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九章前所未有 (第2/4页)
硕大无朋的大象,股票价格总在喜马拉雅的顶峰和马里亚纳海沟之间来回蹦达着。 是中国股民有着运动员一般的体魄,热爱登山跳海、跳海登山地来回折腾吗?显然不是。今天中央电视台通过对76万投资者的调查,得出一个数据:从2007年之后,92%的股民亏损,亏损5成以上的人竟然接近6成!须知。今年是“黄金十年”地第二年,也是言犹在耳的“增加人民财产性收入”和“防止股市大起大落”这些庄严的承诺才说了6、7个月啊。而纵观20年股市的发展历程,至少也有92%以上的平民参与者血本无归,几万甚至十几万亿的平民资财化为灰烬。说中国股市是百姓财产地屠宰场,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中国股市怎么了?一个社会财富地源泉怎么成了社会财富的黑洞?一个全体社会成员民主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渠道怎么成了加剧社会不公不义的工具?让我们看看中国股市的结构吧。 中国股市由五个部分构成:1、代表法律权威、行使市场监管责任的国家机关;2、被投资者,也就是上市公司;3、投资者。也就是股民、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4、在以上三者之间架设沟通桥梁的社会中介机构,如交易所、券商、会计师事务所;5、由公共知识分子和各利益集团代言人组成的公众舆论。 照道理讲。如果市场各部分各守其职,市场应该平稳发展才是啊,但是事实却表明,18年来,中国的股市一直就是这样要么是猫,要么是大象,来回折腾个不休。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要从市场上涨下跌地原因分析起来。中国股市从诞生至今,从来都是一个受着严格ZF管制的“政策市”其上涨和下跌完全是政策人为制造出来的。所以和实体经济几乎老死不相往来。既然是人为的政策市,为什么不将股市调控成平稳发展的市场呢?因为涨跌得越“暴”利益得的就越巨大! 设想一下,假如有人能准确地在中国股市的每一个低点买入,又在股市地每一个高点卖出,有个三年五年的,他将拥有多少财富?实在难以想像。不是说成为亿万富翁很简单吗?只要拿十万元钱。找到10个翻番地股票就实现亿万富翁的美梦了。 试想一下,假如这个“神人”在低点买入后。他是否希望在短时间内涨得越高越好?而他在高点卖出之后,是否希望在短时间内跌得越低越好? 谁能找到大盘的高点低点?制造政策的人;谁能找到个股的高点低点?cao纵个股地人。谁制造着政策?中国证监会;谁具体cao纵个股?机构投资者。中国证监会和机构投资者应该是什么关系呢?应该是猫和老鼠地关系。但是现实是什么关系呢?是一家亲的关系。 一家亲是如何形成地?1、入市靠证监会批准;2、运行靠证监会“窗口指导”;3、队伍相互融合。仅仅查公开的资料就一目了然,证监会不过是一个跳板,许多证监会官员们人生的目标是到被监管单位去享受财富。 先看证监会和券商的队伍融合:新银河证券的董事长李鸣曾是中国证监会稽查二局局长;新银河证券的总裁肖时庆曾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安信证券总经理王彦国曾在证监会发行部、基金监管部、证监会南京特派办、上海证管办等部门担任要职;国金证券董事长雷波,是已被“双规”的前证监会副主席王益的在证监会时的秘书;平安证券总裁助理张文生曾经是证监会干部;曾任证监会副主席的汪建熙。后来摇身一变。成为合资投行中金公司的董事长;太平洋证券总经理王超,曾任证监会法律部主任。证监会杭州特派办主任、党委书记、证监会稽查一局局长等职;太平洋证券独立董事王连洲更是在业内赫赫有名,是基金法的起草组长; 再看证监会和基金公司队伍的融合:目前60家基金公司中,15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曾在证监会、上证所、深交所担任过要职;此外,还有7家基金公司的董事等也在上述监管部门工作过;甚至美国的也在招募中国证监会的官员:不久前,中投公司砸下32亿美元的美国私募基金弗劳尔斯的董事总经理宣昌,就曾任证监会规划委委员和机构监管部副主任。 好了,在这样明目张胆的融合中,证监会对市场中两支最重要地主力的监管已经成了左手管右手了。剩下来监管谁呢?管上市公司?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是券商辅导、保荐、发行上市的。券商和证监会是一家人后,上市公司和证监会就有了“姑表亲”;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要炒作股价需要上市公司有相应的消息配合,上市公司也要基金拉升股价进行减持、再融资等活动,在市场生存过程中,上市公司通过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和证监会有了“姨表亲”都是一家人,那么监管谁呢? 还有两支力量:“经济学家”和媒体舆论。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本来就是强势利益集团包装出来的、豢养着的。而这些强势利益集团通过广告购买、信息沟通早已经将大多数舆论媒体收归麾下了;至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假如他们坚持客观公正地立场。在没有集体诉讼制度的中国,在中小股东没有对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权地中国,能生存下来吗? 现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道德,将证监会、券商、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大众舆论焊接在一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