,下流至呾蜜国。 ○呾蜜国 呾蜜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东西长,南北狭。伽蓝十余所,僧徒千余人。诸窣堵波(即旧所谓浮图也,又曰鍮婆,又曰私鍮簸,又曰薮斗波,皆讹也。)及佛尊像,多神异,有灵鉴。 东至赤鄂衍那国。 ○赤鄂衍那国 赤鄂衍那国东西四百余里,南北五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伽蓝五所,僧徒鲜少。 东至忽露摩国。 ○忽露摩国 忽露摩国东西百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其王奚素突厥也。伽蓝二所,僧徒百余人。 东至愉(朔俱反。)漫国。 ○愉漫国 愉漫国东西四百余里,南北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六七里。其王奚素突厥也。伽蓝二所,僧徒寡少。 西南临缚刍河,至鞠和衍那国。 ○鞠和衍那国 鞠和衍那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伽蓝三所,僧徒百余人。 东至镬沙国。 ○镬沙国 镬沙国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六七里。 东至珂咄罗国。 ○珂咄罗国 珂咄罗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 东接葱岭,至拘谜(莫闭反)陁国。 ○拘谜陁国 拘谜陁国东西二千余里,南北二百余里,据大葱岭中。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西南邻缚刍河,南接尸弃尼国。 南渡缚刍河,至达摩悉铁帝国、钵铎创那国、yin薄健国、屈狼拿国、呬(火利反)摩呾罗国、钵利曷国、讫栗瑟摩国、曷逻胡国、阿利尼国、瞢健国。自活国东南至阔悉多国、安呾逻缚国,事在回记。 活国西南至缚伽狼国。 ○缚伽狼国 缚伽狼国东西五十余里,南北二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 南至纥露悉泯健国。 ○纥露悉泯健国 纥露悉泯健国周千余里。国大都城周十四五里。 西北至忽懔国。 ○忽懔国 忽懔国周八百余里。国大都城周五六里。伽蓝十余所,僧徒五百余人。 西至缚喝国。 ○缚喝国 缚喝国东西八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北临缚刍河。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人皆谓之小王舍城也。其城虽固,居人甚少。土地所产,物类尤多,水陆诸花,难以备举。伽蓝百有余所,僧徒三千余人,并皆习学小乘法教。 一、纳缚僧伽蓝 城外西南有纳缚(唐言新。)僧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大雪山北作论诸师,惟此伽蓝美业不替。其佛像莹以名珍,堂宇乃饰之奇宝,故诸国君长利之以攻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